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翦伐楚前索要賞賜,嬴政驚愕後大笑:不是王翦自污那麼簡單

王翦伐楚前索要賞賜,嬴政驚愕後大笑: 不是王翦自污那麼簡單。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背後,其實隐藏着一段殊為精彩的曆史故事。王翦作為戰國四大名将之一,在平定諸侯國時戰功赫赫。然而,在即将出征讨伐楚國最關鍵時刻,他卻突然向秦王嬴政索要大量的賞賜田宅,甚至反複糾纏不已。這一反常行為令嬴政大為驚詫,不料之後卻笑納了王翦的要求。兩人之間到底經曆了怎樣的心理博弈?王翦又隐藏了怎樣的大局?背後是否另有陰謀?這一切的秘密,恐怕隻有親臨當時的嬴政和王翦自己才能解開吧?

王翦伐楚前索要賞賜,嬴政驚愕後大笑:不是王翦自污那麼簡單

一. 王翦索賞引來嬴政疑慮

秦王嬴政召集文武大臣商議伐楚大計,分外謹慎重視。會上嬴政問及王翦,這位戰國四大名将之一、真正的出将入相者,對伐楚軍馬需求如何。王翦直言非六十萬不可。嬴政見數目之大,似乎有些吃驚,便半開玩笑說王翦老矣膽怯。王翦自知大王言辭無傷大雅,并未多言,隻是在離席之時,突然開口向嬴政索要賞賜良田美池。

此事一出,在場者無不側目。王翦作為秦國謀主帥之一,早年英勇卓著,賞賜自不會少。而今反複提及田宅,且要求之多實屬罕見。嬴政也是一怔,旋即釋然。他自當識得王翦心中所想,不疑有它。就這樣,一來二去,王翦共向嬴政索要賞賜五六次之多,态度強硬異常,竟如不以為然。

王翦伐楚前索要賞賜,嬴政驚愕後大笑:不是王翦自污那麼簡單

部下們面面相觑,隻當王翦做作過火。縱然二人師生般的交情笃厚,如此咄咄逼人的要求,也未免有違身份地位。更令人驚詫的是,作為當朝君主的秦王非但沒有惱怒,反而哈哈大笑,一一應允。

二. 索賞背後蘊含深意

表面上看,王翦向嬴政索要大量賞賜田地,實屬越矩。然而細思極恐,其中另有深意。作為戰國四大名将之一,王翦功高望重,早已家資萬貫,哪裡還需如此孟浪巧取?再者,索賞之時,王翦諄諄反複,态度甚為鄭重,似乎在訴說什麼。

有說法指出,王翦索要賞賜的用意,實為自污行為,是将王氏家族的命運傳遞于秦王手中。他深知此次出征兇險萬分,王室生死未蔔,故而将家族前程置于嬴政掌控之下,以求嬴政放下戒心,全力相托。這般做法,正可謂是忠心耿耿,當為人臣者表率。

另一種解讀則更為玄妙。當時秦國國力漸盛,嬴政憑借王翦等名将鐵騎,六世征伐,将要一統華夏。而楚國雄踞中原,實力不容小觑,若将楚平,便可指日天下。可見此戰關系重大,王翦亦是孤注一擲。索賞行為,實為王翦對嬴政的忠告,唯有徹底托付王氏門生,方能坦白相見,同心戮力,絕無旁鹜。

王翦伐楚前索要賞賜,嬴政驚愕後大笑:不是王翦自污那麼簡單

不管是出于自污亦或深意明示,可以明确的是,王翦此舉實為表忠心,向嬴政重申對大秦的忘我追随之心。秦王自然看出端倪,故而笑而納之,兩人在此間已将生死與共達成默契。

三. 絕地反擊疑慮暗藏玄機

嬴政睿智過人,自當明白王翦索賞背後的深意。于是他不僅欣然應允,更是完全信任,将六十萬大軍全權委付與王翦統領。此前李信在率二十萬軍馬讨伐楚國時,被楚軍瘋狂反撲,損失慘重。嬴政竟舍棄李信,全賭王翦一注,無疑是賭上了秦國統一大業。

王翦自亦洞悉大局,明白此戰兇險萬分。他并未盲目冒進,而是先期命軍駐紮楚境,休整重整旗鼓。之後更是每日訓練,甚至比賽投石,以強身健體、振奮軍心。詭計之中,王翦亦暗藏殺着。他故作無備松懈之狀,意在引誘楚軍主力出擊。果不其然,楚軍主将項燕見狀,認為機會難得,四十萬大軍殺至。

就在楚軍調動之際,王翦突然出其不意,親自統軍發起絕地反擊。陣線作戰,秦軍往往損失慘重。王翦乃是借力用兵之高手,他将楚軍引至偏僻之地,四面受敵。楚軍奮勇反擊,可秦軍堅如磐石。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周旋數月。楚軍優勢漸失,終至被迫東調。就在此關鍵時刻,王翦乘勝追擊,一舉殲滅楚軍主力,大捷而歸。

王翦伐楚前索要賞賜,嬴政驚愕後大笑:不是王翦自污那麼簡單

四. 伐楚決戰生死存亡

王翦的絕地反擊雖然大勝楚軍,但并未就此解決戰局。楚國仍舊強大,人口衆多,地域廣袤。嬴政見機不可失,遂将三路大軍集結,總兵力高達六十萬,一鼓作氣消滅楚國餘孽。

這支龐大軍隊由王翦總指揮,李信、王贲及其他功勳卓著大将分路前行。三路大軍時而呼應,時而分疆,企圖将楚軍壓力擴散,使之無暇調遣。良苦用心,楚軍已然精疲力竭,應接不暇。項燕統帥的楚軍主力在王翦精心布置的重重包圍下,節節敗退。為免全軍覆沒,項燕不得已棄城而走,并力圖拖住秦軍以尋求喘息之機。

然而王翦料敵所疑,布下天羅地網。項燕背水陷阱,四面受敵。無路可逃的楚軍陷入絕境,項燕亦在混戰中失去了生命。楚軍陣腳大亂,負刍繼位的新楚王被迫歸降。這一大捷堪稱秦國統一程序中最為關鍵的一役。

待到楚國歸附,嬴政遂将目光轉向南疆,一統嶺南。而王翦作為領軍者,功不可沒。他率領精銳部隊南征讨伐,俘虜了最後的頑抗,平定了百越叛亂。由此,秦統一六國之業徹底完成。

王翦伐楚前索要賞賜,嬴政驚愕後大笑:不是王翦自污那麼簡單

五. 秦統一王翦終老有歸

伐楚之役,可謂秦國統一六國的最後一役。王翦一戰功成,六十萬将士凱旋而歸。嬴政自當重賞有功之臣,而王翦可謂當之無愧。

首先,嬴政冊封王翦為侯,賜食邑三千七百五十家。此外,還下令将先前應允之賞賜田宅一一兌現。由此可見,王翦先前索要賞賜的行為,着實出于某種深謀遠慮。他将個人家族命運,全然托付于君主之手,以昭示對秦王的絕對忠誠。嬴政非常看重此番舉動,故而重重有加确定王氏門閥永世基業。

王翦伐楚前索要賞賜,嬴政驚愕後大笑:不是王翦自污那麼簡單

此外,嬴政還委任王翦為中大夫,統領全國武衛軍。可見王翦在嬴政心目中,實為忠勇卓著之臣,可付以重任。其餘戰功赫赫者,如王贲等,皆讓與侯爵及封地。由此可見,秦國确實是一個能夠重賞有功之士的朝代。

直至王翦七十九歲時,他仍兢兢業業,為朝廷效力。縱然年事已高,卻仍然屢立奇功。他不但剿滅南方百越叛軍餘孽,更是親征嶺南,使之臣服于秦。統一天下之大業,王翦可謂功不可沒。就這樣,王翦安然終老,享有豐厚賞賜,家資昌盛。而秦國亦得以一統華夏,開創帝國千秋基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