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邀請别人跑馬拉松的長城,自己也在跑一場馬拉松

作者:車市談

電視熒幕裡的阿勒泰,真是一個世外桃源。

祖孫三代,再加上一個村落的當地人,沒有惡意争鬥與内耗,沒有時代焦慮所催生的内卷。人人都想融合那個沒有網絡、沒有信号、沒有天然氣甚至沒有廁所的夏牧場。

邀請别人跑馬拉松的長城,自己也在跑一場馬拉松

用小孩子的話來說,我天真地希望這個社會本該就是如此純潔。

如果回過頭,再來看看汽車市場,會覺得某些人把原本應該談技術、談品質的汽車市場攪弄得烏煙瘴氣,一團糟。但若是撥開表面,其實仍然有汽車人和汽車廠商是很純潔的。

剛剛舉辦完工廠馬拉松的長城汽車,天真得就像理想主義者們最真實的樣貌。

透過長城舉辦的馬拉松比賽,我看到了正在奔跑的長城;而長城奔跑的姿态,足以用李瑞峰說出的“開放、創新、健康、堅持”來進行概括。

邀請别人跑馬拉松的長城,自己也在跑一場馬拉松

開放的長城,不隻是請你吃驢肉火燒

如果要為長城選一首企業之歌,我認為“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這句詞一定要放進去。

長城是第一家在企業工廠内舉辦馬拉松比賽的賽會主辦方,它把自家工廠、測試場地公之于衆,仿佛在說“過于先進,可以展示(反正别人也模仿不來)。”

邀請别人跑馬拉松的長城,自己也在跑一場馬拉松

事實上,長城在造車這件事兒上,始終都在以公開透明、不藏着掖着的态度面對社會與公衆。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長城甚至敢把自家的股東大會進行全網直播。魏建軍、李瑞峰等高管也在新媒體平台上開通賬号,讓整個企業的動向,開放又透明。

邀請别人跑馬拉松的長城,自己也在跑一場馬拉松

長城為何敢這樣去操作?為何敢為天下先?

其實在筆者看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長城的企業經得起查、産品經得起考驗。從某種角度來說,長城在其自身的産品次元,具有“無需廣告,也能廣而告之”的特點。長城最大的營銷,就是消費者的口碑。

筆者可以說是和長城“一起長大”的,從小就聽聞過長城的品質好。而時至今日,等我們長大之後,也見證過魏牌、哈弗、坦克等車型的優異品質。

邀請别人跑馬拉松的長城,自己也在跑一場馬拉松

當長城自身足夠好之後,變得更加開放、更加公開透明,其實是必然的趨勢。無論是魏建軍開通微網誌,還是長城股東會“開門大談”,這些不僅無傷于長城,反而能夠形成話題,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長城能夠牢牢将其握住。

創新的長城,跑下去的原動力

李瑞峰堅定地表示:“再堅持一下,曙光就在眼前,因為我們走在了正确的路上”。

長城作為一家汽車制造廠商,必然需要發展的護城河。在筆者看來,長城最大的那條護城河,就是善于創新。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市場,幾乎每天都有新技術、新産品問世。如果車企不能加快創新的步伐,被趕超、被淘汰都将可能發生。在發展四十年來,長城其實一直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創新計劃。

邀請别人跑馬拉松的長城,自己也在跑一場馬拉松

在技術端,長城在多年孕育的過程中,其實打造出了很強的全球研發體系。

在美國、德國、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地,都設有研發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僅僅是在國内,長城就擁有9個研發基地和5個軟體研發中心。由此可見,長城在新技術研發這件事兒上,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高投入,帶來的成果就是高回報。

在驅動端,長城打造出的Hi4混動四驅技術體系,可以說實作了全球首創,它憑借對電動四驅的普及,正在技術市場快速發展壯大;而在智能領域,長城咖啡AI在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領域實作了全棧自研。其中,長城無圖NOA功能也在今年正式完成量産,成為為數不多支援無圖智駕、全國都能用的智駕系統之一。

邀請别人跑馬拉松的長城,自己也在跑一場馬拉松

當長城完成一系列的科技創新後,技術的紅利也必然推動着産品體系滾滾向前。

專注于SUV、越野車和皮卡領域的長城,以精耕細作的思維,帶來了豐富的産品品類。

6缸混動越野車、3.0T大排量皮卡、Hi4城市SUV……坦克、哈弗、長城皮卡、魏牌等品牌矩陣,以多樣化、創新化的産品,助力長城跑赢了“馬拉松比賽”前半段的競争。

邀請别人跑馬拉松的長城,自己也在跑一場馬拉松

而在未來,長城将進一步完成品類的創新。

在本次馬拉松賽事上,長城選用靈魂摩托品牌旗下的8缸發動機機車進行開道,展現出了長城在技術與産品研發領域的雙重優勢。

健康、堅持的長城,勢必會有更大的後勁

技術,本應該是造福于人、造福于消費者的有力工具,而不是讓汽車廠商瘋狂斂财瘋狂割韭菜的武器。

對于這句話,長城時刻謹記。就像李瑞峰說的一樣:“在流量漩渦中,長城汽車更要看清本質,保持定力,要如履薄冰,夯實内功。”

這句話其實完全沒毛病,在大時代的裹挾之下,車企節奏越來越快。輿論流量、市場占有量這些資料成為了企業向前發展的重要支撐。但有一點我們必須要指出:企業的發展,真正需要的不僅是資料和數量,更是品質。

邀請别人跑馬拉松的長城,自己也在跑一場馬拉松

是以在長城的這場馬拉松奔襲中,這家車企做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有利于市場發展、有利于消費者體驗的動作,長城會迅速跟進,比如研發新技術,比如打造更優質的産品。

但是,影響市場健康發展的事情,長城不會去參與。比如價格戰當下,很多車企一味地追求市場占有率,甚至開始“賠本賺吆喝”。對于汽車市場而言,這并不是一個好兆頭。因為車價越低,意味着産品品質可能會降低,最終影響到的隻會是消費者的利益。

而長城汽車,算是價格大戰中的一位逆行者。

2023年車市價格戰開始後,不少車企都陷入了焦慮之中。但長城堅持着健康發展、高品質發展的核心邏輯。在2023年,長城總營收超過1732億元,創下新高;在2024年第一季度,長城歸母公司淨利潤32.28億元,同比增長超17倍,創曆史同季度營收及盈利之最。

邀請别人跑馬拉松的長城,自己也在跑一場馬拉松

從某種角度來說,長城“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健康發展态度,實質上是對長期主義的堅持。

而“堅持”,則是長城跑赢這場馬拉松的第四大關鍵詞。

長城的堅持,其實已經透過前文展現了出來。

堅持開放的姿态、堅持技術和産品的創新、堅持健康積極的長期主義……這一系列的動作,都讓長城像一名跑馬拉松的老手:最大的優勢,不在于體魄有多強健,不在于技巧有多出色,而是自身意志力的強大。

那麼在這麼多年來,長城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

筆者個人認為,長城之是以能夠堅守自己的陣地,在于這家車企是真的熱愛汽車。魏建軍以“保定車神”的名号出道,以賽車手、汽車狂熱愛好者的身份,為長城上下注入了獨特的企業行為信條。同時,長城人也将對汽車的熱愛奉為圭臬,以自身的信仰注入了無限的主觀能動性。

寫在最後:

而今,汽車行業大戰的底層邏輯,其實是“質樸剛毅”和“虛榮浮誇”兩種核心品質的博弈。很顯然,長城代表的是前者。這家車企在發展向上的過程中,堅守住了自己的本真。這一點,從長城旗下的産品上、從魏建軍董事長的愛好上,其實都可以看出來。當然,筆者最後想說的是,守住自己的本真,是當下汽車發展浪潮中,最寶貴的品質。長城,在未來屬實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