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種差距叫王寶強與黃渤徐峥,泰囧10年後,三人現狀天壤之别

2024年,娛樂圈掀起一陣喧嚣。王寶強憑借《八角籠中》異軍突起,票房突破16億,再次成為觀衆熱議的焦點。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曾經風光無限的黃渤,如今新作難覓佳績,被貼上"過氣中年男"的标簽。

更令人唏噓的是,昔日喜劇導演徐峥,陷入绯聞漩渦,口碑一落千丈。誰能想到,十年前《泰囧》的輝煌竟演變成如此境地?是什麼導緻了這場戲劇性的反轉?讓我們回到2012年,揭開這段傳奇的序幕,探尋三位喜劇人截然不同的命運軌迹。

2012年,中國電影市場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震撼。由徐峥執導,王寶強、黃渤聯袂主演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如同一顆璀璨的流星,劃破了沉寂已久的喜劇電影天空。

這部影片不僅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首次票房突破10億的奇迹,更開啟了國産喜劇電影的新紀元。回首當年,徐峥曾在采訪中透露,團隊最初對影片的期望相當保守。

有種差距叫王寶強與黃渤徐峥,泰囧10年後,三人現狀天壤之别

"我們原本估計票房能有三個億就是不錯的成績了,"他說,眼中閃爍着難以置信的光芒。然而,現實給了他們一記重拳:五億、六億、直到突破10億大關,票房數字如脫缰野馬般狂奔,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王寶強也曾在公開場合分享過當時的心情:"即便我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演員,而且與徐峥的合作已經接連擦出火花,但這次的成功還是讓我感到無比驚喜。

"他的話語中流露出對這段經曆的珍視,仿佛回到了那個讓人興奮不已的時刻。《泰囧》的成功不僅僅展現在票房數字上,更重要的是它為中國喜劇電影樹立了新的标杆。

影片巧妙地将幽默诙諧的情節與溫情脈脈的人性刻畫相結合,既讓觀衆捧腹大笑,又能引發深層次的情感共鳴。這種平衡的把控,成為了此後衆多國産喜劇争相效仿的典範。

有種差距叫王寶強與黃渤徐峥,泰囧10年後,三人現狀天壤之别

然而,輝煌的背後也埋下了隐憂。正如電影中徐峥對王寶強說的那句意味深長的台詞:"我跟你認識不到24小時,沒有任何交情更談不上朋友,我到泰國來是為了幾個億的合同,你知道嗎?根本沒有什麼狗屁組合......"這段對白仿佛預示了他們未來的發展軌迹,充滿了戲劇性的反轉。

當時的他們,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又怎能預料到十年後的天壤之别?《泰囧》的輝煌,成為了這三位喜劇人攜手創造的巅峰,也成為了他們未來道路的分水嶺。

這場意外的勝利,既是起點,也是他們各自命運的轉折點。《泰囧》的空前成功仿佛給徐峥、黃渤和王寶強打開了一扇通往演藝界新高度的大門。

然而,在《港囧》的籌備過程中,三人的分歧逐漸顯現,也預示着他們即将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徐峥選擇了開拓新的領域。

有種差距叫王寶強與黃渤徐峥,泰囧10年後,三人現狀天壤之别

不再滿足于單純的喜劇,他開始在作品中注入更多元素。2014年,徐峥推出了《催眠大師》,這部融合懸疑色彩的作品展現了他對電影類型的新探索。

影片巧妙的結局設計讓觀衆直呼過瘾,也證明了徐峥不僅僅是一個喜劇導演。2018年,他又帶來了《我不是藥神》,這部作品不僅獲得了票房成功,更引發了社會對醫療改革的廣泛讨論。

徐峥似乎找到了理想與現實的平衡點,既滿足了觀衆的期待,又實作了自己的藝術追求。然而,多元化的嘗試并非總能得到認可。

2022年,徐峥與沈騰合作的《瘋狂的外星人》未能重制往日輝煌,票房和口碑雙雙滑落。更糟糕的是,接二連三爆出的桃色绯聞讓徐峥的公衆形象大打折扣。

有種差距叫王寶強與黃渤徐峥,泰囧10年後,三人現狀天壤之别

曾經的喜劇大師,如今卻成了觀衆眼中争議不斷的"功利派"導演。相比之下,黃渤的發展軌迹則更為起伏。《泰囧》的成功讓他嘗到了甜頭,一時間成為"票房保證"。

從周星馳執導的《西遊降魔篇》到與舒淇搭檔的《第101次求婚》,黃渤似乎無所不能,各種類型的角色都能駕馭自如。然而,成功的陰影下,黃渤逐漸陷入了一種固定的表演模式。

曾經令人耳目一新的表演風格,在一部又一部作品中變得越發單調。黃渤的困境在近幾年愈發明顯。曾幾何時,"黃渤的票房超過你啦"還能成為綜藝節目中調侃沈騰的利器。

如今,卻連新生代演員如賈玲和朱一龍都能在票房上與他一較高下。黃渤似乎迷失在了追求票房的道路上,忽視了角色本身的深度塑造。

有種差距叫王寶強與黃渤徐峥,泰囧10年後,三人現狀天壤之别

王寶強的道路則顯得格外坎坷。在《港囧》中被"寶寶變寶貝"取代,更在私生活中遭遇了巨大變故,這些打擊曾一度讓他的事業陷入低谷。

然而,王寶強選擇了默默耕耘,将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藝事業中。即便在萬千網友對其前妻口誅筆伐之際,他也未曾公開發表任何不當言論,展現出了非凡的職業素養和個人修養。

這種謙遜與堅持,成為了王寶強最強大的武器。他沒有被外界的喧嚣所幹擾,而是專注于提升自己的演技,尋找更有挑戰性的角色。

這份執着,為他日後的轉型和突破埋下了伏筆。三人的選擇,仿佛預示着他們未來的命運。徐峥在商業與藝術間尋求平衡,黃渤陷入了名利的漩渦,而王寶強則選擇了默默耕耘,堅持本心。

有種差距叫王寶強與黃渤徐峥,泰囧10年後,三人現狀天壤之别

這場無聲的較量,不僅僅是三個人的故事,更折射出整個演藝圈的變遷與挑戰。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成為了徐峥、黃渤和王寶強三人事業的分水嶺,也是他們面對商業與藝術平衡的關鍵時刻。

徐峥為了《囧媽》的上映,做出了一個令業界震驚的決定:将電影送上線上平台。這一舉動在疫情特殊時期看似無可厚非,卻引發了電影院線的強烈不滿。

徐峥在接受采訪時,語氣中充滿了無奈:"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然而,這個決定讓他失去了許多長期合作夥伴的信任,也讓觀衆對他的商業導向産生了質疑。

曾經的金牌導演,如今不得不面對口碑和商業的雙重壓力,走在了一條艱難的平衡木上。黃渤的困境則更為明顯。曾經的"票房保證"光環逐漸褪色,新生代演員的崛起讓他在競争中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有種差距叫王寶強與黃渤徐峥,泰囧10年後,三人現狀天壤之别

在一次深度訪談中,黃渤罕見地流露出了困惑:"我也在不斷學習,思考如何在保持自我的同時,又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然而,觀衆似乎已經對他固有的表演模式感到疲倦。曾經叱咤風雲的黃渤,如今在票房榜上的名次逐漸下滑,甚至被一些新晉演員超越,這對他無疑是一記重擊。

相比之下,王寶強的轉折來得更為戲劇化。他嘗試自導自演的處女作《大鬧天竺》雖然在票房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影片的品質卻備受争議,最終還收獲了金掃帚獎的"殊榮"。

讓所有人意外的是,王寶強不僅沒有回避,反而親自現身領獎。在頒獎現場,他的發言樸實無華:"我會認真聽取每一位觀衆的意見,努力讓自己的作品變得更好。

有種差距叫王寶強與黃渤徐峥,泰囧10年後,三人現狀天壤之别

"這份誠懇和自省的态度,讓許多人重新審視了這個樸實的男人。王寶強的舉動,展現了一個演員面對失敗時應有的态度。

他沒有被暫時的挫折打倒,而是将其視為學習和進步的機會。這種積極面對批評、不斷自我提升的精神,為他日後的成功埋下了種子。

三人的選擇,仿佛是在商業與藝術之間的一場博弈。徐峥為了商業利益可以犧牲部分口碑,黃渤在追求票房的道路上迷失了自我,而王寶強則選擇了誠懇面對失敗,不斷學習進步。

這一年的抉擇,或許就此奠定了他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娛樂圈,如何在商業成功和藝術追求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每個演員和導演都必須面對的難題。

有種差距叫王寶強與黃渤徐峥,泰囧10年後,三人現狀天壤之别

徐峥、黃渤和王寶強的不同選擇,不僅反映了他們個人的價值取向,也折射出整個行業的變遷和挑戰。這場無聲的較量,遠未結束,而是揭開了他們職業生涯新篇章的序幕。

2024年,王寶強攜《八角籠中》重返大銀幕,這部作品不僅是他演藝生涯的轉折點,更成為了中國電影市場的一大驚喜。

影片一改王寶強往日的喜劇風格,聚焦底層人民的生存狀态,卻意外獲得了觀衆的熱烈響應。《八角籠中》講述了一群來自山區的年輕人為了改變命運,投身格鬥運動的故事。

王寶強在片中飾演的角色仿佛是他少年時代的投射,那個曾在少林寺苦練武功的少年,如今通過銀幕向世界訴說着底層人民的艱辛與夢想。

有種差距叫王寶強與黃渤徐峥,泰囧10年後,三人現狀天壤之别

他的表演樸實無華,卻字字戳心,讓觀衆感受到了角色的真實與力量。在首映禮上,王寶強坦言:"我不想依靠小鮮肉來吸引觀衆,我隻想講好一個真實的故事。

"這份堅持,最終換來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16億的票房成績,證明了觀衆對真誠作品的渴望和認可。影片的成功不僅在于其觸及社會熱點,更在于王寶強對角色的深刻了解和诠釋。

他将自己的成長經曆融入表演,讓角色散發出獨特的魅力。觀衆在銀幕上看到的不僅是一個虛構的人物,更是王寶強本人生命曆程的映射。

《八角籠中》的題材選擇也頗具冒險精神。在當下喜劇、愛情片盛行的市場環境中,王寶強選擇了一個較為小衆的題材,卻成功引起了廣泛共鳴。

有種差距叫王寶強與黃渤徐峥,泰囧10年後,三人現狀天壤之别

影片真實展現了底層人民的生存困境和奮鬥精神,讓觀衆看到了beyond的希望和力量。與此同時,曾經的喜劇搭檔黃渤的新作卻難敵"過氣中年男"的标簽。

即便邀請到年輕偶像王一博合作,觀衆的反響依舊平平。而徐峥則因為私生活争議纏身,新作推出也不盡如人意。三人的境遇,恍如隔世。

誰能想到,十年前《泰囧》中的配角,如今竟成為了票房擔當?王寶強的成功,不僅是個人的勝利,更是對整個電影行業的一次洗禮。

它證明了,隻要堅持初心,用心講好每一個故事,終會赢得觀衆的認可和尊重。《八角籠中》的成功,為王寶強的演藝生涯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也為中國電影市場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力量。

有種差距叫王寶強與黃渤徐峥,泰囧10年後,三人現狀天壤之别

時光荏苒,《泰囧》的輝煌已是十年前的往事。徐峥、黃渤和王寶強三位主創的命運輪回,不禁讓人感慨萬千,也為整個演藝圈敲響了警鐘。

徐峥的"功利派"路線,雖然在短期内帶來了商業成功,卻也讓他逐漸失去了觀衆的信任。頻繁的绯聞和争議使得他曾經的金招牌蒙上了陰影。

黃渤的"名利派"追求,讓他在票房的浮沉中迷失了自我,曾經的"票房保證"如今難覓往日風采。相比之下,王寶強的"實力派"堅持,通過不斷自我提升和突破,終于在十年後收獲了事業的第二春。

《八角籠中》的成功,不僅是對王寶強個人的肯定,更是對整個行業的一次洗禮。它證明了,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娛樂圈,唯有堅持初心,不斷創新,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穩。

有種差距叫王寶強與黃渤徐峥,泰囧10年後,三人現狀天壤之别

正如王寶強在《八角籠中》首映禮上所說:"我們的每一步,都應該踏實地走在觀衆的心裡。"這份對觀衆的尊重和對作品的執着,或許正是喜劇演員,乃至所有演藝工作者應該秉持的态度。

《泰囧》三巨頭的故事,終将成為這個行業永恒的傳奇和警示。它告訴我們,在追逐名利的同時,不要忘記初心;在商業與藝術的天平上,要學會權衡與取舍。

隻有這樣,才能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舞台上,譜寫出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