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健脾胃中成藥大總結!不管是脾虛濕重,還是脾胃虛寒,這些補益脾胃的中成藥,再也不會用錯了!

每次談談在給大家分享養生方時,幾乎每天都有很多朋友來詢問:“脾胃虛寒怎麼辦?”“脾虛濕熱怎麼辦?”“心脾兩虛怎麼辦?”

大家注重養護脾胃,說明養生意識非常好。為什麼這麼說呢?正所謂,脾胃乃後天之本。如果脾胃不好,不管補益什麼,身體都吸收不了,體質也就好不了。

就像咱們的老中醫,當你偏頗體質過于複雜,既陰虛又陽虛,還氣血雙虛等等,中醫都會優先讓你先調脾胃,脾胃好了,體質才能通過慢慢調理好起來。

今天,談談就給大家整理了一篇“脾胃疾病用藥大總結”,教會你從症狀出發,辨清原因,手把手教你如何糾正自己脾胃的各種不适,學會再也不怕用錯藥。

健脾胃中成藥大總結!不管是脾虛濕重,還是脾胃虛寒,這些補益脾胃的中成藥,再也不會用錯了!

01

1、脾胃虛寒

症狀:胃脘冷痛,喜溫喜按,一旦食用寒涼飲食,則易腹痛、腹瀉,舌淡苔白。

病因:脾胃虛寒一般是由于脾胃陽氣虛衰,陰寒内盛所緻。需要溫中散寒、健脾益氣,恢複脾胃的陽氣和正常運化功能。

推薦:

A、以附子為主要成分,大辛大熱,祛寒力量較強,适合脾胃虛寒症狀較為嚴重,寒象明顯的人群。

B、藥性相對溫和,可健脾法溫,消除脹滿,适合脾胃虛寒且伴有胃部氣滞症狀,主要用于因寒濕阻滞所緻的消化不良、胃痛等。

2、脾氣虛

症狀:腹脹,大便不成形,胃口差,神疲乏力,氣短懶言,水腫,舌頭有齒狀痕;容易腹脹或腹瀉。

病因:中醫認為,“脾氣”就像是推動脾胃運轉的“動力”。脾氣虛時,脾胃這個“機器”就運轉不良,不能很好的吸收、傳輸營養,也不能很好的運化水濕,需要益氣健脾。

推薦:

A、來自于補氣健脾的經典方劑——四君子湯,四君子顆粒是它的中成藥,專注于益氣健脾,藥性平和,适用于單純脾氣虛、症狀較輕的患者。

B、在益氣健脾的基礎上增加了燥濕化痰的作用,對于脾胃虛弱、食量小、氣虛痰多的患者更為适宜。

C、脾氣虛的時間長了,還會導緻“濕困脾土”。這時不但要補氣健脾,還有化濕,參苓白術丸就是一種治療脾虛濕盛證的中成藥。

健脾胃中成藥大總結!不管是脾虛濕重,還是脾胃虛寒,這些補益脾胃的中成藥,再也不會用錯了!

3、肝氣乘脾

症狀:平素易郁悶或發脾氣,情緒不佳時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痛或腹瀉,兼有脅肋脹滿。

病因:肝氣郁結,進而橫逆犯脾,影響脾胃功能,導緻脾胃氣機失調。需要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推薦:

A、重在疏肝理氣、消脹止痛,對于肝氣郁滞症狀明顯,如胸脅脹滿疼痛的患者更為适用。

B、在疏肝的同時,注重和胃止痛,更适合肝氣犯胃導緻胃脘疼痛、呃逆嘔吐等症狀的人群。

02

4、心脾兩虛

症狀:除了脾氣虛的症狀外,還有尿血、便血、女性月經過多、崩漏、臉色蒼白或萎黃、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

病因:脾虛會導緻氣血化生不足,脾不統血,無法滋養心神,進而影響睡眠。需要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使心脾得養,氣血充足,心神安甯。

推薦:

能益氣補血、健脾養心,對于心脾兩虛導緻的睡眠問題及氣血不足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健脾胃中成藥大總結!不管是脾虛濕重,還是脾胃虛寒,這些補益脾胃的中成藥,再也不會用錯了!

5、脾虛氣陷

症狀:除了脾氣虛的症狀外,還有腹脹、腹部墜脹、久瀉不止、中氣不足、胃下垂、脫肛、女性子宮脫垂等症。

病因:脾氣虛嚴重時,無法托舉髒腑,使其位置下移。此時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提升脾氣,穩固髒腑。

推薦:

着重補中益氣、升陽舉陷,是治療中氣下陷的專用方劑。

6、胃陰虛

症狀:有饑餓感但無食欲,口常幹,胃中有輕微燒灼感,舌紅苔少。

病因:熱病後期或情志不暢等可能灼傷胃陰,導緻胃失濡潤,虛熱内生。此時應滋養胃陰,消除虛熱。

推薦:

以滋陰養胃為主,适用于胃陰虛症狀較為明顯的患者。

7、胃中濕熱

症狀:口苦口臭、牙龈紅腫,舌紅苔黃,胃熱反酸,大便秘結。

病因:飲食不節,過多食用肥甘厚味,易緻濕熱内生,蘊結于胃。宜清熱化濕、理氣和胃

推薦:

清熱瀉火解毒的力量較強,适用于胃火熾盛、熱毒較重的患者。

健脾胃中成藥大總結!不管是脾虛濕重,還是脾胃虛寒,這些補益脾胃的中成藥,再也不會用錯了!

最後大部分胃痛是由于瘀血停胃造成的,較為典型的表現就是常胃痛且舌下青筋冒起,或舌質暗紫,有瘀點。這種情況需要散瘀止血,緩解疼痛,可以選擇。

另外,如果食用過多油膩食物導緻胃脹、大便臭穢,還可以使用以下中成藥進行消食:。

本篇文章要點較多,建議大家收藏後,慢慢閱讀與學習,每天掌握一點點,養好咱們的脾胃,才能養好咱們的身體。

來源:健康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