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興中路與淡水路路口,優秀曆史保護建築花園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今已98歲“高齡”,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從空中俯瞰呈“凹”字型,因為在建築中央的空地上有一座法式花園,其中部分樹木相傳與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同歲,一草一木都是歲月的見證。
今年,黃浦區淮海中路街道複三居委會本打算将這座封閉式的法式花園改造為時興的口袋花園,未料召開幾次聽證會,不同版本的設計稿都被居民否決。
“别說口袋公園了,現在連桂花都不香了!”居民一句吐槽,使複三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董曉瑾恍然大悟,居民反對改造花園是擔心後續無人維護,“說到底是對長效機制沒有信心。”
花園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地處衡複曆史文化風貌區,261戶居民中僅42戶擁有産權,其他均為公房承租人而非業主,面臨“不是業主就不能成立業委會”的困境,各方有各方的權衡與考量,在衆多治理議題上常常難以達成一緻。
中心城區如黃浦區,衆多公房小區正面臨着相同境遇。近年來,已有部分街道在《民法典》《上海市住房租賃條例》等法律規定支撐下,嘗試探索建立“自治家園執委會”。花園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正是淮海中路街道的第一個試點小區。
剛剛過去的周末,花園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居民在曆經自薦、海選和投票等程式後,正式組建“花園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自治家園”,選舉産生了4位熱心社群事務的執委會委員,還表決通過了《幸福淮海·花園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自治家園議事規則》《幸福淮海·花園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自治家園章程》,公房管理公司讓渡部分權利,居民選出各自樓棟的代表,共同組成執行委員會,以期更好地實作家園自治,在創新與探索中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
“居民對于花園改造、停車管理等公共事務很有發言熱情,但是不同聲音同時存在,無法達成一緻”,淮海中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林琛介紹說,花園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在衡複曆史文化風貌區内,也是淡水路完整社群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街道層面長期傾注資源予以保護并試圖改善居民居住條件,然而由于居民對改造持不同觀點,改造過程還牽涉部分居民利益,因而一些工程推進困難重重。
好事緣何難辦好?難點裉節就在于缺乏采納民意的管道。淮海中路街道積極探索創新模式,學習借鑒成功經驗,并聘請律師事務所作為法律顧問,希望在花園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建立起自治組織,真正的做到把群衆關心的好事辦好。探索過程中,大家也有顧慮,自治組織票選的居民代表能否代表全體居民心聲?對此,在街道法律顧問,上海市金源方程律師事務所主任金纓的建議下,創新擴大民意滲透的環節,召開多次推進會。
譬如在海選會當天,林琛就加了不少居民的微信,有一位居民鄭重其事地給林琛發來資訊:花園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曆史雖然悠久,其中有些居民并不常走動,既然要選出群衆代表,能否讓他們做個自我介紹?街道采納了這位居民的建議,投票選出的執委會成員将進行公示,後期還将建立接待機制,友善聽取居民意見。
“在組織成立過程中,成效已經開始顯現,喚醒了居民自治的想法”,林琛介紹說,一位居民聽說了籌備自治家園的消息後,願意将其名下“僵屍車”挪走,為小區環境治理開了個好頭。
在林琛看來,花園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因地制宜建立“自治家園”,為類似處境下的老公房小區提供了一些治理思路。譬如,淮海中路街道的居民自治組織與街道的網格工作站深度融合,将來事關小區花園是維護現狀還是更新口袋公園,都能以“軟法硬治理”的模式協商着辦。“自治家園”執委會還首創沖突調處長效機制,針對居民關心的或是曾經難以調和的問題,有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支援,“自治家園”以居民需求為導向針對性解決。
公房小區自治有了抓手,桂花飄香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