天天看點

#今日聽碟#劉以達《麻木》

作者:愛地人
#今日聽碟#劉以達《麻木》

因為已經有了《歌唱上海》的介紹,後來又買了《失而複》的重刻版,是以一開始沒想到買到《日本唱片書》系列這個"麻木不仁"。不過,後來在工作清單上,發現還有兩條獎金賽道,是以對于獎金,還是進了坑。

香港《環球音樂》這次重刻了不少《日本唱片》,還發行了各種單行、套版,歸根結底,是曾經被日本的香港唱片引入的,經過重新镌刻後又回到香港。這聽起來很曲折,但沒有人會為了錢而惹上麻煩。

日文版的唱片,一直都是集好産品為一體的,除了堅實的材質(包括唱片盒),演繹細緻,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首歌的傳統。在購買歐美唱片之前,有時看到日文版總要重複一個,是因為日文版有歐美版的Bonus Track。

據說這個來源是因為早期的日本唱片在北美和歐洲的價格都比原來的唱片貴,是以為了保護日本的進口産業,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這本劉亦達作品集《麻木》,與其說是香港本地版(包括内地版),不如說是胡亦偉和劉亦達的《海星》的混音版。後者,其實就是英文版的《一身汗》。

這本香港版重新镌刻的《日本唱片冊》的《麻木不仁》,也是日文版傳統日文翻譯的歌詞,以及日文專輯和藝人,重新刻字在一起。整張專輯的序言由北仲正完成,而日文歌詞則由于勝長子(第二張林則雄)翻譯。

從日本混雜的漢語,大概也能聽懂介紹,或者很細緻,給人的感覺不可思議,原來像劉亦大這樣的香港獨立音樂人,當時在日本有這樣專業的專家,可以進行專業的推薦。

說起《麻木不仁》,這張專輯可以說是劉亦達的個人合集,除了自己唱的三首歌外,剩下的都是中國大陸、香港和一位來自日本的歌手來完成的。

然而,和一般音樂人的合集,隻是寫了一些歌,讓不同的歌手唱得不一樣,這看似聯合制作的《麻木不仁》,似乎更像是一張專輯,因為它在音樂文本和音樂朝向兩個緯度,其實有一個共同的概念。

在音樂文本中,《麻木不仁》其實是一張讨論人與宇宙、人與自然、人與生态的關系的專輯,充滿了啟示錄的感情、内省與内省,甚至還有一些哲學上的見解。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為專輯浩瀚的音樂主題,這張專輯在獨立搖滾的架構下,也融入了大量的民族音樂元素,以及西部地區等地的音樂元素,在音樂的開放性上,不僅在當時的香港音樂界, 具有超現實的視覺和模式,在某種程度上,還有"世界音樂"的概念。

例如,Aijahan Ai Duniya的Escal(唉,世界是阿拉斯人類)的"Aijahan Ai Duniya"是典型的獨立搖滾和西方元素,而龐大的"Out of It"則将佛教元素融入獨立搖滾中,這是專輯的兩個實驗元素之一。

劉亦達自己演唱的《一身汗水》,也是我認為劉亦達個人獨唱的一首,最好聽一首,可以稱為他的聲樂代表作品。《安斯坦和普羅米修斯的夢》中的達叔叔是處在音線的發音模式中,而神就像一個黃色的名字,像一個啞巴到無法形容的黃色名字。《花式水之噩夢》最被洗腦的部分,就是歌劇女聲的吟唱,整部作品在歌劇搖滾的基調上有着非常奇特的味道。

而這部作品中的女聲,其實也是前"金保利"簽約的女歌手,也是從北京南漂流到香港培養女歌手的。

别擔心,她不是王飛,她叫周影。

除了擔任全職制作和部分吉他外,劉亦達在這張專輯中,還完成了喀什三弦、姚、二胡等民族樂器,真是個奇特的天才。尤其是二胡的使用,在專輯的許多作品中,簡直是遊刃有餘。

此外,專輯的另一位吉他手,也是當時的"劉亦大官校"羅一清,也是專輯的聯合制作人。這張專輯的貝斯手,是著名的"思門青"——一篇單品。

後來成為單麗文夫人的胡偉偉是這張專輯最大的亮點之一。《我的神》和《我有》是胡偉的聲樂作品,當她的時候,音線也是邪惡的,也是明暗的,可塑性相當強。而胡偉的表演感另類流行音樂,相比于前期劉亦達對王紅的"風格依然",顯然沒有文化和地域的異化感。

這張專輯還有一首歌,兩個版本,中文版名為Meteor和The Galaxyy Way of Tears的日語版本。

《流星》是王飛的作品,這首歌其實早在一年前推出的《麻木不仁》專輯中,就已經收錄在王飛的《Di-Dar》專輯中,但那是電聲版。

而包括在"不敏感"的"流星"中,采用原聲吉他加上主體的處理,整體更亮。最好的作品,還是王飛給自己的和聲。這種和聲,就像和聲一樣,就像是重新唱唱,而不僅僅是和弦級别的和聲,或者是兩種不同音調、兩種不同情感的合作。可以說是一個人分成了兩個角落,但更像是一個人分裂了雙方的沖突,在音樂上的重組。

中島花王朝的《淚河系》雖然使用了兒童的聲音,但像許多藝術作品中出現的一些病态的圖像,總能感受到這個孩子的聲音,有一種非常奇怪的氛圍。

"麻木不仁"由"非池"廠牌,也是香港"泡利金唱片"總裁鄭東漢,訓示陳小寶開設一家主營獨立音樂廠品牌,廠長是陳小寶,音樂總監是劉亦達。

《Non-Pool》成立後,我們簽約了胡薇薇、丁飛飛(丁薇姐姐)、小子先生(日本)、《異形》(馬來西亞)、碧昂絲的《單飛》等音樂人。從商業上講,這是一次失敗,但它留下了像Numbness和Third Eye(鄭偉)這樣的優秀專輯,這也配得上工廠的名字。

#今日聽碟#劉以達《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