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八位既能上陣殺敵,又能吟詩作賦的牛人,真正的文武雙全

作者:史書淩軒閣

華夏曆史上下五千年,聖賢英傑層出不窮,可謂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華夏曆史上不乏戰神武将,決戰沙場,威震敵膽,安邦定國,如衛青、霍去病、韓信、白起等等;也有很多才華橫溢的大文豪,如李白、杜甫、蘇轼、白居易等等。那麼真正文武雙全的又有幾人呢?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看曆史上真正文武雙全的八個人,文能詩篇傳千古,武能揚刀嘯西風。

古代八位既能上陣殺敵,又能吟詩作賦的牛人,真正的文武雙全

8、戚繼光——《韬钤深處》

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嘉靖三十四年,戚繼光晉升為參将,鎮守甯波、紹興、台州三地,正值倭寇猖獗。首次參與的岑港之戰,戚繼光不是特别熟悉倭寇的路數,初嘗敗績,後終攻克,斬盡倭寇。戰後,戚繼光深感以水軍行陸戰之弊,士卒多為流民,号令不暢,戰鬥力堪憂。

古代八位既能上陣殺敵,又能吟詩作賦的牛人,真正的文武雙全

于是,戚繼光上書提議訓練新兵,得胡宗憲首肯,他招募了三千新兵。但招來的新兵多為市井之徒,難堪大用。鑒于此,戚繼光決定招募農民礦夫,組建一支真正的抗倭勁旅。嘉靖三十七年,他在義烏招募了四千餘名新兵,這便是後來威名遠揚的戚家軍。

戚繼光對新兵進行嚴格訓練,重塑紀律,強化武藝,更改造兵制,創出鴛鴦陣,以12人為一隊,各持不同兵器和功夫路數,靈活且殺傷力巨大。陣法還可随時變化,應對不同戰況。

經此訓練和改革,戚家軍威震東南沿海,抗倭十餘年,使倭寇望風而逃,確定了沿海安甯,給予倭寇沉重打擊。

古代八位既能上陣殺敵,又能吟詩作賦的牛人,真正的文武雙全

7、王陽明——陽明心學

王陽明,更名為守仁,以伯安為字,陽明為别号,被尊稱為陽明先生。王陽明不僅是一位深谙軍事政策的軍事家,還是一位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更是一位教育家。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領軍人物,是古代主觀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其學術影響深遠,對明代及其後的儒學産生了巨大影響。

王陽明文人出身,吟詩作賦不在話下,他又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迅速平定了長達數十年的叛亂。甯王叛亂中,王陽明巧妙地運用反間政策,先聲奪人攻占南昌,再通過火攻南康,僅用了35天就全面平定了甯王之亂。

古人所說的聖人,便是那種無論走到何處,都能讓周圍的人變得更好的人。王陽明就是如此,一個完美的人。

古代八位既能上陣殺敵,又能吟詩作賦的牛人,真正的文武雙全

6、詞中之龍——辛棄疾

辛棄疾的文學成就是什麼水準?隻能說跟蘇轼不相上下。

辛棄疾的詩詞風格多樣,既有“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語還休”、“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樣的宛轉悠揚,又有“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這樣的血性霸氣。

古代八位既能上陣殺敵,又能吟詩作賦的牛人,真正的文武雙全

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劍刻成的。辛棄疾不僅僅是一個詩人,他還是一個渴望血染沙場的愛國将軍。時隔千年,今天品讀他的作品時,仍感到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将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裡,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金國入侵宋朝,辛棄疾參加了耿京的義軍,抵抗金兵。在辛棄疾去京都與朝廷商議軍情時,耿京被叛徒殺害,叛徒逃進了敵軍大營。辛棄疾趕回前線後勃然大怒,率五十騎兵沖進敵軍大營,抓回了叛徒,并把其押赴京都後斬首。如此的骁勇,足以與三國時期甘興霸的“百騎劫曹營”相媲美。

古代八位既能上陣殺敵,又能吟詩作賦的牛人,真正的文武雙全

5、千古詩仙——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李白的“文”似乎不用多說,文采風流,才高八鬥。李白創作了太多千古絕唱,風格灑脫飄逸,壯闊雄奇,不愧為中國曆史上的千古詩仙。那李白是不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呢?

李白對“劍”有着天然的喜愛,據統計在他詩中,“劍”字一共出現了一百多次。詩如其人,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古代八位既能上陣殺敵,又能吟詩作賦的牛人,真正的文武雙全

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中》寫到:“自幼好任俠,有四方之志,年十五而修劍術,二十而懷縱橫之策,欲遍幹諸侯。”《舊唐書》《新唐書》中,都提及李白喜歡“擊劍”。大唐尚武,但曆史上李白真正的武藝如何我們不得而知,隻能從他的詩文中體會和想象了。

銀鞍照白馬,飒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俠客行》

古代八位既能上陣殺敵,又能吟詩作賦的牛人,真正的文武雙全

4、嶽飛——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欄處、潇潇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阙。

雨後的世界靜谧而深沉,嶽飛憑欄而立,怒發似乎要沖破冠冕,直插雲霄。潇潇細雨初歇,嶽飛的眼眸中閃爍着堅毅與決然,仿佛要将這混沌的世界洞穿。嶽飛擡頭仰望蒼穹,長嘯聲中透露出豪情壯志,胸懷激蕩,如狂風中的巨浪,洶湧澎湃。

古代八位既能上陣殺敵,又能吟詩作賦的牛人,真正的文武雙全

嶽飛回望三十載的功名,那些曾經的榮耀與塵土無異,那八千裡路的征程,伴随着雲卷雲舒,月圓月缺。嶽飛不禁感慨萬千,時光荏苒,怎能虛度光陰,讓青春白頭,隻留下空洞的悲切?

那段靖康之恥,是國家的傷痛,是嶽飛的恥辱。嶽飛心中的恨意如烈火燃燒,何時方能平息?嶽飛渴望駕長車,踏破賀蘭山,一雪前恥。嶽飛的壯志是饑餓時以胡虜之肉為食,談笑間暢飲匈奴之血。這份豪情,這份決絕,仿佛讓人看到了一位鐵血猛将的凜然形象。

嶽飛夢想着重整舊山河,使之煥然一新,然後朝向皇宮,展現他的忠誠與決心。這畫面,如史詩般壯麗,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那份激蕩人心的壯志與豪情。

古代八位既能上陣殺敵,又能吟詩作賦的牛人,真正的文武雙全

3、魏武帝——曹操

東漢末年爆發黃巾之亂,曹操率軍征讨黃巾軍,戰功赫赫。中平六年,董卓進京,自稱太師,專擅朝政。曹操不滿董卓禍亂朝綱,逃出洛陽,“散家财,合義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天子的名義率軍征戰天下,在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袁紹,後又逐一消滅袁術、韓遂、劉表、呂布等諸侯,對外北征平定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北方。曹操建立了三國鼎立時期最強大的魏國,他一生征戰勝多敗少,絕對當得起文武雙全中的“武”字。

那麼曹操的文采如何呢?曹操是曆史上“建安風骨”(也叫“漢魏風骨”)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文風格慷慨悲涼、遼闊深沉,并影響了後世詩歌的走向。曹操的代表詩歌有:《觀滄海》、《短歌行》、《龜雖壽》等,其中不少佳句流傳千古。曹操的書法也很不錯,唐朝的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古代八位既能上陣殺敵,又能吟詩作賦的牛人,真正的文武雙全

2、李世民——天可汗、天策上将、太尉、尚書令、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益州道行台尚書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領十二衛大将軍、中書令、上柱國、秦王。

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星旂紛電舉,日羽肅天行。

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

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

李世民,名如其人,意在以濟世安民為己任。身為李淵次子,他不僅展現出睥睨天下的軍事才能,更在書法藝術上引領天下。李世民其擅長各種戰法,尤其精于騎兵指揮,每臨戰場,必身先士卒,深得将士愛戴。李世民威恩并施,被尊稱為“天可汗”,開創了“貞觀盛世”。

在帝位期間,李世民選才任賢,廣納良言。他視百姓如親子,不分族群,一律平等對待。此外,他還親身實踐并推廣書法,成為以行書刻碑的先驅,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産。

古代八位既能上陣殺敵,又能吟詩作賦的牛人,真正的文武雙全

1、姜子牙

姜尚,名望,字子牙,其家族曆史可追溯至佐禹治水的時期。

姜尚雖家境貧寒,卻才華橫溢,學識廣博。他在渭水之濱垂釣時,偶遇周文王。兩人相談甚歡,周文王對姜尚的治國之策大為贊賞,感慨道:“吾太公望子久矣。”此後,姜尚便輔佐周文王與周武王,為“興周滅纣”立下赫赫戰功,被周武王尊稱為“師尚父”。

因其在興周滅商中的卓越貢獻,姜尚被封于齊,成為齊國始祖。他學識淵博,精通天文地理、五行術數及奇門遁甲。據傳,他還撰寫了《三略》、《六韬》等兵書,被後世傳頌。

姜尚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貧寒出身到拜将封侯,他的故事激勵着世人不斷追求夢想,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