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範遵守黨的六大紀律都是紀律定力的展現,而堅持清正廉潔是增強紀律定力的核心。
在中國曆史中,最早提出“廉潔”一詞的是形成兩千多年來端午節吃粽子民俗的偉大詩人屈原。他在《楚辭·招魂》中說“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對此注釋為:“不受曰廉,不污曰潔。”
就是說,不接受他人饋贈的錢财禮物就是“廉”,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潔”。這也是中國共産黨人必備的政治品格。
在嚴峻的對敵鬥争條件下,一個黨員幹部如果貪圖生活享受,很容易經受不住考驗而淪為黨和人民的罪人。
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出事的原台灣地下黨的總負責人蔡孝乾,是爬過雪山、走過草地的唯一參加過長征的台灣籍幹部。但随着黨内地位的變化和地下工作缺乏黨内監督的特殊環境,他擔任台灣地區工委書記後,以隐蔽工作需要為名,用黨的經費過着十分奢華的生活。甚至在他為逃避敵人追捕躲到鄉下後,竟因為貪戀一家著名西餐廳的牛排,忍不住饞蟲勾引,冒險從村裡進城吃牛排,結果被守株待兔的特務抓個正着。
而他的叛變,導緻台灣地下黨組織被連根拔起,先後有1800餘人被捕,幾乎全軍覆沒,不少打入敵方要害部門的地下黨員,包括打入國民黨軍隊最高層任副總參謀長的吳石将軍和我方聯絡員朱楓,都被國民黨殘酷殺害,使我黨我軍對台灣的情況變得一片茫然。
1950年初,李克農收到這個消息後,極度震驚并沉痛地說:“同志們,我們輸掉了一場無言的戰争,有上千名戰友犧牲了。”這也是導緻70多年前我們被迫取消準備解放台灣計劃的一個重要因素。當時,作為大陸第二大島的海南島,在瓊崖縱隊裡應外合下已經解放,逃到台灣的國民黨殘部士氣低迷、惶惶不可終日,美國第七艦隊還沒有進駐台灣海峽。一個實作祖國統一的寶貴機會,就這樣被葬送了。
由此可見,廉潔問題也能給我們黨和國家事業造成天大的損失!
今天看一個黨員幹部是否廉潔,就看他能否正确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公正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因為稍有私心作祟,就可能行差踏錯。而各種不廉潔行為,也很容易在權力掩護下潛滋暗長和不斷變異。是以,針對目前在廉潔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細化完善相關條款,進一步明确一些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的隐形變異的違紀行為,便成為這次《條例》修訂的重要任務。
包括針對鋪張浪費、公款吃喝、利用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操辦婚喪喜慶事宜;送收可能影響執行公務的禮品、禮金、消費卡;用講課費、課題費、咨詢費等名義變相送禮等;還有“退而不休”搞貪腐、為親屬謀私利;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等問題的處分規定等。這些 “隐形變異的表現”盡管在掩蓋違紀行為上費盡心思,具有很大隐蔽性,但要識别也不難。在财務、審計制度越來越嚴的情況下,這些違紀行為在手法上都是采用了改頭換面、弄虛作假的方式設法蒙混過關。
包括不吃公款吃老闆,财務報帳内容名不副實,收入不上賬,私設“小金庫”用以支付違規開支等,都是“見不得陽光”,而且從手段上看也是很低級、拙劣的,隻要認真查,很容易找出破綻,查到真相。從動機和結果看,都是想方設法地以權謀私、化公為私、損公肥私。如何辨識?總書記的兩句話可以說一針見血:“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
本文節選自《上司文萃》2024年7月上“高端訪談”欄目《黨紀: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專訪黨建研究專家、<求是>雜志研究員黃葦町》
特約記者 | 京雨
責任編輯 | 簡一
微信編輯 | 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