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葉劍英:如果不搞軍事,我就可能學中醫當醫生了

作者:哲說中醫
葉劍英:如果不搞軍事,我就可能學中醫當醫生了

醫生拯救死傷者,真誠的醫德讓老百姓尊重。葉建英的女兒淩子(原名葉湘珍)回憶道:"父親曾經說過,如果他學過醫學,他會是個好醫生。我相信這一點。有時候我真的覺得他應該當醫生,相信他會成為一名名醫。"

葉劍英的家鄉是廣東省梅縣,中醫在廣東人民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在中學生時代,葉劍英非常喜歡中醫書籍,對醫學有着濃厚的興趣。參加革命後,我們也關注中醫。他還經常使用中草藥來治療自己,他的親戚和他的下屬。

"我父親喜歡向周圍的人推薦中藥,他經常自己開處方。有一次,葉建英在廣東考察工作,聽說北京的玲子患有鼻窦炎,他根據自己的醫學積蓄,專門在廣東挖了一些"鵝不吃草"的幼苗,種在兩個花盆裡,千裡還給北京,誰知道她女兒不是鼻窦炎,而是一般的過敏性鼻炎。雖然不對勁,但父親的悉心照顧讓淩子動了起來。

20世紀50年代,葉建英在武漢出差時,看到一位中醫醫生用筷子上的鐵絲綁了一簇針頭進行治療,當地稱為梅針,效果非常好。他很感興趣,回到北京後,迅速推薦給衛生部,讓它在全國各地推廣,後來又改進,變成了現在塑膠搖桿的梅針,廣泛應用于臨床。

有一次,葉劍英住在長沙市的富源飯店。當時,酒店裡一位廚師的妻子患上了嚴重的哮喘,葉建英知道,親自為廚師的妻子開了藥,很快就痊愈了。

葉劍英本人曾多次從中醫中受益。玲子聽父親說,小時候,曾經患過腸炎,住在法國一家醫院,好幾天不好,腹瀉很快。後來,他不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中藥處方,給朋友煮了一個溫熱的鍋,裡面有菊花、金銀花、甘草等藥,還加了蜂蜜。一鍋溫熱的藥喝,父親的腹瀉基本停止了,可以說是"死亡逃生"。

1970年,葉劍英在湖南省患肺病,治療後病情好轉,但仍咳嗽。後來,住所所在的陸軍醫院聽說葉帥愛中醫,于是請來了一位老中醫,用"矮草"等藥材,治好了咳嗽。葉劍英高興地對身邊的人說:"中醫很重要,長征沒有西醫和西醫,都是靠中醫治病的。我有自己的小書,記得很多重要的一面,如果不搞軍事,我可能會學中醫當醫生。"

葉劍英:如果不搞軍事,我就可能學中醫當醫生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