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張儀和蘇秦,是戰國時期口才極佳的兩位縱橫家。蘇秦主要負責合縱,也就是組織六國聯合起來,對付強大的秦國。
張儀則負責連橫,也就是瓦解合縱,讓六國一盤散沙,友善各個擊破。
蘇秦死後,張儀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彰顯,他要破壞掉蘇秦傾畢生之力締結的合縱局面,把強大的合縱聯盟一一瓦解掉。從哪裡下手呢?
在當時的六國中,齊國和楚國是最厲害的兩個大國,兩國的關系也很鐵,是合縱的主心骨。如果能夠破壞掉齊楚聯盟,那其它四國聯盟也就不足為慮了。
可是齊楚兩國也不傻,不會白白被張儀忽悠。具體該怎麼做呢?
1.
張儀先是去了楚國,見到了楚懷王。楚懷王知道身為秦相的張儀沒安好心,對他很是警惕。
但張儀憑借三寸不爛之舌,一而再再而三的給楚懷王戴高帽,搞得楚懷王逐漸放下了戒心。
張儀見楚懷王中計,便抛出“王炸”:“大王,我知道您一直想要奪取我們的商於之地。”
楚懷王笑了笑,心說虧你還是秦相,誰不想要别國地盤?你這不是廢話嗎?
張儀攻心為上:“其實想要秦國的土地一點兒都不難,隻要您按我說的辦法去做,就可以不動刀兵,白白得到商於之地。”
楚懷王一聽激動了,問:“你有什麼辦法?”
張儀搖搖頭:“天上不會掉餡餅,但我們秦國可以送給您這個‘餡餅’。唯一的要求就是,您宣布和齊國斷交,我們秦楚兩國來結盟。”
楚懷王雖然覺得為了利益而抛棄老朋友齊國,有點兒不太道地,但實在難以抵擋商於之地的誘惑,想來想去還是決定試一試。
他先是派人出使齊國,通知齊國楚國和齊國的邦交關系就此結束,之後又賜給張儀相印和一堆禮物,讓他回到秦國辦理商於之地的交接事宜。
乃以相印授張儀,厚賂之。於是遂閉關絕約於齊,使一将軍随張儀。——《史記·張儀列傳》
2.
要說這楚懷王也真是天真,都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了,難道秦國就會白白給你“餡餅”?
果然,張儀回到秦國後,不是在家裡設宴邀請親朋好友,慶祝秦楚邦交的建立,就是說自己身體不适,不宜上朝。
總之,張儀回秦國三個月,都沒有見過秦惠王,商於之地的産權交割事宜,自然是沒有辦法向前推進了。
楚懷王聽說此事後十分焦慮,但他并未是以而懷疑張儀,還自我檢讨說:“看來是大陸與齊國斷交斷的不夠徹底,是以秦國人還不太信任我們。”
接下來,楚懷王幹脆挑選了一批口才伶俐,特别會罵人的士兵前去齊楚邊界,打着楚國的旗号狂罵齊國。
這下可把齊王給氣得夠嗆,你單方面撕毀合約也就算了,我齊國招你惹你了,竟敢無端來羞辱我?
于是齊國也宣布和楚國絕交,兩個大國之間的友誼,就此土崩瓦解。
受此影響,其他四國之間的合縱關系,也變得岌岌可危。
此時的張儀,也沒辦法繼續裝病拖延了,他給楚國的交代是:“秦國一定會兌現割讓六裡土地的諾言!”
什麼?六裡土地?你不是說六百裡的商於之地嗎?怎麼打了個0.01折?
面對楚國使者的質疑,張儀大言不慚地說:“我本來說的就是自己封邑的六裡土地啊,國家的土地哪能說給人就給人呢?”
使者回去彙報後,楚懷王氣到青筋凸起,在未做充足準備的情況下,直接派兵攻打秦國,結果在藍田、丹陽遭遇大敗,不得不割地求和。
楚懷王不僅沒能等到“天上的餡餅”,反而還丢失了自己原有的土地,他對張儀的怨氣,上升到恨不得“食其肉而寝其皮”的地步。
3.
但是事情還遠遠沒有結束,兩年後,秦國憑借強大的軍力要挾楚國,要求楚國割讓黔中一帶的土地給他們。
見楚懷王不同意,又說:“秦國可以用武關一帶的土地來交換。”
楚懷王在沖動之下憤然說道:“我不用你們交換,隻要你們能把張儀交給我,其他條件都好談!”
秦惠王雖然想要楚國的土地,但也不好意思把張儀送出去獻祭,便安慰張儀說:“先生放心,寡人肯定不會把先生送往楚國。”
張儀卻搖頭道:“大王您還是讓我去吧,您放心,我不但不會死,還能讓秦國白得土地。”
秦惠王聽得目瞪口呆,你已經把人家忽悠的上了大當,現在你自投羅網,不僅不會受到任何懲罰,還能白得土地?
但見張儀一副一切盡在掌控的自信模樣,秦惠王隻能提醒了幾句注意自身安危之類的話,便讓張儀出發了。
張儀來到楚國後,楚懷王連一個字都不想聽他講,直接将張儀五花大綁,準備殺死他以洩心頭之恨。
然而張儀卻十分淡定從容,隻因他早已安排好了幫手:靳尚。
靳尚是楚國大夫,對楚國的利益卻并毫不在意,隻在意自己的腰包是否豐滿。沒錯,靳尚早已被張儀收買。
在張儀被關入大牢,等待斬首的日子,靳尚一路在外面折騰,為張儀疏通關系。
靳尚先是找到楚懷王說:“大王您把張儀拘禁下獄,秦王必定會發怒。他國一看楚國得罪了秦國,必定會對楚國落井下石。”
接着又找到楚懷王的寵妃鄭袖說:“夫人,張儀是秦國的功臣,十分受寵,現在卻被咱們楚國給拘禁了。秦國為了救張儀,已經決定送美麗的公主過來交換。如果大王看上了秦國公主,您今後的地位恐怕會岌岌可危哪!”
鄭袖一聽就急了,追着靳尚問:“那依你來看,我該怎麼辦才好?”
靳尚故作思考地停頓片刻,才說:“您何不勸大王放了張儀呢?秦國隻要得到了張儀,必然不會再把公主嫁過來,還會領您的情。您在楚國地位崇高,在外又有秦國幫您,您的子孫未來必定會成為楚國太子,這可不是一般的利益。”
(曰:“子何不急言王,出張子。張子得出,德子無已時,秦女必不來,而秦必重子。子内擅楚之貴,外結秦之交。畜張子以為用,子之子孫必為楚太子矣,此非布衣之利也。”——《戰國策》之《楚懷王拘張儀》)
鄭袖也是個行動派,當天夜裡,她就在楚懷王面前哭的梨花帶雨,一副受了委屈的模樣。
楚懷王不知所措地詢問:“愛妃你怎麼了?”
鄭袖哭着喊話:“請問大王為什麼要害我們母子?”
楚懷王更懵了:“愛妃何出此言?”
鄭袖委屈巴巴:“張儀深受秦王器重,一旦殺了張儀,楚國和秦國的關系就等于徹底被破壞了。如果秦國人以此為借口攻打楚國,憑楚國現在的戰鬥力,有把握戰勝秦國嗎?如果秦國兵臨城下,我們母子還有活路嗎?”
楚懷王聽了既心疼鄭袖,又害怕兇悍的秦國,忐忑不安地思慮良久後,他不但放了張儀,還以上賓之禮接待他,答應了秦國的所有要求。
至此,張儀算是圓滿完成了秦惠王交給自己的任務。
4.
張儀從楚國脫身後,繼續遊說各國放棄合縱,經過一番挑撥離間後,蘇秦當年辛辛苦苦締結的合縱聯盟,被逐一瓦解了。
合縱瓦解,為六國被滅埋下了伏筆,敲響了喪鐘。
有人說,張儀能夠呼風喚雨,主要是因為他擁有三寸不爛之舌。
其實比起口才,張儀對人性的把握其實更加厲害。
張儀能忽悠動楚懷王,絕不是因為楚懷王愚蠢,而是由于張儀能夠洞悉楚懷王貪圖便宜,想不勞而獲的心理。
如果楚懷王是一個極有定力,相信天上不會掉餡餅,凡事都要靠實力去争取的人,那麼即使張儀再能掰扯,楚懷王也不會被他忽悠的雲裡霧裡。
這件事也告訴我們:實力才是硬道理。憑運氣得到的一切,早晚也會憑運氣輸出去。
與其寄希望于運氣,于老天爺的恩賜,不如老老實實提升自身實力,拼實力,才是長治久安的根本路徑哪!
你怎麼看?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