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反支撐
根據 《GB 50210-2001建築裝飾裝修工程品質驗收規範》的第六章吊頂工程,6.1一般規定的6.1.11中規定:“當吊杆長度大于1.5m時,應設定反支撐”。
《GB50210-2018建築裝飾裝修工程品質驗收标準》的第7.1.11 當吊杆長度大于1500mm時,應設定反支撐。
《GB50210-2018》編制說明:7.1.11 吊頂反支撐,即吊頂系統中承受向上荷載的反向支撐裝置。是為了解決因吊杆過長造成吊頂系統不穩定(向上變形及橫向變形)而采取的構造措施。吊頂反支撐通常用剛性材料制作,或用斜向支撐加以固定。
那麼什麼是反支撐,為何要設定反支撐,具體在施工中怎樣深化設計、施工,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在天棚吊頂工程中,吊杆主要是起承受垂直吊挂在其上的吊頂龍骨,面闆及輕型燈具裝置的重力作用,在垂直方向上承受向下的重力;反向支撐構件主要是起承受吊頂面闆因受外力作用,或在室記憶體在負風壓作用而産生上下位移的作用,通俗的講也就是承受面闆向上的推力作用。在垂直方向上承受向上的力,是以叫“反向支撐”即通常我們所說的“反支撐”。
反支撐是指為了防止吊杆過長導緻吊頂不穩擺動的現象,通過角鋼把吊頂龍骨“按”在原地,形成垂直對抗氣壓的力的建築構件形式。
(一)、設定反支撐的原因
在天棚吊頂施工中,現常用的吊杆為Φ8全絲鍍鋅吊杆,當其長度大于1.5m時,吊筋過長且直徑比較小,長度與直徑(長細比)比例失調,這樣吊頂骨架的穩定性就會減弱。吊頂面闆受到向上的推力時,或者室内有負風壓的時候,它會産生向上的位移(變形),使吊筋容易産生一定的彎曲;撤去該力,受重力影響吊頂又恢複原來的垂直狀态,周而複始,吊頂面闆的平整度會受一定影響,甚至變形。大面積的石膏闆平頂影響最為明顯。在具體施工中,塗料工在頂面抹灰時會産生一定向上的推力;吊頂内安裝燈具或其他有一定重力的裝置時;吊頂内有閥門等需要檢修時,都會使吊頂面闆在垂直方向上受力而産生一定的位移(變形)。有時候在室内有負風壓時,吊頂闆面受到風荷載作用也會産生上下位移、浮動,使得面闆變形。是以在吊頂工程中當吊杆長度大于規範要求時必須加設反向支撐。
(二)、怎樣加設反向支撐
1、“倒三角法”或“梅花形法!
做法為用角鋼或者主龍骨做反支撐,一端固定在樓闆上,另一端固定在吊頂主龍骨上,角度為45°傾斜安裝(見圖1)。反支撐與樓闆一般用膨脹螺絲固定,與主龍骨用抽芯鉚釘固定,因反支撐與吊杆成一定角度,通常叫它“倒三角法”。為了使吊頂反支撐均勻傳遞向上的推力或其他外力,反支撐安裝不應在同一直線上,間距在2m以内,應該圍繞某一中心呈梅花形分布,是以有時也叫它“梅花形法”。在實際施工中,為了不影響部分吊頂内裝置的安裝,一般采用90°垂直安裝(見圖2)。此做法為傳統做法,在實際施工中已經很少用。
2、采用吊杆通長拉結
在距吊頂主龍骨450mm~600mm位置,垂直于主龍骨方向用吊杆與吊頂吊杆通長焊接(吊杆與吊杆焊接必須做防鏽處理),橫向吊杆在末端與牆體固定,在間距2m處加設45°小斜撐,這樣就加強了吊杆在垂直方向的穩固性,也起到了反支撐的目的(見圖3)。若吊杆長度在1.5m~3m時,此方法較實用。
3、在吊杆外加Φ16 鍍鋅金屬套管
設定反支撐的原因就是為了加強由于吊杆過長且直徑較小影響吊頂在垂直方向上的穩定性。是以我們要想方設法加粗吊杆,又要使其受力強度不受影響,鍍鋅金屬線管自重輕,承壓,抗腐蝕,抗變形能力強。是以在吊杆外加設金屬套管也能達到其反向支撐的目的,間距為小于2m為宜。若吊杆長度大于1.5m小于3m此方法較實用。
二、什麼是轉換層
《GB50210-2018 建築裝飾裝修工程品質驗收标準》的第7.1.14 吊杆上部為網架、鋼屋架或吊杆長度大于2500mm時應設有鋼結構轉換層。
《GB50210-2018》編制說明:7.1.14吊頂上部的網架或鋼屋架不宜打孔裝吊杆,以免影響結構安全,故設定鋼結構轉換層裝吊杆;吊杆長度大于2500mm時吊杆會過長不穩定,需要設定鋼結構轉換層。吊杆與管道等裝置相遇或吊頂造型複雜時,也可設定鋼結構轉換層。鋼結構轉換層應進行結構承載力計算。
轉換層就是當吊杆過長而反支撐無法滿足規範要求,或吊頂空間過大,又或者吊杆與機電裝置碰撞造成吊杆間距過大時,需要用到的吊頂内部鋼架,目的同樣是讓吊頂避免氣流引起的動不穩定。
1、在吊頂内設定一道型鋼轉換層
吊頂以上的空間可以很大,但用前面幾種方法設定反支撐的範圍卻是有限的。吊頂以上空間為3m~5m時,用以上幾種方法就已經不是很實用了,而且施工起來較費工,這時就需要設定一道轉換層,來轉換吊杆在吊頂内的固定點。即用型鋼制作一道轉換層,把吊杆按規範間距焊接在轉換層上,在此基礎上再做以下的吊頂龍骨及面闆安裝(見圖4)。這種方法在空間較高時施工起來友善,又能滿足吊頂結構的要求,但相對造價要高。
2、設定兩道或多道型鋼轉換層
若吊頂内有上人型檢修馬道、燈光、音響及其他較大的裝置時,顯然設定一道轉換層是無法滿足功能要求的。這就需要設定兩道或者多道轉換層來轉換吊頂吊杆的固定點,滿足吊頂各種造型施工的要求。此轉換層施工起來較複雜,品質要求嚴格,其選用相應型材,必須經過受力計算,結構受力分析才能施工,施工難度大。但在解決大空間吊頂問題上是一種較科學的施工方法。見圖5。
綜上所述,反支撐和轉換層之間是約等于的關系(反支撐≈轉換層),隻是适用的空間有所不同,目的都是為了:縮短吊杆長度保證吊頂安全和友善吊頂空間内裝置管道的排布。
隻不過轉換層是大面積使用,反支撐是局部使用,而且兩者幾乎不會出現在同一個空間中。
三、什麼情況下需要用到反支撐/轉換層?
1、當吊頂吊筋長度大于1.5m且小于3.0m時,應按規範要求設定反向支撐;
2、當吊頂内部空間大于3.0m時,(或反支撐垂直長度>1500mm時)應該設定轉換層;
▲當吊杆與裝置相遇時應調整并增設吊杆,吊頂面積較大時,吊頂裝置排布複雜不建議使用反支撐。
四、反支撐和轉換層的标準做法有哪些?
反支撐做法有:主龍骨拉結法、吊杆通長拉結法、倒三角法。
轉換層做法有:鋼架轉換層、吊杆+鋼架轉換層。
1、反支撐做法
1)主龍骨拉結法
△主龍骨拉結法
主龍骨拉結法适用于吊杆長度超過1.5m且小于3m時。
具體做法:在CS60主龍骨橫撐底邊每隔主龍骨間距打孔,M8全牙吊杆穿過,位置确定後上下螺母固定。
CS60主龍骨斜撐每隔兩倍主龍骨間距相向設定;當吊杆長度超過1.5m且小于2m時,适當采用CS50主龍骨。
2)吊杆通長拉結法
△吊杆通長拉結法
吊杆通長拉結法是在吊杆長度超過1.5m且小于3m時适用。
做法要求:斜拉鋼筋每隔兩倍主龍骨間距設定。∅8橫向鋼筋、斜拉鋼筋及其與M8全牙吊杆焊接處必須做防鏽處理。∅8鋼筋可用M8全牙吊杆替代,但焊接處需做防鏽處理。
3)倒三角法
△倒三角法
倒三角法是在吊杆長度超過1.5m且小于2m時适用。安裝間距在2m以内,圍繞某一中心呈梅花形分布,且不應設定在同一直線上。
2、轉換層做法
1)鋼架轉換層
△角鋼轉換層
①轉換層的吊杆采用角鋼、槽鋼等剛性構件,杆端與樓闆底面可靠連接配接。
②為保障轉換層的穩定,應有斜向撐與混凝土梁側、牆側可靠連接配接,縱橫向均應設定。
無法與梁側、牆側連接配接時,應在吊杆間設定交叉拉杆,縱橫向均應設定。
2)吊杆+鋼架轉換層
根據前面提到的内容可以知道,反支撐/轉換層的做法就是為了讓吊杆的長度不大于1500mm,那麼轉換層的做法也可以做成:吊杆+角鋼+吊杆,這種做法相對全鋼架轉換層更節約成本,實際應用中更靈活。
五、總結
反支撐和轉換層是為了:
① 縮短吊杆長度保證吊頂安全;
② 友善吊頂空間内裝置管道的排布;而設定的建築構件。
其中:
1、當吊頂吊筋長度大于1.5m且小于3.0m時,應按規範要求設定反向支撐;
2、當吊頂内部空間大于3.0m時,(或反支撐垂直長度>1500時)應該設定轉換層;
上文我們了解了反支撐以及轉換層,以下我再給大家講講“檢修馬道”。
六、什麼是檢修馬道?
檢修馬道是指便于維修檢查而修築的人行道,一般情況下隻有單人能通過,通常用角鐵焊制,也有用其他材料拼接成。
一般情況下,若吊頂空間較高(如:≥3000mm),或者吊頂上有大型燈具等裝置需要檢修時,需預留檢修馬道,友善後期檢修。
1、吊頂層内馬道設定應滿足以下技術要求
1)普通商業區域上人吊頂,應采用上人龍骨(可承擔80kg集中荷載),可在承載龍骨上鋪設臨時檢修馬道擱闆(注:擱闆燃燒性能等級必須為A級)。
2)規格要求
①當需要設定永久性馬道時,馬道應直接吊挂在建築承重結構上,永久性馬道需要結構專業計算确定。
②寬度不宜小于500mm,上空高度應滿足維修人員通過的要求,維修人員最小檢修作業高度為1900mm;兩邊應設防護欄杆,欄杆高度不應小于900mm,欄杆上不得懸挂任何設施或器具。
③馬道上應設定照明,并設定人員進出的檢修口;馬道端頭應設定防護欄杆。
3)輕鋼龍骨馬道連接配接方式采用鋼絲連接配接固定。
用一張導圖來梳理一下:
V X 公衆号:土木智庫 大量建築資料等着你!注意是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