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貝拉要上市了。
如果你對聖貝拉不熟悉,建議你打開大衆點評和小紅書。
就是這個聖貝拉。不過,它并不是你認為的,隻做月子服務的公司,而是多品牌的、圍繞家庭護理拓展業務版圖的集團性公司。
日前,中國最大綜合家庭護理品牌集團聖貝拉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有媒體稱該公司有望成為全球家庭品質護理第一股。聯席保薦人為瑞銀集團和中信證券。
公開資訊顯示,該公司曾獲得來自騰訊、中國人壽、Mirae Asset、C Capital、太古地産、新鴻基公司、高榕資本等機構投資。
知名市場調研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釋出報告,中國内地家庭護理需求潛力巨大。截至2023年底,行業市場規模為人民币5,738億元,五年複合年增長率為13.2%。預測顯示市場規模将由2024年的人民币6,578億元增至2030年的人民币13,37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2.6%。
從母嬰圈走到家庭護理的藍海中,聖貝拉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謀求上市,讓身處泥潭的母嬰同行看見了曙光,可謂是行業一劑強心針。
營收7.75億
已實作扭虧為盈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聖貝拉集團銷售額分别為3.90億元、5.89億元、7.75億元,漲幅99%,營收已從人民币2.59億元增至5.60億元,漲幅達116%,2023年的經調整利潤為人民币2080萬元,首次實作扭虧為盈。2023年經調整的 EBITDA 為6140萬元,相比上年增長31倍。
集團毛利方面,由2021年的人民币7,929萬元增長至2023年的人民币2.05億元,漲幅158%,毛利率由2021年的30.6%增長至2023年的36.5%。
股權結構方面,騰訊持股11.6%、高榕持股8.3%。
創新模式
場景化服務+新零售産品
公開資料顯示,聖貝拉集團成立于2017年,公司主體為杭州貝康健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業務包括産後護理中心、家庭護理服務和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等,輻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多個中國内地一二線城市,并于2022年開啟國際化戰略。
從創立之初,聖貝拉集團就确定了多品牌路線,以“聖貝拉”、“小貝拉”、“艾嶼”等母嬰護理中心,及“予家”的到家護理服務提供場景化服務為基石,以“STB産後研修所”提供産後修複服務,以及新零售産品廣禾堂為延伸,打造女性全周期的護理。
據悉,聖貝拉、小貝拉、艾嶼為該集團旗下三大月子品牌,品牌定位有所不同;“予家”為旗下到家服務品牌,為使用者提供高品質的育兒服務、育兒指導以及幼兒護理和幼兒成長服務;STB産後研修所是專門提供産後修複服務的品牌;“廣禾堂”則是聖貝拉于2021年收購的品牌,已有20多年的曆史,定位為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是中國女性孕産期健康食品調理行業的領軍者。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底,聖貝拉采用多品牌戰略,在旗下三大主營母嬰護理中心品牌聖貝拉、小貝拉、Bella Isla的名下,擁有一個59家高端月子中心的廣泛網絡,包括47家自有中心(即由集團全資擁有或控股的中心)及12家管理中心(即由第三方全資擁有或控股并由集團管理的中心)。
不過,從業績表現來看,這并不是一家單純經營月子中心的公司。
招股書顯示,聖貝拉旗下母嬰護理中心的營收占比呈逐年遞減狀态,2022年及2023年分别同比下降1.6%和4%。而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業務毛利率達到63.3%,同比增長超10%。
此外,2022年,聖貝拉完成了對杭州貝瑞斯美華婦兒醫院的戰略投資,借助高端醫療的“科學專業”賦能母嬰護理服務,并為使用者提供綠色就醫通道;2023年,聖貝拉還與日本木下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欲聯合在中國内地培養專業養老護理人才,繼續拓展集團業務版圖。
顯然,相比傳統月子中心,聖貝拉建構的場景化服務+新零售産品的模式解決了月子中心複購難和目前生育率低下的問題,逐漸打破營收壁壘。
37大理論33項實操
聖貝拉嚴選一線護理人員
單以産後護理為例。在早期月子行業,普遍存在三個主要弊端,一是缺少全國性的月子護理品牌;二是大多數月子中心仍在使用月嫂制度,但月嫂的專業能力參差不齊,普遍缺乏科學體系化的服務标準;三是月子中心的服務大多隻針對生理照護而忽視心理需求。
聖貝拉卻另辟蹊徑,從公司創立之初,便優先投入了大量資源來建立整套科學嚴謹的護士教育訓練體系,創新以護士代替月嫂,并通過自有教育訓練來為門店輸送優質護士,以保障一線護理人才供給的優質與充足。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聖貝拉共有621名取得相關專業資質的護理專家在集團旗下月子中心提供産後護理服務。這些護理專家通常由合作的30多所護理學校輸送給聖貝拉,以保證每位一線護理人員都為科班出身。
據了解,該教育訓練體系結合了IAIM嬰兒撫觸技術,由聖貝拉集團首席護理官劉美芳博士研發,已獲得美國ACI國際認證,并聘請相關領域權威專家莅臨授課,教育訓練内容涵蓋産婦及新生兒護理、母乳哺養護理、産後康複及營養、嬰兒早教等專業課程,涵37大項理論知識及33項實操内容,且擁有為母嬰護理設定服務基準及編制标準操作規程(SOP)。護理人員在曆經嚴苛理論和實操考核後,通過者方可上崗為入駐客戶進行一對一的服務。通常情況,每對母嬰将由2名護理人員輪班照護,保障新手媽媽和寶寶随時享有貼心服務。
此外,聖貝拉還針對護理專家設計評估架構,為他們的職業發展制定清晰的路線圖。
科技加碼
實作護理标準化與精細化
科技發展的浪潮下,聖貝拉深知數字化變革的重要性。為了使護理服務更加精細,集團自主研發了一整套數字化護理服務平台,通過“資料驅動+服務找人”的方式構築差異壁壘。
首先,在進行護理時,護理人員可直接根據系統生成的标準完成工作流程,保障護理流程的統一;其次,系統會記錄每輪次對每對母嬰身體情況的監測資料,護士會針對護理過程進行描述性記錄,借助大模型及大資料,系統再生成回報後續護理意見,使得護理标準實作統一。如果遇到緊急事件,使用者也可借助聖貝拉的綠色就醫通道,實作緊急就醫。
據悉,這不單單是一套簡單的SaaS系統,而是一套結合服務流程和使用者體驗的綜合體系,可以規範一線護理人員的流程并實作服務标準的統一,更能實作跨地域的長線管理。這種創新的服務模式不僅提升了服務效率,更確定了每一位客戶都能享受到量身定制的護理服務。
未來
是對家庭成員全周期的呵護
招股書顯示,聖貝拉欲通過多元化的服務與産品組合,進一步擴大家庭護理平台,以擷取更長的客戶生命周期價值,增加高價值客群,并計劃根據市場需求,通過開啟養老護理及有選擇性地推出新服務延長客戶的生命周期價值。
事實上,聖貝拉在2023年就已經涉足養老領域,與日本木下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旨在推動養老護理教育訓練産業發展,進一步提升中國養老護理服務的品質與标準。
無論是對母嬰護理人才的培養,還是對養老護理服務的投入,都離不開聖貝拉想要改變行業短闆的初心。
目前,護理行業中存在諸多弊病,如:服務品質參差,難以标準化;一線人員管理難、招聘難;髒活累活多、沒有體系化專業人才培養機制……這些都需要長期投入,才能實作對傳統業務的改善。
招股書顯示,繼續培養護理人才,建立業務擴張所需的團隊,是聖貝拉在上市後仍然會堅持的戰略方向之一。此舉不僅為聖貝拉集團培養專業護理人才,持續保障使用者的服務體驗,更能為每個家庭、全社會輸送高端護理人才,讓所有家庭成員都能感受到專業護理的不同。
此外,随着聖貝拉全球化戰略的推進,如何實作全球化且長鍊路的護理人才培養,不僅是聖貝拉,也是全行業值得思考和投入的方向。
從人出發,以人為本,讓服務回歸服務本身,這是聖貝拉未來需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