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很多人在吃完東西、飽飽嗝剛剛出來的時候,總覺得喉嚨裡有點不舒服,感覺有一團東西卡在那兒,自己簡單的清咳并不能夠讓喉嚨變舒服,反而有種被什麼東西卡到喉嚨口的感覺,這時候不少人都會去買那些利咽化痰的中成藥吃吃試試看效果。
但是這個東西吃了好久都沒什麼效果,喉嚨還是那個樣,總覺得有痰,這時候有一些人可能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得了咽炎,但實際上這個症狀并不一定是咽炎,而有可能是肝出了問題,表現在喉嚨上。
那麼這種看似是咽炎的症狀其實是什麼呢?
中醫“梅核氣”。
在中醫裡有這樣一種病叫做“梅核氣”,這種病實際上是肝氣滞郁後形成的,在平常可能我們都會有這樣一個概念,就是有什麼壓力或者是心情不舒服什麼的的時候,我們會說自己“憋着一口氣”,實際上這種情況就是有情緒讓我們的肝氣郁積在一起導緻的。
同時也有人在說“憋着一口氣”并不是真的憋着一口氣,而是讓肝氣郁積在一起然後“啞火”,讓那股“火”止于心口,實際上兩種說法都說到了肝氣郁積的問題。
在中醫理論中,認為肝對應着“怒”,生氣等情緒會讓肝氣郁積,導緻梅核氣,是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會有“憋着一口氣”這種說法。
同時有些情緒也會讓肝氣郁積,例如當人壓力比較大的時候、或者性格比較急躁焦慮什麼的,也可能會患上“梅核氣”,那麼中醫的“梅核氣”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呢?
原文中這樣描述: 口幹咽幹、嘔咽不爽、有痰、梅核氣: 舌頭兩邊鼓脹,千萬别做其他診療思路。
也就是說如果有人遇到這些症狀的時候,我們應該更多的從肝氣郁滞這個方向上尋找疾病所在,不要急着去治什麼咽喉炎之類的。
同時我們的祖國醫學中認為,肝開竅于目,那麼肝出了問題之後,嘴巴這個器官也是會有一些反應的,就比如上面所說的這些反應,同時喉嚨當然也是會有反應的。
這些症狀中,舌頭兩邊鼓脹是最明顯的一個症狀,而且有一點要注意,就是鼓脹感明顯的一定是在舌體的兩邊,而不是内側鼓起來。
如果真正的患上了咽炎的人,舌體的兩側會相反,不是鼓起來的,而是内凹下去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不管是幹咽還是嗓子裡有痰,還是這種梅核氣的症狀,吃了一些利咽化痰的中成藥之後并沒有什麼用,依然覺得嗓子不适。
那麼這個時候應該怎麼治療呢?
治療“梅核氣”方劑。
既然出現了梅核氣的症狀,那麼就一定飽含着“氣”的因素,按照中醫的治病原則來說,就是要疏通氣機。
是以中醫對于“梅核氣”也是可以給出一種治療方案的,這種治療方案就是“半夏厚樸湯”。
在這個方劑中有一味叫做“茯苓”的藥物,具有燥濕利濕、健脾利水的功用,是一種常見的中醫藥物,同時還有一種名字叫‘茯擂’的東西。
這種茯擂在生活中是經常用來泡桂花茶的,有助于排便,而且還有一種叫“茯苓硫黃丸”的中成藥,專門用來治療脾胃虛寒、頭暈等症狀的。
同時茯苓在中醫理論當中有補益心脾的作用,還可以治療痰飲,具體的用量則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有些病人可能會擔心“這不是燥熱嗎,很多人說這是毒藥,不是一竿子打翻一大船嗎”,事實并非如此。
毒藥這個評價是從兩個方面來說的,一是這個藥物的作用比較厲害,有些處理不好的人體就會有危害,另一個方面則是即便這個藥物作用大一些,但是能夠對主要病症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還是有着很大的功效的。
同時在中醫治療方面,其實很重要的一點是在于人的體質。
就比如說茯苓,如果是陽虛陰盛的體質,那麼茯苓本身并不燥熱,同時還會起到極佳的治療作用。
而且在中醫治病的時候,是根據體質的不同,給不同體質的人做出不同的治療方案,比如對于氣虛的來說,治療方法就是補氣,而對于血虛的來說,就是補血。
針對性的治療肯定是比較有效的,另外,中醫治療疾病是有一個病因的。
這個病因其實并不是病症本身,而是病症的根本原因,比如說引起病症的生理或者是生活習慣的原因等。
這個病因是我們真正要除去的,而不是病症本身,這和現代醫學的症狀緩解是有些不同的。
攜帶舌象就醫。
如果覺得自己嗓子不舒服,那麼也可以用這個舌頭兩側鼓脹的症狀來判斷清楚自己的病情是不是肝氣郁滞,千萬不要瞎用藥治療。
不要鬼使神差的去亂買一些阿蠶絲或者是什麼蜂窩這種進補品,這些是滋陰補陽的,不太管用,而且阿蠶絲這個東西頂多是止咳的,根本沒有治療的作用。
但是我們之是以建議大家用舌頭來判斷自己的病情,不是因為這個舌象比較準确。
而是因為在有了舌象的前提下,然後去醫院,醫生也會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配合其他的症狀來判斷病人是不是患上了肝氣郁滞。
而且現在的中醫師也還是挺厲害的,有着很多年的臨床經驗,對病理方面經驗也是很豐富的,是以大家在病情發生的時候也不妨多找一些醫生,多聽聽醫生的診斷,對自己的病情也是一個很好的幫助。
結語
中醫老祖宗留下的方法和理論,是我們需要珍惜學習的,同時中醫藥中也有很多好處,是以我們在看病的時候也不妨可以多詢問一些中醫院,對自己的病情和身體也是有好處的。
同時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注意一些細節,不要讓嗓子的不适感突到更嚴重的症狀,這也是對自己負責,平常人們也要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不要讓嗓子長期出現不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