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劍指8萬億!中西部第一大省,正在悄悄換“引擎”

劍指8萬億!中西部第一大省,正在悄悄換“引擎”

西部城市

2024-06-06 21:39釋出于四川财經領域創作者

劍指8萬億!中西部第一大省,正在悄悄換“引擎”

文丨西部君

區域競争,風起雲湧。

最近一段時間,各地大動作頻頻。

長三角,十四城共商上海大都市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一個涉及人口1.1億,GDP總量達18.28萬億元的“上海大都市圈”,呼之欲出。

大灣區,随着廣佛南環、佛莞城際正式開通營運,四線貫通、橫跨五城的“軌道上的大灣區”,再加速。

把目光轉移到西部,重慶與新疆攜手,宣布要合力服務和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同樣在西部,作為内陸經濟總量第一大省的四川,也開始攤牌了——到2027年,經濟總量再跨兩個萬億元台階。

也即三年後,四川GDP超過8萬億,大緻相當于2023年底浙江的經濟總量。

劍指8萬億!中西部第一大省,正在悄悄換“引擎”

衆所周知,作為唯一在國家批複中被欽定的大國發展的“戰略腹地”,四川在目前格局下被寄予厚望。

這一目标的确立,意味深長。

01

日前,四川關于以發展新質生産力為重要着力點紮實推進高品質發展的決定公布,資訊量很大。

它确立了到2027年,GDP超過8萬億的目标,同時也描繪了實作這一目标的路徑。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西部君認為可以是:

更新動力系統,更換新引擎。

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一是,科技創新。

決定提出實施前沿科技攻堅突破行動。具體包括六大領域的重大科技專項。

人工智能重大科技專項;航空航天重大科技專項;先進裝備重大科技專項;生物制造重大科技專項;清潔能源重大科技專項;先進材料重大科技專項。

比如,航空航天領域,重點突破航空航天先進制造、通信導航與智能控制等關鍵技術,打造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拳頭産品;

生物制造領域,則加強合成生物學、生物技術與資訊技術融合等前沿生物技術研究,突破生物檢測與治療、核醫學、腦機接口、生物育種、生物智能發酵、特色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生物材料等共性關鍵技術。

據悉,光今年,四川“揭榜挂帥”的産業重大技術攻關項目就在30個左右。

作為内陸省份,四川開展科技攻關的底氣何在?

這組資料可以參考:

四川擁有西部唯一的國家實驗室,17個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大科學裝置,137所普通高校、369家科研院所,以及205個國家級創新平台。

實際上,作為戰略腹地,四川在科技創新上,一直承載着重大使命。

其一,去年,四川就被高層委以重任:

四川要發揮高校和科研機構衆多、創新人才集聚的優勢和産業體系較為完善、産業基礎雄厚的優勢,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

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資源,優化完善創新資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着力打造西部地區創新高地。

其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綱要賦予成渝地區的定位之一,就是要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目前,全球正處在新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關鍵節點,要想提高發展品質,在區域競争中占據主動,科技創新上必須要有所建樹。

這一點,對處于“後發”狀态的内陸地區而言,尤其如此。

道理不難了解:越是在技術和産業變革期,“後發”地區越有更多趕超的可能性。

這已經被過往的發展實踐所證明,并且現在也仍在進行之中。

比如,過去十多年,一批内陸重鎮的崛起——重慶、成都、武漢、西安、鄭州等,都直接與高鐵普及、電子資訊等新興産業的興盛直接相關。

眼下,新能源汽車時代到來,國内汽車産業面臨洗牌,一批新的“汽車城”的誕生,如西安、長沙、常州、合肥等,也是直接受益于技術、産業的變革。

四川要承擔起新的使命,真正在經濟總量和品質上實作大躍升,眼下就是不容錯過的視窗。

02

技術突破之外,則是産業革新。

四川雖然是西部省份,但擁有全部41個工業門類,産業基礎在整個内陸地區算是首屈一指,當務之急則是要加快轉型更新。

決定提出,推動産業深度轉型更新——統籌推進傳統産業更新、新興産業壯大、未來産業培育。

幾個亮點值得注意。

一,深入實施六大優勢産業提質倍增行動,推動重大項目提能增效,打造電子資訊、裝備制造、食品輕紡、能源化工、先進材料、醫藥健康等萬億級産業,争創航空航天等國家先進制造業叢集,培育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叢集,抓好全國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争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區。

二,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其中特别要指出的是,實施人工智能一号創新工程。

這到底意味着什麼呢?

可以參考的是,四川上一個提出的産業方面的“一号工程”,是2000年左右的電子資訊。後來的成效,大家都應該看到了。

劍指8萬億!中西部第一大省,正在悄悄換“引擎”

一個名額很有說服力,成都入圍的三個國家先進制造業叢集,有兩個都與此相關:成都市軟體和資訊服務叢集;成渝地區電子資訊先進制造叢集。

劍指8萬億!中西部第一大省,正在悄悄換“引擎”

可以想象,如果未來人工智能夠接替電子資訊,成為四川新的第一大支柱産業,四川産業的更新換代就可以說是跨出了一大步。

目前,四川作為“東數西算”工程的重要節點,有2家國家級算力平台,有1100餘家人工智能企業,有27所高校開設了人工智能相關專業。

這個“一号工程”的前景,值得期待。

03

科技、産業的更新之外,四川的動力系統要實作再造,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區域協調發展。

區域發展上,四川“協調發展不足”的問題,是一個突出短闆。這也是外界觀察四川時,一個經常被拿來讨論的點。

決定對此有直接回應。主要展現在兩個方面——推動優勢地區領先發展;加快補齊區域發展突出短闆。

前者,放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做強成都極核支撐。

這幾年,“強省會”戰略和“副中心”建設在全國範圍可謂并駕齊驅。對擁有典型“強省會”的四川而言,“副中心”建設任務似乎相對更重。

但要厘清的一個認知誤區是,支援做大“副中心”,從來不意味着要削弱“強省會”——四川一再重申要做強成都極核支撐,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号,也是對于現狀和區域發展規律的順應。

道理很簡單,“強省會”作為人口、産業、資源、政策等綜合高地,其對全省的支撐作用,具有客觀上的難以替代的優勢,如果刻意“弱化”它,其實就等于自縛手腳。

事實上,這幾年四川的發展現實也證明了,在持續做強成都極核支撐的同時,“副中心”也在變得更強。

2018年,四川首次提出“副中心”建設,和很多省份直接指定副中心不同,四川采取的是七城競争的模式,也即靠實際發展成績來決高下。

最終,經過數年的較量,四川逐漸确立了三大副中心:綿陽、宜賓-泸州組團、南充-達州組團。

劍指8萬億!中西部第一大省,正在悄悄換“引擎”

可以看下它們的GDP占比變化。

2019年,綿陽、宜賓-泸州、南充-達州,占四川GDP比重分别為6.1%,10.0%,9.5%,合計25.6%;成都占比為36.5%。

2023年,綿陽、宜賓-泸州、南充-達州,占四川GDP比重分别為6.7%,10.9%,9.0%,合計26.6%;成都為36.7%。

可以看出,三大“副中心”整體占比提高了一個百分點。分别來看,綿陽、宜賓-泸州占比都提升了,南充-達州則有所下降。

成都,從2019年的36.5%,略微升至36.7%。這種幅度,既展現了必要的支撐左右,又算得上把握了合理的度。

當然,推動優勢地區領先發展不止是成都的任務。

成都都市圈被确立為是全省新質生産力發展主引擎。

綿陽要發揮科技城優勢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先行區。

省域經濟副中心、區域中心城市,則要謀劃實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打造新質生産力重要承載地。

可以預期,未來幾年,經濟副中心城市,将收獲明顯的政策傾斜。

此外,支援天府新區建設公園城市先行區和高品質發展樣闆,增強省級新區産業和人口集聚承載能力,深化內建授權改革試點。

04

接下來是補齊區域發展突出短闆。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推動川中丘陵地區四市加快打造産業發展新高地,促進成渝地區中部崛起。

這四市分别為:自貢、遂甯、内江、資陽。

衆所周知,成渝中部地區的窪地,不僅是四川區域協調發展短闆,也是成渝雙圈建設必須要突破的障礙。

另一個短闆——川東北經濟區,決定提出要更大力度支援川東北經濟區振興發展。

川東北包括達州、廣安、南充、巴中、廣元。其中,南充-達州組成的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在2019-2023年的幾年裡,在全省GDP占比不升反降,本身也說明該片區域補短闆的迫切性。

還有一座城市被專門點名——支援廣安深化改革開放探索高品質發展新路子,高水準建設川渝高竹新區。

劍指8萬億!中西部第一大省,正在悄悄換“引擎”

廣安可以說是目前四川最特殊的城市。因為它納入了重慶都市圈,也意味着可以享受到川渝雙邊紅利,這對于補短闆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比較優勢。

對于四川這樣的經濟大省、人口大省來說,區域協調發展,打造更多的發展動力引擎,之于全省發展水準和綜合能級的整體躍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步必須跨過。

05

以發展新質生産力為重要着力點謀求推進高品質發展突破,是四川的一種自我加壓,也是使命使然。

要知道,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到同一句話:

優化重大生産力布局,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

由此可見,努力打造國家戰略腹地核心承載區的四川,本身就是要成為重大生産力布局的重要承接地。據此,着力發展新質生産力,既是要積極順應這一趨勢,也是要更好抓住其中的機遇。

同時,這也意味着四川在大國版圖上的角色的一種強化和豐富。

說到四川,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在資源保障上的安全底座作用——負責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這是由四川的資源優勢所決定的:

四川是全國水電第一大省,西電東送,全國每100度水電有30度産自四川;

天然氣(頁岩氣)資源量、年産量均居全國第一位,西氣東輸,全國每100立方米天然氣有24立方米産自四川。

現在,作為戰略腹地,在新質生産力發展上,四川同樣必須擔當大任——“盡快成為帶動西部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西部君之前多次說過,越是在複雜情勢之下,四川作為“大後方”重要性就越突顯。具體到目前,就是安全與發展,都要挺起來。

新的時機開啟,四川,必須牢牢抓住。

檢視原圖 883K

  • 劍指8萬億!中西部第一大省,正在悄悄換“引擎”
  • 劍指8萬億!中西部第一大省,正在悄悄換“引擎”
  • 劍指8萬億!中西部第一大省,正在悄悄換“引擎”
  • 劍指8萬億!中西部第一大省,正在悄悄換“引擎”
  • 劍指8萬億!中西部第一大省,正在悄悄換“引擎”
  • 劍指8萬億!中西部第一大省,正在悄悄換“引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