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1、

香港小姐和張學友

一年一度的香港小姐選美大賽就像香港的"春節之夜",每年都有香港人的期望、失落、無聊和期待的輪回。

而最新的香港姊妹大賽,可以看到主辦方TVB尋求突破的決心極為強烈。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今年香港姊妹12強

因為這次,除了佳麗的外形有創新和變化,更重要的是,他們邀請了張學友。

面對收視率下滑的巨大壓力,作為TVB副總裁曾志偉,邀請多年朋友張學友來客串演出,在缺席播出的情況下一度将"最後一晚,會有'神級巨星'出現"作為點睛之筆。

張學友還開玩笑說,很多年沒有擔任香港姐姐的演出嘉賓,因為他不友善做這份工作,畢竟家裡有老婆女兒,他怕被鏡頭拍到看到佳麗的照片,影響不好。

果然,學生哥哥一出現在舞台上就以驚人的紮實歌唱技巧征服了舞台。在樂團的伴奏下,他演唱了《春秋雨》、《李香蘭》、《愛是永恒》,并與馬來西亞華人歌手李玉軒一起演唱了他的新歌《讓路燈睡在日出》。

不少網友評論道:"這就像和朋友哥哥一起去聽演唱會一樣。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但這樣一個"大吵大鬧的嘉賓赢得主人",更凸顯了香港姐姐的尴尬。

我們可以看看前三名,分别是亞軍玉初、亞軍梁開青、冠軍宋婉瑩。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決賽以"古代文明"為背景,但在視訊和現場服務中,它做得很差。

最具創新性的想法是讓12個嘉莉變成"女戰士之神",扮演怪物來拯救鳳凰視訊。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不過,受限于佳麗本身的條件和拍攝水準,它看起來像是國内網絡遊戲的廣告風格,也邀請了跨店組表演。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而場景下的"女神之下"連結,也有很多雷霆人的着裝。服裝就像雅典娜或神奇女俠,但它們看起來很簡陋。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在這些想法中,應該歸功于TVB首席創意官王祖蘭,他坐在舞台上。這位在内地被稱為"大一秀"的香港藝人,顯然有為名人打扮的沖動。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隻能說,歌神靜止不動,美無蹤。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2、

香港姐姐曾經是多麼美麗

曆史上香港姐妹的名字有:張曼宇、袁玉毅、餘石滿、趙雅志、李佳欣、陳發軍、鐘楚紅、關志琳、邱淑珍......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國男人做夢。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香港姐妹的曆史是一部現代中國美學史。

自1973年TVB接手主持以來,随着電視技術的普及,"香港小姐"的美感急劇增長。

那些曾經閃耀過"香港姐妹"的人,不僅美女在當時流行,甚至多年以後仍然成為普通大衆津津樂道的津津樂道。

比如1973年的冠軍,來自上海的第二代移民黛博拉。她那張被譽為360度沒有死胡同的精緻面孔,以及她曲線玲珑的身材,打通了香港人對性感美的審美标準,當時所有的性感美,都叫"小黛博拉"。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如此美麗的美女自然也導緻了英雄的求婚,賭王何鴻軒、電影明星謝賢,都曾與她一起出戀,最後謝賢擁抱美女歸來,而兩個兒子,就是謝偉峰。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迪博拉·舍賢婚禮

四年後,一位緬甸華僑的女兒獲得了年度香港姐妹獎,她還獲得了"頂級鏡子獎",這是第一個同時獲得這兩個獎項的人。她是朱玲玲,但她隻在舞台上呆了很短的時間,被香港富商何振軒嫁回家,金屋藏了起來。她的兒子何啟剛和兒媳是郭晶晶。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1979年,當時香港女子跳高紀錄保持者、跳高運動員鄭文雅跨界比賽,甚至奪得冠軍和"最鏡像獎"。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奪冠後,她在電視上大受歡迎,出演了幾部電影和電視劇,後來,根據她的身材,制作了一個香港電影金像獎女神的雕塑。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她也引領了一股潮流,就是将香港姐姐和知名女演員拍攝L身體照片集放在首位。1986年,鄭京漢在香港出版的《花花公子》中文版是首期的封面女郎,半裸的鄭文雅的《書》出版。

1983年,最重要的"香港姐妹"來了,就是赢得"亞軍"和"最佳鏡面"張曼宇。張萬瑤8歲時随父母移民英國,17歲回港探親,被明星球探發現從事模特工作,18歲參加香港姐姐大賽人氣橫行,從廣闊星光大,成為華人世界最有名的女演員之一。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1988年,她來了,她帶着"史上最美的香港姐姐"的桂冠還沒破,她就是李嘉欣。李佳欣是一個混血的中葡混血兒,當她的父親很小的時候因為一個外遇離開了母女,她跟着母親在香港過着最低級的生活。從14歲開始,他就兼職做模特,以賺取學費和養家糊口。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到她18歲時,她還沒有進入決賽,僅在預賽中她的首次亮相就讓許多人将她确定為錦标賽的冠軍。

1991年,香港曆史上最"真名"的冠軍姐姐問世,她就是郭愛明。

她打破了香港姐姐的學業成績。她是南加州大學機械工程碩士學位,一旦完成實習,她本可以成為NASA的工程師。誰知道當她回到香港度假時,她站起來參加香港姐妹比賽,赢得了冠軍,亞軍是蔡少芬。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最後一晚的表演以埃及為主題,四位國王扮演異國情調的王子,并與冠軍郭阿米明輪流表演歌曲和舞蹈。

歌舞結束後,四王問道:"你喜歡我們哪一個?"郭阿米明沒有選一個,她最終選擇了黑胖子劉青雲。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彙聚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來到香港,各種美女層出不窮,在香港曆史上的姐妹,讓我們也:

袁玉毅: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梁小晟: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周海梅: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艾達: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邱小姐: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關琳: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正如香港的娛樂業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在華人世界中脫穎而出一樣,香港小姐的美麗也是獨一無二的。

她們以凜冽的容貌、迷人的身材和高雅的氣質,喚醒了那個時代所有中國人的審美細胞,她們的妝容、着裝、言語和舉止都被其他地區的中國女性模仿,如《美的聖經》。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幾十年來,香港小姐一直處於中國女性美麗的最前沿。那麼,為什麼曾經是像雲一樣的美麗香港,現在卻發現很難找到美麗呢?

3、

香港所有美麗的人都去哪兒了?

香港美麗的「消失」是由於多個原因,包括適合年齡人口的下降。

香港15-24歲的女性人口,即香港姐妹的年齡,在三年内從448,000下降到359,000。真正的美女是選擇萬分之一,而香港适齡人口隻有30多萬,不可能每個人都參加比賽,然後去掉未成年人,顯然在人口基數不足以支撐一年一度的香港姐妹選美比賽。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此外,香港娛樂業的榮耀早已不複存在。更多的明星和演藝人員将不再重視香港,而是将重點轉移到更大的内地市場。

當選香港姐姐後,要麼有機會嫁入大門,要麼就是TVB成為人氣明星。這是一個"一步一步"的機會。

作為"香港姊妹"的TVB廠商,這些年随着香港娛樂業的衰落也早已一去不複返了。在1990年代末,隻有兩個香港姊妹的名字被記住。一個是1997年的亞軍,于世滿。她繼續出演"金奇澤姆",該片以41分的最高分獲得香港年度電視獎。另一位是1999年冠軍郭豔妮,她因為《尋秦》大受歡迎。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尤斯曼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郭彥妮

香港姊妹不再是"踏入天堂"的路。去年人氣的香港妹歌冠軍謝嘉怡,除了《L合影》八卦而增重一點,沒有機會出現在新聞中,更談不上出演作品了。近年來,她被譽為「最美麗的香港姊妹」,難怪香港姊妹的頭銜對香港年輕優質的女性來說變得越來越不那麼有吸引力,其中不少人不願意註冊。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多年來,不少香港藝術家不得不靠"吃老書"來刷自己的存在感。

像所謂的"天龍八人組團團圓"、"射雕"團團、"大話西遊"團團重聚,最多是"老韻"團圓等等,偶爾一兩次為之而來,但半百多人還要十幾個二十多歲的人打扮才能給人們看, 說着蹩腳的國語,吃得有點醜。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人們不得不感歎,當創意無限精彩時,人才一生走出了香港娛樂圈的仙女之戰,何去何從?

也許最好的東西隻能活在人們的記憶中。

香港小姐+張學友:歌神依舊,美人難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