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小立志投身表演事業的陳寶國,經曆了一段布滿荊棘的起步階段。盡管初出茅廬時無人問津,但他對夢想的執着從未動搖。
陳寶國在各個劇組裡勤勤懇懇"跑龍套",對每一個微小的角色都全身心投入,努力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這種對戲劇的狂熱熱情和敬業精神,終獲導演的賞識。
1982年,陳寶國在電視劇《赤橙黃綠青藍紫》中一炮而紅,獲得最佳男主角。對于他來說,演員這個職業是心之所鐘,是人生最大的追求。
為了完美诠釋角色,他常常不計個人得失,全身心投入到戲中去。在1986年出演的影片《神鞭》裡,陳寶國為了模拟一個失明角色的視覺效果,竟然将紐扣磨薄後直接貼在眼睛上。
盡管這種做法讓周圍人觸目驚心,但他對演戲的狂熱讓他毫無怨言。就這樣,幾個月下來,那隻眼睛真的近乎失明。但即便如此,陳寶國依舊全情投入、耗盡全力去诠釋這個角色。
這種對戲癡狂的态度,令他在圈内被人戲稱為"戲瘋子"。但正是這份執着和敬業精神,讓陳寶國一步步走向成熟,成長為?力派演員。
他先後兩次獲得白玉蘭視帝大賞,被冠以"國寶陳"的美譽。這不僅是對他演技的肯定,更是對敬業精神的最高褒獎。即便在演藝生涯的後期,當"流量"理念盛行,陳寶國這樣紮實的演技似乎也被娛樂圈抛之腦後。
但我們依然相信,隻要有合适的劇本和角色,他出色的表演天賦終将再次綻放光芒,因為實力是任何時空都無法抹滅的。
陳寶國和妻子趙奎娥是一對恩愛有加的模範夫妻,他們的甜蜜戀情可追溯到同窗時代。年輕時的陳寶國一見趙奎娥就深深着迷于她秀美動人的面容,内心燃起了愛慕之情。
二、為了能親近心上人,他可謂是使盡渾身解數。趙奎娥雖然一直感動于陳寶國的體貼關懷,卻始終未發現這份暗自喜歡的緣由。
直到有一天,她偶然間發現了陳寶國寫給自己的情真意切的小紙條,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一直默默關心自己的人就是他。
兩人的甜蜜戀情就此拉開序幕。為了能時刻伴在女神身邊,陳寶國開始勤工儉學,在酷暑嚴寒中到處打工賺錢,終于在一年時間裡為趙奎娥買下了當年最時髦的自行車作為禮物。
看着黝黑卻始終對自己呵護有加的陳寶國,趙奎娥内心溢滿了感動。畢業後,雖然事業抉擇讓兩人經常分隔兩地,但愛情的種子已在心底紮根。
一炮而紅後,陳寶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娶親迎娶心愛的趙奎娥,與她步入婚姻的殿堂。盡管外界不看好這個決定,但陳寶國對妻子的愛堅貞不渝毫不動搖。
婚後,趙奎娥主動放棄了自己的演藝事業,全心全意相夫教子。兩人被譽為"娛樂圈模範夫妻"。每當陳寶國在頒獎台上奪得影視大賞時,都會公開向妻子送出飛吻,以示對她的愛意與感激。
這對恩愛夫妻用40多年的歲月诠釋了什麼是真愛經得起時間的洗禮。對于陳寶國來說,演員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他畢生的追求和夢想。
這份對藝術的執着和狂熱,展現在他對每一個角色無私的付出上。不論是主角還是配角,他都會孜孜以求,努力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做足每一個準備工作。
就連一些微小的細節,比如眼神、神态等,陳寶國也格外用心鑽研。他對每個角色的刻畫無不孜孜以求,努力貼合人物的性格和情緒,讓觀衆看到的不是一個演員在表演,而是人物本身的呈現。
正是這種為藝狂熱的态度,讓他在圈内被戲稱為"戲瘋子"。1986年,在拍攝影片《神鞭》時,陳寶國為了更逼真地演繹一個失明角色,竟然将紐扣磨薄後直接貼在眼睛上模拟失明效果。
盡管這種做法讓從業人員見之觸目驚心,但他對演戲的狂熱毅力讓他絲毫不以為意。就這樣,幾個月下來,那隻眼睛真的近乎失明。
但即便如此,陳寶國依舊全情投入、耗盡全力去演繹這個角色,毫無怨言。這份對事業的狂熱投入,卻并未always總是獲得認可和回報。
2016年,在接拍電視劇《最後一張簽證》時,陳寶國遭遇了來自同行的傷害。一位演員為了搶戲,私自擅改了陳寶國原本的主角戲份,令他在劇中的分量大幅減少。
對于一位老戲骨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屈辱。但面對這種不公,陳寶國沒有同仇者何地報複,隻是用幽默的語氣宣洩了内心的不滿。
之後的兩年裡,他再也沒接過任何新戲,對于這樣的打擊,他選擇用沉默來表達。雖然遭受了來自同行的傷害,但陳寶國對演藝事業的執着從未動搖。
三、2019年,他終于帶着新劇《老中醫》重新現身熒屏,為觀衆诠釋了另一個精彩絕倫的角色。作為一位将近70高齡的老戲骨,他對戲劇的狂熱熱情實在令人敬佩。
1995年,郭寶昌導演耗時數十年曆經艱辛終于完成了家族史巨制《大宅門》的創作。在這部作品中,陳寶國出演了夢寐以求的男主角白景琦一角,可誰也沒想到,僅僅拍攝了3集,投資方就突然撤資并要求換導演和演員。
對郭導來說,這無疑是晴天霹靂,狠狠擊垮了他多年的心血和期望。為了這部劇本,他已耗盡畢生的心力,如今所有的努力卻付諸東流,投資方的無理決定更是讓他陷入了巨額債務和絕望的泥潭。
面對投資方荒謬的要求,陳寶國也陷入了進退維諄的兩難困境。作為主演,繼續拍攝意味着出賣了自己的良心和對導演的信任。
但如果選擇辭演,又将抛棄掉這個自己夢寐以求的角色,讓導演的藝術理想化為泡影。在這個沖突的關頭,陳寶國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時間果斷作出抉擇——捍衛理想和友誼高于一切!為捍衛《大宅門》這部作品的完整性,維護導演的尊嚴,他毅然砸下全部片酬,憤然退出劇組,用實際行動鳴不平。
離開劇組後,陳寶國原本應該乘熱而為接着紅極一時,可他對這部劇的執着,讓他甘願為之付出一切代價。雖然外界一片質疑聲音,但他對自己的決定毫無怨言。
果不其然,3年後《大宅門》終于重新開拍,但這期間陳寶國未接任何新戲,甚至不得不賣房周轉。當再次接到導演的邀約時,他毫不猶豫應下,并如數奉還了被砸的全部片酬,恪守了3年前的承諾。
這一次,終于沒有任何阻撓,《大宅門》如願大獲成功,收視節節攀升,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力作。觀衆們看到的不僅是陳寶國精湛入木三分的演技,更是他對事業、對導演、對友誼的無私執着和偉大情操。
這部劇之是以取得巨大成就,除了郭導執着追求理想之外,更多虧了陳寶國與他并肩作戰、執守信念的堅貞不渝。一個偉大作品的誕生,離不開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但最關鍵的是,在最困難的時候,總有人願意付出真摯的信任和忠誠。
正是陳寶國對郭導和《大宅門》的執着支援,才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另一個藝術家的夢想。這種視藝術理想高于一切的矢志不渝精神,令人景仰欽佩,也讓《大宅門》的成功更加光輝奪目,成為中國影視史上難忘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