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香港小姐和张学友
一年一度的香港小姐选美大赛就像香港的"春节之夜",每年都有香港人的期望、失落、无聊和期待的轮回。
而最新的香港姊妹大赛,可以看到主办方TVB寻求突破的决心极为强烈。
今年香港姊妹12强
因为这次,除了佳丽的外形有创新和变化,更重要的是,他们邀请了张学友。
面对收视率下滑的巨大压力,作为TVB副总裁曾志伟,邀请多年朋友张学友来客串演出,在缺席播出的情况下一度将"最后一晚,会有'神级巨星'出现"作为点睛之笔。
张学友还开玩笑说,很多年没有担任香港姐姐的演出嘉宾,因为他不方便做这份工作,毕竟家里有老婆女儿,他怕被镜头拍到看到佳丽的照片,影响不好。
果然,学生哥哥一出现在舞台上就以惊人的扎实歌唱技巧征服了舞台。在乐团的伴奏下,他演唱了《春秋雨》、《李香兰》、《爱是永恒》,并与马来西亚华人歌手李玉轩一起演唱了他的新歌《让路灯睡在日出》。
不少网友评论道:"这就像和朋友哥哥一起去听演唱会一样。
但这样一个"大吵大闹的嘉宾赢得主人",更凸显了香港姐姐的尴尬。
我们可以看看前三名,分别是亚军玉初、亚军梁开青、冠军宋婉莹。
决赛以"古代文明"为背景,但在视频和现场服务中,它做得很差。
最具创新性的想法是让12个嘉莉变成"女战士之神",扮演怪物来拯救凤凰视频。
不过,受限于佳丽本身的条件和拍摄水平,它看起来像是国内网络游戏的广告风格,也邀请了跨店组表演。
而场景下的"女神之下"链接,也有很多雷霆人的着装。服装就像雅典娜或神奇女侠,但它们看起来很简陋。
在这些想法中,应该归功于TVB首席创意官王祖兰,他坐在舞台上。这位在内地被称为"大一秀"的香港艺人,显然有为名人打扮的冲动。
只能说,歌神静止不动,美无踪。
2、
香港姐姐曾经是多么美丽
历史上香港姐妹的名字有:张曼宇、袁玉毅、余石满、赵雅志、李佳欣、陈发军、钟楚红、关志琳、邱淑珍......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男人做梦。
香港姐妹的历史是一部现代中国美学史。
自1973年TVB接手主持以来,随着电视技术的普及,"香港小姐"的美感急剧增长。
那些曾经闪耀过"香港姐妹"的人,不仅美女在当时流行,甚至多年以后仍然成为普通大众津津乐道的津津乐道。
比如1973年的冠军,来自上海的第二代移民黛博拉。她那张被誉为360度没有死胡同的精致面孔,以及她曲线玲珑的身材,打通了香港人对性感美的审美标准,当时所有的性感美,都叫"小黛博拉"。
如此美丽的美女自然也导致了英雄的求婚,赌王何鸿轩、电影明星谢贤,都曾与她一起出恋,最后谢贤拥抱美女归来,而两个儿子,就是谢伟峰。
迪博拉·舍贤婚礼
四年后,一位缅甸华侨的女儿获得了年度香港姐妹奖,她还获得了"顶级镜子奖",这是第一个同时获得这两个奖项的人。她是朱玲玲,但她只在舞台上呆了很短的时间,被香港富商何振轩嫁回家,金屋藏了起来。她的儿子何启刚和儿媳是郭晶晶。
1979年,当时香港女子跳高纪录保持者、跳高运动员郑文雅跨界比赛,甚至夺得冠军和"最镜像奖"。
夺冠后,她在电视上大受欢迎,出演了几部电影和电视剧,后来,根据她的身材,制作了一个香港电影金像奖女神的雕塑。
她也引领了一股潮流,就是将香港姐姐和知名女演员拍摄L身体照片集放在首位。1986年,郑京汉在香港出版的《花花公子》中文版是首期的封面女郎,半裸的郑文雅的《书》出版。
1983年,最重要的"香港姐妹"来了,就是赢得"亚军"和"最佳镜面"张曼宇。张万瑶8岁时随父母移民英国,17岁回港探亲,被明星球探发现从事模特工作,18岁参加香港姐姐大赛人气横行,从广阔星光大,成为华人世界最有名的女演员之一。
1988年,她来了,她带着"史上最美的香港姐姐"的桂冠还没破,她就是李嘉欣。李佳欣是一个混血的中葡混血儿,当她的父亲很小的时候因为一个外遇离开了母女,她跟着母亲在香港过着最低级的生活。从14岁开始,他就兼职做模特,以赚取学费和养家糊口。
到她18岁时,她还没有进入决赛,仅在预赛中她的首次亮相就让许多人将她确定为锦标赛的冠军。
1991年,香港历史上最"真名"的冠军姐姐问世,她就是郭爱明。
她打破了香港姐姐的学业成绩。她是南加州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一旦完成实习,她本可以成为NASA的工程师。谁知道当她回到香港度假时,她站起来参加香港姐妹比赛,赢得了冠军,亚军是蔡少芬。
最后一晚的表演以埃及为主题,四位国王扮演异国情调的王子,并与冠军郭阿米明轮流表演歌曲和舞蹈。
歌舞结束后,四王问道:"你喜欢我们哪一个?"郭阿米明没有选一个,她最终选择了黑胖子刘青云。
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来到香港,各种美女层出不穷,在香港历史上的姐妹,让我们也:
袁玉毅:
梁小晟:
周海梅:
艾达:
邱小姐:
关琳:
正如香港的娱乐业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在华人世界中脱颖而出一样,香港小姐的美丽也是独一无二的。
她们以凛冽的容貌、迷人的身材和高雅的气质,唤醒了那个时代所有中国人的审美细胞,她们的妆容、着装、言语和举止都被其他地区的中国女性模仿,如《美的圣经》。
幾十年來,香港小姐一直處於中國女性美麗的最前沿。那么,为什么曾经是像云一样的美丽香港,现在却发现很难找到美丽呢?
3、
香港所有美丽的人都去哪儿了?
香港美麗的「消失」是由於多個原因,包括適合年齡人口的下降。
香港15-24岁的女性人口,即香港姐妹的年龄,在三年内从448,000下降到359,000。真正的美女是选择万分之一,而香港适龄人口只有30多万,不可能每个人都参加比赛,然后去掉未成年人,显然在人口基数不足以支撑一年一度的香港姐妹选美比赛。
此外,香港娱乐业的荣耀早已不复存在。更多的明星和演艺人员将不再重视香港,而是将重点转移到更大的内地市场。
当选香港姐姐后,要么有机会嫁入大门,要么就是TVB成为人气明星。这是一个"一步一步"的机会。
作为"香港姊妹"的TVB厂商,这些年随着香港娱乐业的衰落也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在1990年代末,只有兩個香港姊妹的名字被記住。一个是1997年的亚军,于世满。她继续出演"金奇泽姆",该片以41分的最高分获得香港年度电视奖。另一位是1999年冠军郭艳妮,她因为《寻秦》大受欢迎。
尤斯曼
郭彦妮
香港姊妹不再是"踏入天堂"的路。去年人气的香港妹歌冠军谢嘉怡,除了《L合影》八卦而增重一点,没有机会出现在新闻中,更谈不上出演作品了。近年來,她被譽為「最美麗的香港姊妹」,難怪香港姊妹的頭銜對香港年輕優質的女性來說變得越來越不那麼有吸引力,其中不少人不願意註冊。
多年来,不少香港艺术家不得不靠"吃老书"来刷自己的存在感。
像所谓的"天龙八人组团团圆"、"射雕"团团、"大话西游"团团重聚,最多是"老韵"团圆等等,偶尔一两次为之而来,但半百多人还要十几个二十多岁的人打扮才能给人们看, 说着蹩脚的普通话,吃得有点丑。
人们不得不感叹,当创意无限精彩时,人才一生走出了香港娱乐圈的仙女之战,何去何从?
也许最好的东西只能活在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