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家裡親屬有買車想法,51君便陪着逛了一圈車行,南方老一輩普遍對日系車情有獨鐘,特别是豐田品牌。了解了下,漢蘭達24款車型優惠3萬元,如果考慮23款車型,更是優惠力度達6萬元!
這個優惠力度頗為合理,但依然讓51君感到吃驚。漢蘭達剛剛釋出新款車型,往常慣例來說,漢蘭達更新時價格是較為堅挺的,且不說像過去那樣出現加價的情況,至少穩住價格不成問題。
另外24款漢蘭達上市後的起售價是24.98萬元,上市時的官方優惠後起售價22.98萬元,相比23款26.88萬元的起售價,本身價格已經降低了不少,另外在官方宣傳中,新車價格相比老款可是最高下降5.3萬元!(算法有點混亂,有興趣展開的咱評論區見)
可即便有如此大價格妥協的情況下,漢蘭達終端仍要靠更大優惠的方式來促進銷量,足可見豐田這個品牌如今面臨的情況,确實不好過。
當然合資品牌當下銷量處境不好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但這些年似乎并不曾聽說大衆有受大影響,為何日系偏偏出現大變動?
對此51君認為,價格體系或許能反映出一定問題。
近些年來,不少公衆将價格戰聚焦在自主品牌之間的市場争奪,殊不知,在降價方面合資品牌毫不遜色。可靠的消息,就包括了凱美瑞起售價低于14萬,雅閣終端售價甚至能看到13萬,寶馬i3大概19萬等等。
2020年,51君同學購買一輛雅閣260TURBO豪華版,指導價19.98萬元的車,優惠力度不及2萬,因為優惠的原因,當時吸引不少人争相購買。如今新車指導價19.78萬元,但優惠報價,已經低于15萬!
和房子一樣,買漲不買跌一直是消費者普遍的消費共性。可能有人好奇,如今比亞迪等品牌不同樣降價,怎麼就有人買呢?51君了解并不是意味着價格貴才有人買,這是一種主動價格行為,意思即不管你價格漲或降,都是你主動引導結果,而非被動跟進。
回顧豐田近些年對價格的處理方式,不管漲價還是降價,總顯得不那麼磊落。在大漲和大降之間起伏,已經讓消費者頗有微詞。
據調查,在諸多影響消費的心理活動中,價格認知對消費的影響占據了71%!超出價格體系過高,或過低,都會讓人産生猶豫。畢竟适當的優惠叫做優惠,過大的優惠那就叫跌價了。
對比之下,51君認為大衆在價格體系方面做得會更好,不管終端價格如何變化,官方始終盡力去維持其價格體系。在營銷層面,極少見到大衆車價格嚴重波動的新聞。
不管終端如何便宜,隻要官方能始終咬死價格不變,那對消費者來說,那就是物超所值。不管軒逸終端成交價是多少,隻要日産咬15萬級的定位。那就會認為自己買回去的是15萬級的産品,而非8萬塊的“垃圾”。
以近期漢蘭達和攬境兩款車的價格政策作對比能更直覺了解價格政策的影響。24款漢蘭達上市時,廣汽豐田大字強調“大幅降低起售門檻”,如今起售價僅需22.98萬元。不知在各位心中,漢蘭達是什麼價位的産品?在51君印象裡,沒有30萬以上是下不來的。
是以如今漢蘭達的價格,和認知中的價格差異巨大!
近期大衆也針對攬境做了優惠政策,推出了攬境衆享款車型,售價相比其他車型便宜4.3萬!論優惠力度絲毫不遜色漢蘭達。但51君深入了解後發現,“衆享款”并非新款車型,甚至配置和老款完全一樣!也就說所謂新車,不過是給降價找個由頭。
回歸消費者視角,兩個品牌的做法,豐田是自己将漢蘭達價格打下來,大衆則是帶來更入門版車型。相信各位聰明讀者,能感受到兩者營銷的差異。
坦誠講,新一代凱美瑞、雅閣等車産品體驗足夠好,但撐不起過去價格體系也是現實。既然是現實,又何必再藏着掖着?
像比亞迪,就能堂而皇之的告訴公衆,價格下降歸功于原料成本的下降和供應鍊整合的優勢。為什麼豐田就不能明白的告訴消費者,第9代凱美瑞就是基于8代基礎的優化,核心成本穩住了,是以價格能便宜。
這或許是難以啟齒的事,畢竟拿小改小鬧當換代這事說出去,豐田臉都丢盡了。對豐田來說,畢竟還有多年品牌積累和使用者影響的包袱在。
可話說回來,為什麼豐田的信仰在這個快速變革的時代沒有發揮作用呢?對此51君了解了下,在影響消費決策的心理活動中,情懷與品牌忠誠度各占1%。哦!如此看來,大部分消費者,還是理性的嘛。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圖檔源自網絡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衆号聯系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衆号背景申請并獲得授權
法律顧問
北京市炜衡(福州)律師事務所 賴成龍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