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國企變成私企,從500萬債務到1935億估值,83歲的他為什麼被罵

在2021年8月18日,雙彙和萬洲國際的股價經曆了急劇的下跌,當天市場價值蒸發了165億元。

此次股價暴跌的起因是一篇名為《萬洪建:我眼中的父親和萬隆》的文章所觸發。

那麼,萬隆是誰呢?

被譽為“屠宰行業的喬布斯”的萬隆,是萬洲國際的創辦人。萬洲國際,前稱雙彙集團,是萬隆五十多年來從事屠宰業務的成果。

把國企變成私企,從500萬債務到1935億估值,83歲的他為什麼被罵

萬州國際的董事長萬隆曾表示:“我希望能成為雙彙的終生董事長,繼續發展壯大雙彙!”

他不僅說出了這番話,也确實按此行事。

多年以來,萬隆一直牢牢掌控着雙彙的命運。他手持鋒利的屠刀,與資本市場較量,與體制博弈,推行了無數項激烈的改革,并常是以受到非議。

文章的作者,萬洪建,便是對其父親持質疑态度的人之一。作為萬家的長子,他一直被視為萬隆的潛在接班人。

這次,萬洪建通過文章列舉了萬隆的七大罪狀,表現出與其父親勢不兩立的态度。

讀者閱讀這篇文章後,暗自思忖:一個兒子揭露了父親的隐私,似乎确實有問題。

究竟萬隆做了什麼?為什麼與兒子的沖突會如此深刻?

讓我們深入了解萬隆的豬肉帝國,探索他多風多雨的“屠夫”生涯。

軍旅的基礎

1940年出生的萬隆,成長于動蕩時期,童年充滿饑餓。中學未畢業便參軍,以此充饑。

他所在的鐵道兵在福建、黑龍江、雲南等地修建鐵路。盡管生活艱辛,萬隆從未抱怨。

1968年,萬隆轉業,被安排到虧損的國營漯河肉聯廠工作,工資需依靠銀行貸款支付。

萬隆珍視這份工作,踏實工作,從一名辦事員逐漸晉升為副廠長。

雖已離開軍隊,萬隆依然保持軍人的标準自我要求,守時守約,勇于冒險,這些品質使他深得人心。

1984年,漯河肉聯廠開始改革,萬隆通過民主選舉成為廠長,開始真正掌控自己和肉聯廠的命運。

把國企變成私企,從500萬債務到1935億估值,83歲的他為什麼被罵

當時44歲的萬隆正值壯年,但他接手的肉聯廠财務狀況堪憂,總資産僅有400萬元,債務卻高達500萬元,工廠随時可能因資金短缺而停工。

勞工們依靠大鍋飯生活,上班時間經常遊手好閑。

副廠長衆多,高薪少事。

萬隆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上任後,他開始實施大刀闊斧的改革。

他首先改革上司班子,更換所有副廠長,即使市長求情也無法阻止他。

接着,他整頓偷盜肉品的勞工,親自在工廠大門口檢查,連續開除了15名勞工,包括市上司的侄女,此舉震動了漯河。

萬隆是以成為衆矢之的,遭到多種威脅,有人甚至在他家投擲磚頭,有人持殺豬刀闖入他的辦公室。

萬隆依然堅持自己的道路,因為他知道自己已無退路,隻能勇往直前。

他接下來破除了國有企業勞工的鐵飯碗制度,使漯河成為首個實行績效工資的國營工廠。

改革後的肉聯廠,原有的上司幹部被降級,薪資變動,員工能力成為晉升加薪的關鍵,提升了全廠職工的積極性,工廠氛圍大為改觀。

然而,當人事無大礙時,生豬短缺成為萬隆面臨的新難題。

作為國營企業,收購生豬的價格由國家規定,而養豬戶大多為私人,他們向出價更高者賣豬。

把國企變成私企,從500萬債務到1935億估值,83歲的他為什麼被罵

經過深思熟慮,萬隆決定冒險放開生豬價格,以市場行情收購,收豬肉的價格甚至比個體戶還高一兩分錢。

這一政策吸引了大量養豬戶向肉聯廠出售豬肉,但也引來嫉妒者的非議,他們指責萬隆私自提高生豬價格,擾亂市場秩序,事件甚至被上報至省級。

面對省上司的詢問,萬隆鎮定自若,以經營資料回應質疑。

當年,肉聯廠實作扭虧為盈,不僅清償了500萬元的曆史債務,還實作了8000元的盈餘。

萬隆帶領肉聯廠成功翻身,但他并未是以自滿,而是進一步拓展業務。

新年過後,他一方面四處籌集貸款,擴大生産規模,另一方面積極開拓市場,甚至将豬肉銷往俄羅斯,累積了1600多萬元的資金。

有了資金,萬隆不滿足于僅銷售豬肉,他開始探索更多長遠的産品。

企業家的執志

一次前往俄羅斯的火車旅行,讓萬隆意識到肉類産品還可以制成火腿腸,更便于運輸和儲存。

他立刻行動,不顧衆人反對,投入所有積蓄,引進國際先進裝置,開始生産火腿腸。

1992年,肉聯廠生産出中國第一根火腿腸,标志着“雙彙火腿腸”的誕生。

把國企變成私企,從500萬債務到1935億估值,83歲的他為什麼被罵

知道産品好,但若不為人所知則難以成功,萬隆憑借多年的經營經驗,深知廣告的重要性。

他邀請了當時最受歡迎的演員葛優與馮鞏擔任廣告代言人,雙彙火腿腸迅速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吸引了數千名經銷商,迅速占領國内市場。

這增強了萬隆的信心,也讓他的目标更加明确。他不斷研發新産品,擴充火腿腸生産線,推出了以90%豬肉制成的“雙彙王中王”,進一步鞏固了其市場上司地位。

把國企變成私企,從500萬債務到1935億估值,83歲的他為什麼被罵

1998年,雙彙的年營收首次突破20億元,成為行業龍頭。其他老牌火腿品牌如春都、鄭榮相繼敗下陣來,萬隆證明了自己的決策正确無誤,再無人敢反對他。

1999年,随着人民生活水準的提升,對豬肉品質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尤其是肉類細菌的快速繁殖問題,幾乎成了肉類市場的一大難題。

面對這一挑戰,萬隆決定引進國外的“冷鮮肉”技術。雖然這會顯著增加成本,但他仍決定投入2000多萬元建設冷鮮肉生産線。

盡管遭到諷刺和嘲笑:“就是殺個豬,又不是金豬,不賠錢才怪!”

但萬隆不以為然,他用事實證明了冷鮮肉的市場接受度。一經上市,便受到市場的熱烈歡迎。

雙彙冷鮮肉品牌迅速在全國各大城市設立連鎖店,屠宰加工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僅在鄭州周邊,每300公裡就設有一家屠宰場。

當年,雙彙淨賺幾百萬元。

然而,随着業務的快速增長,雙彙的屠宰量和銷售收入也迅速增加,不久後便突破了100億元大關。

把國企變成私企,從500萬債務到1935億估值,83歲的他為什麼被罵

企業發展絕非一帆風順,2011年,雙彙因“3.15瘦肉精”事件遭受重創,損失高達121億元,品牌聲譽嚴重受損。

面對危機,71歲的萬隆未曾退縮,而是在3月31日召開萬人大會,公開向消費者道歉。

他決定将檢驗成本提高到3億元,親自監督檢驗過程,并與檢驗人員一同宣誓:“甯可檢死,不能查死!”

為了確定生豬肉的品質,他投入巨資建設生豬養殖基地,提高自養生豬的比例,從源頭上把控品質。

憑借堅定的決心,他用高品質的産品重新赢得了市場的認可和聲譽。

把國企變成私企,從500萬債務到1935億估值,83歲的他為什麼被罵

2013年,雙彙創造了曆史最高的營收,超過400億元,再次站在行業頂峰。

雙彙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抓住每一個機遇,走好每一步,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資本的運作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品質是基礎,資本運作是關鍵。

在資本運作方面,萬隆也展現了獨到的見解。他沒有墨守陳規,而是積極引入外部資本,增強企業實力。在他看來,“如果沒有這些大的資本加持,雙彙早就消失了。”

早年的肉聯廠年年虧損,為了保住基業,必須尋找新的出路,進行創新改革。雖然理念正确,但實作這些想法需要資金支援,而長期的低迷銷售讓銀行都不看好他們。

被派出的業務員連一分錢貸款都無法獲得,逼得萬隆不得不親自出馬。為了貸款,他在寒冬臘月的銀行行長家門口等待了超過十個小時,終于獲得了機會見到行長。

銀行行長看到凍得說話都不清楚的萬隆,被其為廠裡的生計所感動,準許了30萬元的貸款,幫助肉聯廠擺脫困境。

憑借對資本市場的敏感性,萬隆先後引進了十多家投資者。加上國有股的轉賣,徹底改變了雙彙的面貌,也改變了其體制。

把國企變成私企,從500萬債務到1935億估值,83歲的他為什麼被罵

萬隆堅持不被資本所控制的底線。

1994年,香港華懋集團向雙彙投入了1.27億元資金,成為第一個對雙彙注資的企業。這筆資金極大地幫助雙彙擴大了規模,實作了快速發展。

初期,華懋集團的董事長龔心如曾試圖以此為要挾,想控制雙彙,甚至提出用3億元更換雙彙的商标。

萬隆毫不猶豫地拒絕,并警告說:“如果想控股,請撤回你的股份!”

龔心如立即停止了威脅,第一年就從雙彙那裡拿到了3000萬元的分紅,這樣高的回報,除了雙彙,誰還能給她?

雙彙的盈利能力成為了萬隆最大的籌碼,從此無人再敢對雙彙的獨立性有任何幻想。

首次試水成功後,萬隆更加大膽,又引入了17家外資公司進行注資,同時将國有産權出讓給了高盛和鼎晖兩家公司。

當然,萬隆設定了嚴格的條件:注資的公司都不能成為大股東,購買國有産權的公司不得将股份轉賣給雙彙的同行。

毫無例外,這18家公司不僅全部接受了條件,還對此感到非常榮幸。

這一系列操作讓雙彙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到了2010年,雙彙的銷售額突破了500億元,成為亞洲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

有了資本的支援,萬隆的野心不再局限于亞洲市場,他開始瞄準全球市場。

這時,他注意到了美國最大的豬肉公司——史密斯菲爾德公司。這家公司的生産基地遍布歐美亞各地。

盡管雙彙國際的資金遠不足以并購這麼大的公司,且兒子萬洪建極力勸阻,但萬隆仍然堅持自己的決定。

2013年9月,他借款71億美元,成功收購了史密斯菲爾德公司,并将其更名為全球知名的萬洲國際,一躍成為世界豬肉行業的領頭羊。

把國企變成私企,從500萬債務到1935億估值,83歲的他為什麼被罵

萬隆在行業内的地位已經牢不可破,但他并未是以停下腳步,而是繼續前進。

2016年,他又收購了美國的另外兩家公司,逐漸将傳統的屠宰業轉型為現代化的工業,進入了世界500強企業之列,成為國内唯一上榜的食品企業。

把國企變成私企,從500萬債務到1935億估值,83歲的他為什麼被罵

萬洲國際的全球版圖在2020年再創新高,營收接近2000億。

人們常說:“能力是一個人的底氣。”

對于企業來說尤其如此,正是因為有了盈利能力,萬隆才有底氣向注資企業提出要求,讓投資者隻需關心利潤,嚴禁幹涉企業運作。

在資金的支援下,萬隆不斷進行跨國收購與整合,逐漸擴大了自己的商業版圖,讓這個中國食品品牌走向了世界。

他也是以被譽為全球十三位“食神”之一。

做簡單的事情并将其做到極緻就是成功

如今,83歲的萬隆享受國務院的特殊津貼,他不僅是全國勞動模範,更是漯河市的特等功臣。

他向所有人表明:“我不是什麼企業家,隻是一個殺豬的,我這輩子隻做一件事,那就是殺豬。”

他用一生,将殺豬這一行做到了極緻。

有人說,萬隆不是在工作,而是在與時間競賽,與命運抗争。

把國企變成私企,從500萬債務到1935億估值,83歲的他為什麼被罵

他隻用了30年的時間,就将一個負債累累的肉聯廠打造成全球最大的肉類帝國。

即使年紀已大,身體一年不如一年,但他每天的第一件事仍是打開辦公室的資訊化系統,檢查每個工廠、每條流水線,甚至每頭豬的情況。

他從未有過退休的打算,而是癡迷于豬肉帝國版圖的不斷擴張,雄心勃勃地希望帶領雙彙走得更遠。

也許許多人不了解他的所作所為,認為他癡迷權勢,不願放權給子侄,甚至連兒子也無法了解他的一些做法。

但對于從小打拼到老的萬隆來說,他隻是習慣了操勞,習慣了勞累,不願意屈服于歲月,不願成為一個閑人。

他總是像一個真正的戰士,不斷向前沖鋒陷陣!

所謂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這不僅是老一代創業者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年輕一代應有的生命态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