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漲823元/月!關于平均工資,你了解對了嗎?

上漲823元/月!關于平均工資,你了解對了嗎?

日前

深圳市統計局釋出了

《2023年深圳市城鎮機關

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資料公報》

公布深圳市2023年城鎮非私營機關

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74640元

折合14553元/月

上漲823元/月!關于平均工資,你了解對了嗎?

相比2022年的13730元/月

上漲了823元/月

上漲823元/月!關于平均工資,你了解對了嗎?

圖源:深圳市統計局

2023年深圳市城鎮機關就業人員

年平均工資資料公報

經廣東省統計局核定回報,我市2023年城鎮非私營機關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71854元,同比名義增長5.6%,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4.8%。其中,城鎮非私營機關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74640元,同比名義增長6.0%,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2%。

我市2023年城鎮私營機關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4215元,同比名義增長4.3%,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3.5%。

深圳市統計局

2024年6月30日

01

平均工資

是怎麼算出來的?

平均工資指的是稅前工資

不僅包括每個月實際到手的工資

還包括機關代扣的

住房公積金和社保基金等個人繳納部分

以及房費、水電費等

平均工資:是指在報告期内(季度或年度)機關發放工資的人均水準。

計算公式為:平均工資=報告期工資總額/報告期平均人數。

工資總額:是指本機關在報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給本機關就業人員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工資總額是稅前工資,包括機關從個人工資中直接為其代扣或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基金和住房公積金等個人繳納部分以及房費、水電費等。不論是計入成本的還是不計入成本的,不論是以貨币形式支付的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的,均應列入工資總額的計算範圍。

另外

個體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等

非機關就業人員不在統計範圍内

↓↓↓

統計範圍

勞動工資統計主要統計法人機關的就業人員和工資情況,個體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等非機關就業人員不在統計範圍内。

城鎮地區私營法人機關(包括統計上認定的視同法人機關的産業活動機關)具體包括:内資企業中的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

城鎮地區非私營法人機關(包括統計上認定的視同法人機關的産業活動機關)具體包括:除私營機關以外的内資(包括機關、事業)機關、港澳台投資和外商投資企業。

除此之外

專門有一套調查方法

來擷取和計算平均工資

↓↓↓

平均工資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企業一套表統計調查制度》和《勞動工資統計調査制度》,對一套表法人機關采用全面調査的方法,對非一套表法人機關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

入企業一套表統計的調查機關的标準主要是看企業的年主營業務收入,例如: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機關,叫規模以上工業,就必須納入一套表統計。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機關,叫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必須納入一套表統計。

02

平均工資

有什麼用?

首先,工資資料可以用于勞動力用工成本核算和市場競争力的比較。工資反映的是勞動力價格,是重要的勞動力市場名額之一,是各地區、各行業制定工資标準和進行勞動力成本核算的依據,也是進行國際比較、評估國際競争力的重要資料。

其次,工資資料反映國民收入初次配置設定的基本狀況和變化,可以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崗位之間的工資配置設定關系和工資差異變化趨勢,對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制定收入配置設定政策至關重要。

最後,工資資料還是征繳和支付各項社會保險的重要依據和作為賠償制度的基礎資料。

按照往年規律

社保繳費基數調整

一般與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挂鈎

工資上漲,基數就水漲船高

近年來,全國社保繳費基數持續上調,參照2023年,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省份繳費基數下限漲幅範圍在4%-12%左右,中位數約7%-8%。

而據國家統計局年鑒,2022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和私營機關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較上年分别增加6.7%和3.7%,增速同比回落2.98個和5.2個百分點。

上漲823元/月!關于平均工資,你了解對了嗎?

03

為什麼平均工資

比我們感覺的要高?

首先,與上文提到的平均工資算法有關,例如平均工資反映的是稅前工資,而公衆對工資收入的感覺,往往是依據拿到手的實發工資,稅前工資肯定要高于實際拿到手的工資。

其次,平均工資不等于個人工資,不能簡單拿個人工資與總體平均工資進行直接比較。平均工資更易受高收入群體影響。

平均工資是反映工資總體情況的名額,是由統計部門根據每個機關上報的資料彙總計算得出的平均概念。由于各機關所處行業、所在地區和經濟效益的不同,各機關的工資水準有高有低,高于總體平均工資的機關覺得資料偏低,低于總體平均數的機關覺得資料偏高。

上漲823元/月!關于平均工資,你了解對了嗎?

根據統計學,工資收入結構通常呈右偏态分布,衆數和中位數,集中于數值較小的左側,小部分高收入群體,在右側拖出長長的尾巴,将整體平均收入拉高。

比如,某地有五個人,某月工資分别是1000元、1000元、1300元、1700元、20000元。該五個人的平均工資為5000元。下個月,最高工資者工資大幅度下降變為5000元,該五個人該月的平均工資則受最大值變動影響非常大,從原來的5000元下降到2000元。

在這樣的情況下

為何還要計算平均工資?

主要是因為進行地區間

行業間工資差距比較時

不可能用個體資料進行一一比較

需要有一個反映總體水準的名額

是以,平均工資名額

主要用于宏觀政策研究

而不适合與個人工資進行比較

上漲823元/月!關于平均工資,你了解對了嗎?

對此,你怎麼看?

來評論區聊聊吧

-END-

編輯 | 謝欣

校對 | 鄭芳、魏鼎、王建交、聶響

審校 | 蘭永久

監制 | 周常

資訊來源 | 國家統計局、财新周刊、四川統計官微、深圳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