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了,居住湖南省長沙縣東鄉蘿蔔沖的一位老農得知消息後激動萬分。
看報時發現兒子的照片
一來,湖南省飽受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多年,百姓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熱切盼望解放多年,如今一朝如願,自然令他感到欣喜。
二來,老農在湖南解放以後,拿到了一份宣傳湖南解放的報紙。他雖然不識字,卻看得懂印在報紙上的照片,一位解放軍将軍的照片恰好被他看到。而這位将軍的面孔讓他感到十分熟悉,與他那已經離家20年音信全無的兒子十分相像。
一直以來,老農一家人都以為兒子離家20年沒有消息,當年離開時又是戰亂年代,被軍閥通緝才被迫離鄉,很可能已經死在了外面,不再抱有希望。但此時老農見到此人的照片,一片死寂的心再次掀起了滔天巨浪,這人到底是不是自己兒子,他必須要親自證明,是以踏上了去往湖南長沙的列車。
8月4日,老農一路來到位于長沙的長沙市軍管會辦公樓前,因為不知道如何開口而在門前徘徊半天,引起了站崗的警衛戰士的注意,遂上前詢問情況。老農趕緊拿出随身攜帶的報紙給警衛戰士看,他手指着報紙上的照片,嘴裡解釋着照片裡的人像自己斷了20年聯系的兒子。
警衛戰士挺好奇,仔細打量了一下老農手指的人,因為報紙随身攜帶數日有些磨損,警衛戰士好半天才認出來,照片裡的人竟然是他們部隊的一個兵團司令。
确認身份
這樣的發現讓警衛戰士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因為戰亂與家人斷了聯系的事情在當年并不罕見,警衛戰士也不敢斷定此事真僞,遂将此事逐級上報,最後消息竟然直接傳到了肖勁光的耳中。
肖勁光當時忙着處理起義部隊的接收和改編等工作,還要處理社會秩序的穩定問題,可謂是日理萬機。但聽說此事以後,仍然在百忙中抽身出來,與這位尋找兒子的老農見了一面。
肖勁光見老農之前,先從警衛戰士口中得知,老農要找的人叫“許德華”,這個名字警衛戰士感覺很陌生,因為部隊裡沒聽說過有這麼個人。但老農拿着的報紙上,印着的卻是一野第二兵團司令員許光達的照片,警衛戰士無法确定此事,這才主動上報了。
肖勁光當時也不知道“許德華”是誰,決定還是先見一見老農再說。兩人見面以後,老農果然取出一張報紙,指着一張照片說裡面的人是他的兒子。肖勁光接過報紙後發現,該照片是蘭州解放時的一張照片,老農所指的人還真是許光達,但他也不叫許德華啊?
肖勁光問老農會不會搞錯了,結果老農十分肯定,堅稱自己不會認錯。肖勁光見狀,決定還是将此事核實一下,便給中央軍委發去了求助電報,希望軍委能夠幫忙核實一下資訊,許光達到底還有沒有其他名字。
由于此事并不難辦,中央軍委那邊很快就給了答複,原來許光達此前确實還有其他名字,一個是兒時使用過的乳名叫“五伢子”,另一個是曾用名“許德華”,後來參加革命以後,遭到軍閥的通緝,這才改名許光達。
接到這個消息以後,肖勁光非常高興,這些資訊與老農所說的完全一緻,他應該就是許光達将軍的父親許子貴無疑了。許子貴等待期間一直忐忑不安,畢竟父子倆已經斷了聯系20年,萬一認錯人怎麼辦?就在此時,許子貴等來了确定的消息,讓他長長出了一口氣,頓時高興起來。
國家利益永遠放在第一位
許光達得知父親尋找的自己消息以後,激動萬分,立刻給父親寫了一封信,傾訴這20年分别的思念之苦,還在信中簡要講述了自己這20年的經曆,讓父親許子貴看了老淚縱橫,才知道兒子這20年來為了革命事業經曆了這麼多的磨難。
許光達當年參加革命之初,奉命去南昌參加起義,結果趕到時發現南昌起義隊伍失利,已經離開南昌了。許光達當時緊追不舍,總算是追上了革命隊伍,這件事許多年後還有不解,問許光達明知道起義隊伍已經失敗了,為何要去追?
許光達當時的回答是,“雖敗猶榮”。對方繼續追問,追趕失敗的起義部隊,你就不怕是去送死嗎?許光達又答了四個字:“雖死猶生”。簡單的兩個問題,堅定的八個字回答,充分表現出了許光達将軍的革命信念。
這也是為什麼20年時間裡,許光達始終沒能與家裡取得聯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許光達一直都将精力投身革命,蘭州解放以後又忙于城市整頓和建設。許光達曾經說過一句話,他是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而不是為家族服務的。
許光達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與父親取得聯系以後,次年抽時間回了一趟老家,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十裡八村的鄉親們都聚集了過來。期間,許光大的不少直系親屬找到他,希望他能在北京給他們安排工作,許光達當場拒絕了,并表示自己是共産黨員,不會做那種“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事情。
1957年,許子貴病逝,許光達的哥哥希望他能回去給父親操辦喪事。原本這也的要求不算過分,但許光達的身份特殊,此時的許光達已經是開國大将,若親自返鄉給父親辦喪事,恐怕整個省的官員和幹部都會驚動,喪事的規模恐怕會難以控制,與國家提倡的“簡辦喪事”背道而馳。
是以,許光達陷入了兩難,隻能在大是大非面前選擇舍棄自身利益,不打算返鄉給父親辦喪事,而是要派一名幹部代表自己返鄉,一切從簡的辦理喪事。許光達的哥哥不了解許光達,對他不肯親自回老家給父親辦喪事的行為十分不滿。
為了緩解兄弟二人的關系,妻子鄒靖華打算代許光達回去操辦父親的喪事,卻被許光達阻止了。許光達認為,鄒靖華回去與自己回去的效果差不多,會影響黨的形象,最終還是沒有回去,堅決與封建舊俗作鬥争,帶頭樹新風!
後來,許光達派去的幹部辦完喪事回來,統計了一下總共的花銷,發現僅用了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