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1年後外國語學社重新開機!“玩轉”國慶假期,青少年有了新選擇

作者:文彙網
101年後外國語學社重新開機!“玩轉”國慶假期,青少年有了新選擇

"Ein Gespenst geht um in Europa-das Gespenst des Kommunismus.(一個幽靈,共産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四處遊蕩。"整潔的閱讀聲來自新餘陽的中文學校内部,一群穿着民國服裝的學生坐在課桌前,在國慶節期間上了一堂'特别課'。老師在黑闆上用德語寫下了《共産黨宣言》的第一句話,一個又一個音節地教授發音和含義。跨越百年時空,年輕學生在外國華語學校"同頻共振"。

今天(2日),黃浦盟區委聯合上海華僑大學盟委會等重新開機華僑華人,第一季度新刁陽内外華人學會迎來了第一堂課。

101年後外國語學社重新開機!“玩轉”國慶假期,青少年有了新選擇

1920年,夏飛路釣魚楊裡6号,見證了外國華語學校的誕生,青年學生獲得了革命性理論知識和外語的學習,"自學世界";

作為上海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學校,外國華人協會是由中國共産黨發起的一個團體創立的,當時該組織緻力于培養革命幹部并将進步的年輕人送到莫斯科的東方勞工共産主義大學。學校由上海初期共産黨黨員楊明才管理,于秀松任書記。1920年9月28日,地位顯赫的《上海共和國報》刊登了《華僑學校招生廣告》正式公布學校。

在外籍華人中,陳旺道翻譯的《共産黨宣言》,李漢軍翻譯的《馬克思資本主義導論》都成了必讀的書。中國社會有60多名學生,不僅為中國培養了優秀人才,也為上海共産黨的早期組織提供了公開開展革命活動的場所。外國中國社會創造的革命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奮力拼搏。

101年後外國語學社重新開機!“玩轉”國慶假期,青少年有了新選擇

一百年後,青少年正在以不同的方式重溫曆史。"1920年8月,陳旺道翻譯的《共産黨宣言》第一次全譯本在上海正式出版,點燃了中國革命的火焰。在此的帶領下,黃浦區團員派麗麗向在場同學們講述了這本書在上海的"起步與轉折":從受邀翻譯翻譯第17屆《周刊評論》編輯部,到校對老漁《楊曆2》。新青年編輯部,從第一版的印刷地進入玉裡12号和新印刷廠,到發行"法達路自鳴鐘"對面的"新青年"社團,再到新漁楊裡6号華外學校傳播......

"Gespenst"翻譯為"幽靈",但這個詞已經翻譯了幾個世紀。上海大學中文的年輕德語教師梁希江,也穿着民國的服裝,在黑闆前講述了這個故事。從"幻影","怪物"到"精靈"和"捉鬼敢死隊",直到1964年才最終被确定為"鬼魂"。為了讓年輕人意識到《共産黨宣言》的内在含義。梁錫江告訴同學們,當年人們用各種貶義詞來形容共産主義,但今天回首過去,就足以尊重過去的理想信念。聽到解釋後,上海實驗國小三年級學生錢樂軒在筆記本上逐字記錄了下來。小女孩從小就喜歡聽紅色故事,聽到革命烈士們的理想是不怕犧牲,她曾經有些哽咽。"當我回到學校時,我會告訴我的朋友們,以及這背後是什麼。

101年後外國語學社重新開機!“玩轉”國慶假期,青少年有了新選擇

剛剛升讀上海康德雙語實驗學校三年級的葉志琪,是中外人會一等班的年齡較大的學生。得知"中文學校重新開機"的消息後,她拉着哥哥第一次報名。以前,她隻讀過《中國共産黨宣言》和《中國人》兩個版本,這次她直接感受到了德文版,她覺得很有意思。在課程結束時,她不禁感到:"我們生活在最好的時代,希望能好好利用當下的條件,成為最好的自己,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盡管她已經大三了,但她願意把業餘時間花在參觀紅色場地上,她真的很欣賞自己的精神信仰。第11天,她專程參觀了中國共産黨的紀念館,卻在一個特殊的日子裡解決了這個家庭的國情。不僅如此,她還計劃在下一個假日季節多次前往紅色場地。

身着民國風情,坐在木凳上,面對着小黑闆,這樣身臨其境的"黨史課"無疑是今年國慶節的存在。梁錫江認為,這門課程可以讓新一代的年輕學生了解老一輩革命者在實地的認真進步,追求真理的過程,在生動的紅色教育中激發出一種使命感和榮譽感。據悉,第一季度外籍漢語學校授課12周,将開設6門課程,采用"一周線、兩周線"模式,每節課時間約20分鐘。

作者:詹月

編輯:王萬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