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扶不起的阿鬥在裝傻?諸葛亮死後他連殺三重臣,衆人才反應過來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扶不起的阿鬥在裝傻?諸葛亮死後他連殺三重臣,衆人才反應過來

公元263年,司馬昭邀請亡國之帝阿鬥參加宴會。

席上,他特意安排了蜀地的歌舞,意圖喚起蜀漢舊臣的鄉愁。

果不其然,許多舊臣觸景生情,淚流滿面,而劉禅卻似乎樂在其中,毫無哀傷之情。

當司馬昭試探性地問及他是否思念蜀地時,劉禅竟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

此回答,饒是司馬昭也感到無比驚訝,甚至在私下裡說劉禅“沒心肝”。

民間得知這一事情後,更是震驚,更加坐實了“扶不起的阿鬥”這一傳言。

然而,劉禅真的“扶不起”嗎?

随着曆史真相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更傾向于認為:他的扶不起,是裝的。

真相到底如何呢?

扶不起的阿鬥在裝傻?諸葛亮死後他連殺三重臣,衆人才反應過來

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黯然離世,留下了一個年輕的蜀漢和年僅17歲的兒子劉禅。

彌留之際,劉備做出了個至關重要的決定。

扶不起的阿鬥在裝傻?諸葛亮死後他連殺三重臣,衆人才反應過來

首先,劉備叫來了丞相諸葛亮和尚書令李嚴。

他深知當時的蜀漢,已失去荊州這一戰略要地,又在夷陵之戰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

而五虎上将中,關羽、張飛、黃忠已逝,馬超遠在西涼,如今身邊隻剩下趙雲一人。

若是此時,沒有賢臣的輔佐,年輕的劉禅必将難以承擔起上司蜀漢的重任。

病榻上,劉備緊握諸葛亮的手,言辭懇切地表達了對他的信任和期望:

“你的才幹十倍于曹丕,定能安邦定國,完成我們未竟的事業。如果劉禅能夠勝任,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才,你就取而代之。”

諸葛亮聽後,淚流滿面,深感劉備的重托,他叩首承諾: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劉備對諸葛亮的回答很是欣慰。

于是,為劉禅留下了兩道遺诏。

第一道遺诏,是讓劉禅視諸葛亮如父,尊敬并聽從他的教導。

第二道遺诏,則是勸誡劉禅勤于學習,以小善為榮,以小惡為戒。

扶不起的阿鬥在裝傻?諸葛亮死後他連殺三重臣,衆人才反應過來

這兩道遺诏,不僅是劉備對劉禅的期望,也是他對蜀漢未來的規劃。

不久,劉備逝世,劉禅繼位,開啟了他作為蜀漢皇帝的生涯。

但與同期的魏國和吳國的皇帝相比,劉禅的統治顯得格外輕松。

因為國家大事幾乎都由諸葛亮一手操持,劉禅自己則樂得清閑。

他曾自豪地對身邊人說:“政在葛氏,祭在寡人。”

也就是說,他沒有什麼其他事情,每天的職責就是祭祀,很悠閑。

蜀漢在諸葛亮的治理下,逐漸在成都地區穩固了基礎。

他不僅平定了南中地區的叛亂,還積極與東吳修好,同時在曹魏的邊境上進行防禦。

此時的蜀漢,呈現出一派繁榮,百姓生活得到了改善。

扶不起的阿鬥在裝傻?諸葛亮死後他連殺三重臣,衆人才反應過來

大家紛紛感歎諸葛亮确實是有治世之才。

然而這背後,絕對離不開劉禅的放權。

史學家對劉禅評價頗高,說正是因為他的放權和信任,才能讓更有能力的諸葛亮得以施展才華。

可惜好景不長,公元234年,諸葛亮在北伐途中病逝,享年54歲。

蜀漢的命運又該何去何從?

扶不起的阿鬥在裝傻?諸葛亮死後他連殺三重臣,衆人才反應過來

諸葛亮生前,劉禅似乎在國家大事上并無自己的主見。

然而,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禅的一系列政治決策和行動,逐漸揭開了他深藏不露的政治智慧。

在得知諸葛亮病逝噩耗時,劉禅悲痛的不能自已。

他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出城二十裡,迎接諸葛亮的靈柩,并下令全國舉哀三日,素服罷朝,以此表達對丞相的哀悼和尊重。

在扶靈歸葬的路上,劉禅的悲痛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哭倒在地。

這一情感的流露,不僅打破了外界對他不滿諸葛亮的謠言,更顯示了他對丞相的深厚感情和對丞相功績的肯定。

扶不起的阿鬥在裝傻?諸葛亮死後他連殺三重臣,衆人才反應過來

可是,在諸葛亮的喪禮期間,卻發生了一件诋毀事件。

丞相參軍李邈上書劉禅,言辭激烈地批評諸葛亮,稱其“狼顧虎視、權臣逼主”,并勸劉禅不必為諸葛亮的死感到悲傷。

劉禅對此大為震怒,立即下令将李邩處死。

此事之後,朝中再無流言,衆人也從這件事中感受到了劉禅對諸葛亮忠誠和功績的再次肯定。

可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諸葛亮去世後,蜀軍内部發生了嚴重的内讧。

丞相參軍楊儀和大将魏延因個人恩怨互相指責對方謀反。

劉禅聽取了蔣琬、董允的意見,決定先将楊儀召回成都,再作處理。

扶不起的阿鬥在裝傻?諸葛亮死後他連殺三重臣,衆人才反應過來

楊儀擅自斬殺魏延并滅其三族,劉禅直接炸了。

他不能忍受發陳擅自斬殺大臣的行為,下令将其逮捕。

楊儀自知難逃一死,選擇自殺。

這件事情中,劉禅對楊儀的處理,也讓衆人驚覺他其實并非沒有治國謀略。

他對楊儀的處理,既是維護軍紀,也是他對諸葛亮舊臣的籠絡。

這一系列事情做完後,就要開始好好治國了。

因為對時局和大臣狀況把握不夠,劉禅并沒有簡單地将丞相的權力交給一個人,而是選擇了蔣琬和費祎兩人共同承擔。

他命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費祎為尚書令和大将軍,主管政務。

這樣配置設定下來,既保證了國家的穩定,又避免了丞相權力過于集中。

蔣琬去世後,劉禅更是親自攝政,徹底解決了蜀漢長期丞相權力過大的問題。

扶不起的阿鬥在裝傻?諸葛亮死後他連殺三重臣,衆人才反應過來

然而這還不夠,蜀漢朝廷還有很多并不尊重劉禅的人,劉琰就是其中一個。

原來,在蜀漢朝廷,有一個新春傳統,那就是大臣們的妻母會入宮向太後拜年慶祝。

在這樣一個節日氣氛中,卻發生了一件震動朝野的事件。

某年新春,大臣劉琰的夫人胡氏也依循習俗進宮向太後賀歲。

太後對胡氏頗為喜愛,便将她留在宮中多日,不想這一留便是一個多月。

胡氏貌美如花,她的久不歸家讓劉琰心生疑慮,竟開始懷疑她與蜀漢的皇帝劉禅有染。

憤怒與嫉妒之下,劉琰做出了過激之舉,他命人痛打胡氏,并将她逐出家門。

這件事很快傳到了劉禅的耳中,這對他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侮辱。

作為一國之君,劉禅怎能容忍這樣的诽謗和污名。

盛怒之下,劉禅下令逮捕了劉琰,并未經過太多周折,就在衆目睽睽之下将其處以極刑。

這一行為,從一方面看是對劉琰個人行為的懲罰,但從更深層次來看,也是劉禅在向所有大臣發出的明确信号。

劉禅通過這一舉動,警示了所有朝臣,他不容許任何人在背後非議或不敬。

扶不起的阿鬥在裝傻?諸葛亮死後他連殺三重臣,衆人才反應過來

這不僅是對劉琰的懲罰,更是對其他可能心懷不軌者的震懾。

在對外政策上,劉禅也表現出了自己的智慧。

他下令停止了諸葛亮時期的北伐,避免了國力的進一步消耗。

當蔣琬想趁司馬懿征讨遼東時對曹魏用兵,劉禅專門下诏告誡,不要輕易行動,要等待時機。

通過這些舉措,我們可以看出,劉禅并非一個無能的君主,他的統治雖然看似無為,實則充滿了智慧和政策。

他通過巧妙的人事安排和政策調整,不僅穩定了國内局勢,也為蜀漢的百姓帶來了近30年的安穩生活。

這位被曆史低估的皇帝,其實有着自己獨特的治國之道。

扶不起的阿鬥在裝傻?諸葛亮死後他連殺三重臣,衆人才反應過來

可是,三國時代,時局總是瞬息萬變。

公元263年,已走過42個春秋的蜀漢,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扶不起的阿鬥在裝傻?諸葛亮死後他連殺三重臣,衆人才反應過來

魏國的司馬昭發動了對蜀漢的大規模攻擊,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大軍直指漢中。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蜀漢的大将軍姜維向後主劉禅提出了調兵遣将、籌備糧草的建議,以應對即将到來的戰鬥。

然而,笃信巫術的宦官黃皓卻劉禅敵軍不會來犯。

劉禅對此深信不疑,沒有采取任何防禦措施。

當魏軍真正兵臨城下時,劉禅陷入了深深的恐懼。

盡管皇子劉谌和大将霍弋極力勸說他背水一戰,但劉禅最終選擇了投降。就這樣,曾經輝煌一時的蜀漢政權在劉禅的手中走到了盡頭。

姜維在前線得知劉禅投降的消息後,士兵們憤怒不已,紛紛揮舞刀劍,砍擊岩石,表達内心的悲憤。

然而,正是因為劉禅的決定,蜀漢的官員和群眾避免了戰争帶來的苦難。劉禅自己也是以得以安享晚年,享年64歲。

扶不起的阿鬥在裝傻?諸葛亮死後他連殺三重臣,衆人才反應過來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曾評價他:“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昏暗之後。”

這也間接表明劉禅并非完全的昏君,他具備一定的能力、見識和運氣。

若在太平盛世,他可能會成為一位守成之君;但在亂世之中,要想有所作為,确實有些困難。

劉禅的統治雖無雄才大略,政治上亦無創新之舉,軍事上更無顯赫之功,但他絕非昏庸無道的君主。

他的一些決策,尤其是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雖然飽受後人批評,但也展現了他不願犧牲無辜、保護人民生命的一面。

是以,要說他真傻,好似也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