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追風者》《微暗之火》背後,女性覺醒在不同時代的表達?| 專訪

作者:娛樂獨角獸

作者| 貝貝

同時追過《追風者》和《微暗之火》的觀衆,不難發現,這兩部作品并非傳統的密戰劇和懸疑劇。

黃浦江邊,歐式建築林立,伴随着船塢聲,觀衆被拉入20世紀30年代的老上海。這是《追風者》開篇的第一個鏡頭,有着密戰劇的味道,但張書維多次提及,“《追風者》不能簡單定義為諜戰劇,這部劇從金融視角切入到密戰鬥争,是過去的諜戰劇裡從來沒有過的。”

《追風者》《微暗之火》背後,女性覺醒在不同時代的表達?| 專訪

不僅是《追風者》,作為總制片人,張書維和導演姚曉峰共同制作的《微暗之火》也是一個不太典型的懸疑劇範本,展現更多的,是對人性的挖掘。觀衆在劇中看到了“不一樣”的童瑤,她飾演的南雅幾經磨難,卻仍然傲然挺立于閉塞的小鎮和“殺人于無形”的謠言之中。

《追風者》《微暗之火》背後,女性覺醒在不同時代的表達?| 專訪

《追風者》《微暗之火》收官之餘,娛樂獨角獸專訪了這兩部劇的總制片人張書維,身為職業制片人、監制的7年多的時間裡,張書維參與策劃、制作的劇集《追風者》《微暗之火》等部部落地有聲,在口碑與商業表現上皆有不俗的反響。作為一個年輕的女性制片人,她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進階,與她對不同時代下女性表達的清醒判斷不無關系。

壯烈犧牲的“沈近真”or自我救贖的“南雅”,不同時代下的女性覺醒?

在《追風者》中,沈近真這一角色的犧牲下線成為不少觀衆的意難平。

一首“長亭外,古道邊”的曲子還在回響,國民黨特務林樵松安裝的炸藥就被點燃,一聲巨響,齊樂融融的舞台,瞬間就成了人間地獄。濃煙滾滾中,尖叫聲、倒塌聲、呼喊聲不絕入耳,沈近真為了救廢墟中孩子,慘死在了倒塌的舞台之下。看到昔日的戰友,早早失去了年輕的生命,男主魏若來悲痛萬分。在得知了妹妹犧牲的消息後,銀行家沈圖南對自己的信仰産生質疑,他對這個腐朽的、無能的、卑劣的國民黨政府,徹底死了心。

在《追風者》,李沁扮演的沈近真,不僅僅是一個角色,她更像是那個時代女性力量的化身。張書維談及角色,“沈近真其實是一個事業型女性。她受過嚴密的地下黨的訓練,在上海灘潛伏。但是她的性格,我覺得非常接近現代年輕人,她專注搞我自己的事業,欣賞和認可男主魏若來,認為這樣一個優秀的金融人才,正直可靠的異性朋友,是革命事業道路上非常重要的夥伴,而愛情在信仰面前,已經不是她第一順位去考慮的了。”

《追風者》中有一場出圈的名場面,沈近真和哥哥沈圖南發生激烈争吵。當沈近真把槍口頂在自己額頭時,槍口都深深陷入皮膚,她嘶吼着:“來啊,你開槍啊!你打死我呀!你打呀!你開槍啊!”那種視死如歸的眼神讓人不寒而栗。沈近真的嘶吼聲響徹屋宇,那種發自骨髓的絕望,似乎有着強大的穿透力感染着螢幕外的觀衆。張書維談及這場戲:“我在現場看了這場戲,李沁的演技是非常容易讓人産生共情的。沈近真這個角色是“領路人”,她是帶領男主魏若來走向正确信仰道路上的最重要的一個人。”

《追風者》《微暗之火》背後,女性覺醒在不同時代的表達?| 專訪
《追風者》《微暗之火》背後,女性覺醒在不同時代的表達?| 專訪

仔細觀察《追風者》和《微暗之火》,它們在人物塑造上都有共通之處。“沈近真和《微暗之火》中的南雅是有相似的地方,沈近真在信仰奮鬥的道路上從未有過質疑,她是一個堅定的共産黨員。南雅她非常有主張,即便生活在困境之中,但至少每天是一個很體面的狀态,她愛生活,愛自己的女兒。”張書維分析道。

《微暗之火》中的南雅身上是沖突的,她從國小習成績優秀,盡管在成長的過程中遭遇了命運的不公,但她依然毫不妥協,向往着美好的生活。不少網友被這個深處逆境,勇敢與命運做鬥争的女性鼓舞,這也是張書維想要表達的,“南雅永遠是孤苦伶仃的一個人,但即使這樣,她還是樂觀面對生活,還是想走出去,即便她遭受了很多的苦難,但她給人的感覺,還是非常陽光的。沈近真和南雅,在女性表達上,我覺得是有一樣的堅持的。隻是兩個角色,所處在的年代和境遇不同,那肯定是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追風者》《微暗之火》背後,女性覺醒在不同時代的表達?| 專訪

不難發現,張書維操盤的這兩部劇中,女性形象都成功突破了觀衆對傳統女性角色的刻闆印象。據悉,《追風者》最初的劇本大綱中,沈近真跟魏若來本是情侶,在戀愛過程裡,“未婚妻”牛春苗的出現,讓三人呈現出“三角戀”的狀态,而這種套路化的内容并不是張書維想做的。

張書維認為,每個女性角色都需要展露其獨特的價值。沈近真面對困境的堅韌、對待信仰的執着,都讓觀衆看到了新時代女性的熱忱飛揚;高露飾演的蘇辭書既知書達理,又在亂世有着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角色的複雜性使得她成為了一個極具魅力的女性;牛春苗性格大大咧咧、接地氣卻充滿了生活智慧,她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堅韌無畏宛若一朵風中薔薇;宋美娟雖是飄零在亂世的歌女,但她奮不顧身地勇敢追愛令人動容;童瑤飾演的南雅,一個長相氣質都跟小鎮格格不入的文藝女青年,在面對街坊毫無根據的肆意指控,選擇在不斷自救中獲得新生。

《追風者》《微暗之火》背後,女性覺醒在不同時代的表達?| 專訪
《追風者》《微暗之火》背後,女性覺醒在不同時代的表達?| 專訪

值得一提的是,《微暗之火》和《追風者》之是以對女性角色把控的如此出色,除了與總導演姚曉峰的敏銳洞察力息息相關,以張書維為核心的工作團隊中女性成員占多數,也是成功的重要一環。團隊從女性視角出發,了解女性的情感和需求,不僅關注角色的外在形象,更能夠深刻捕捉到女性角色的微妙變化,觀衆自然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角色的魅力。張書維稱自己的團隊雖然年輕但非常有經驗。“年輕的女性團隊可能對行業來說是一個比較新鮮的血液,現在年輕的制片人都很多,這一代人的價值觀、理想都能給行業提供更多新思路,大家都是認真做項目的。”

“她力量”的叙事藝術,如何微觀式聚焦女性困境?

“這位是我們年輕的女制片人張書維”——在從業的這數年間,張書維确實經常會聽到旁人在介紹其自己的時候,在職位面前加上一個“年輕”和“女”字。“我是常年跟組的制片人,隻要你進組,你就會發現這個職業對女性的體力是很消耗的,是以一般行業的女性制片人相比男性可能比較少。”

或許是女性制片人,張書維喜歡在影視化叙事中,通過刻畫女性情感世界、個人掙紮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細節來微觀式聚焦女性境遇。在創作過程中,張書維坦言,“對于女性角色的把握上我會有一些偏愛,更希望女性角色是立體的,是豐富的,是真實的,而不是一個美麗的符号。”

不難發現,在《微暗之火》之中,從人物設定、情節設定、服裝造型到場景布置,都聚焦了女性在熟人社會中的無奈和抗争。南雅作為一個被困在小鎮的女性,她并不是一個宅家婦女,而且将自己興趣和愛好利用起來,在服裝店内認真的生活。南雅給觀衆的印象是清爽、是自由的,雖然處在清水鎮的流言蜚語中,但她有着豐盈的精神世界。張書維透露主創團隊在造型上會采用絲綢材質和垂感面料來突出南雅的女性之美。在剪裁上采用不正常打闆,展現出人物超然于清水鎮的獨特氣質。在傳統影視劇中,往往将女性角色限制在家庭和婚姻等狹窄的範圍内,缺乏對女性職業、社交等方面的關注。而微觀式視角在影視叙事上更加關注女性成長與轉變,通過設定典型性事件與人物關系讓女性展現她們在社會中的地位和角色期待。

《追風者》《微暗之火》背後,女性覺醒在不同時代的表達?| 專訪

當今時代,觀衆的審美觀和價值觀随着文化傳播方式和管道的日益多樣化發生變化。然而,女性意識的覺醒,從社會議題轉向某一個文化創作領域并且得到展現,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成的,優秀的制片人和團隊也都在慢慢地磨合、磨煉,張書維相信在不久的将來,影視劇中會有越來越多魅力人物出現。“女性的美好就像豐富多彩的詩歌,展示出各類女性的獨特魅力,是我作為制片人很重要的工作。”

目前《微暗之火》《追風者》已經收官,沈近真身上的果敢、南雅身上的堅韌,讓觀衆可以清晰地看到社會觀念、價值觀和女性的力量。相信随着社會的不斷發展,影視行業會湧現出更多女性制片人,影視劇中的女性群像将繼續展現時代文化内涵,為我們呈現出更為豐富、多元的人生畫卷。接下來,張書維擔任總制片人,搭檔姚曉峰導演,由啟蒙影業出品和承制,白鹿、歐豪主演的都市青春創業劇《北上》也會在今年和觀衆見面。

《追風者》《微暗之火》背後,女性覺醒在不同時代的表達?| 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