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客如雲,氣氛熱烈,偌大的會場裡,聚集着超300位頂尖專家、醫生代表。不遠處的茶歇台上,來自德國、英國、瑞士、沙特等國家的海外客商邊吃邊聊,交談甚歡……
這樣的場景,就發生在不久前南微醫學新生産基地落成的儀式現場。嶄新的大樓“揚帆起航”,是企業發展的裡程碑也是新起點——這家行業龍頭,産品已服務全國超6000家醫院,業務擴充至90多個國家和地區,幾乎覆寫了半個地球。
自2000年成立,24年時間從無到有鋪開如此産業“版圖”,而故事的最初,可以從一把夾子說起。
一把止血夾,一年能賣幾個億
一根長長的輸送管,将小夾子送至體内傷口處,輸送管的另一端搖桿一拉,小夾子穩穩“夾住”,即可實作止血、縫合。
在胃鏡、腸鏡等内窺鏡手術中,這樣的止血夾不可或缺,但一度,國内各大醫院使用的止血夾都被國外品牌壟斷。直到2015年,南微醫學的“一次性可旋轉重複開閉組織夾”面市,這一局面終被打破。
“傳統止血夾,操作難度相對較大,不容易精準開閉。”南微醫學相關從業人員介紹,和類似鑷子開閉原理的傳統彈性臂止血夾不同,這把止血夾設計成了流暢開閉的滑槽式結構,不僅能精準控制開口尺寸,還可以360度旋轉,重複夾閉不同方向的目标組織,降低手術操作難度和風險。
更有競争力與吸引力的是價格,隻有進口同性能産品1/8的售價,大大降低了患者負擔。因醫患雙方都非常滿意,這把止血夾也被醫護人員親切地稱為“和諧夾”,并快速打開了市場。直至今日,“和諧夾”仍是南微醫學的明星産品之一,一把小小的夾子,年産值可達數億元。
除了“和諧夾”,還有可閉合較大傷口的“黃金夾”“三臂夾”,适用内鏡黏膜剝離術的“牽拉夾”等。“夾子家族”不斷壯大,南微醫學也在這條賽道上跑出一片天地,形成了内鏡診療、惡性良性腫瘤介入、微創神經外科三大産品系列。
醫工合作,小夾子也能出“首創”
2019年7月,伴随着黃浦江畔的一聲鑼鳴,南微醫學成為全市首家、全國首批科創闆上市企業。
一把小夾子為何能精準“狙擊”臨床需求,迅速打開市場,助力南微醫學沖上科創闆?其中,包含着許多醫工合作的細節。
“其實,我們最開始做的是非血管支架銷售。”相關從業人員介紹,在對接醫院進行銷售時,醫生對南微銷售的産品提出了很多改進意見,但放眼市場,多數産品難以滿足臨床需求,“于是,我們決定撸起袖子自己幹,跟醫生合作,做出市場真正需要的産品。”
企業成立就與臨床緊密相連,醫工合作自然也成了南微醫學的“基因”——開設轉化醫學部,專門與一線醫生配合開發新産品,每款産品成型期間,研發人員都會聽取臨床建議,反複磨合細節。
這樣的創新模式下,如今,在南微醫學新大樓的展廳中,有一塊專屬醫工合作成果的展區,許多産品陳列于此。
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院長滕臯軍團隊合作開發的“可攜帶放療粒子食道支架”,以近距離組織間放療延長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超聲内鏡引導下的吻合支架和電植入系統”用于治療胰腺假性囊腫,可使重症胰腺炎後胰周積液死亡率從60%降至5%以下……一個個“首創”産品造福患者,也讓南微醫學“跑得更快”。
向“新”而行,小夾子的大未來
“當時,我們國内一位知名消化内科專家出海講學,回來後他告訴我們,在中國發現了一款非常了不起的産品。”
南微醫學新生産基地落成儀式現場,德國内髒、血管和移植外科主任Markus Heiss醫生、MC HEALTHCARE HOLDINGS的CEOKimura Masatoshi等不少外國醫生與合作夥伴,都分享了與南微“初識”的故事。
不隻是國産替代,南微團隊也一直發力海外市場,當其業務擴充至9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構起深耕全球主要市場的銷售和服務體系,這家成立24年的企業也真正成為行業内的一艘“巨輪”。
據介紹,若以時間衡量,每分鐘就會有60個南微醫學産品被用于臨床診斷和治療;每分鐘全球有58人次使用南微醫學産品,其中國内40人次,國外18人次;每分鐘活檢類約27人次,止血閉合類約22人次……
而如今,南微醫學揚帆再出發——新大樓占地面積約1.36萬平方米,投用後,将進一步擴大内鏡診療器械的生産能力,提高産品品質和生産效率,增強公司市場競争力。
“與其說,我們進入了一幢新大樓,還不如更準确地說,我們進入了新的時代。”正如南微醫學董事長隆曉輝在儀式上的深情感慨,始終以創新引領,向“新”而行,這把小夾子也許還将撬起更大的未來。
素材來源 | 新華日報、生命健康辦、南微醫學
文 | 高媛
釋出 | 鄭好
稽核 | 劉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