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協立投資王鹂:投後賦能,早期機構實力的真正展現

作者:投中網

幾乎很難有一個話題可以一直被人津津樂道,就像風口一樣,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是以,關于投後管理的議論,從街談巷議到今天的平靜如水,也不令人意外了。

但,好的投後,靠一時的“腦熱跟風”就能成為顯照一家機構綜合實力的一面鏡子嗎?答案無須贅言。實際上,哪怕是投後管理最火的時候,依然有許多人在誤解投後:“無非是幫助被投企業資源對接”、“主要還是幫企業對外融資”、“辦幾場行業咨詢會就夠了”、“就是監督企業創始人有沒有跑路/離婚啥的”……

甚至我不止一次地聽到負責投後的投資人忍不住自我抱怨“投後是整個機構内部最不受重視的一個部門”或者“投後就是給被投企業打雜”的聲音。

随着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投後,屬于“募投管退”中“管”的一環裡,投後在很多機構中變得越來越标準化、産品化,一些機構的投後打法是人海戰術,動辄幾十上百人;一些機構專門成立了獨立的公司用來做投後。

很難說以上的政策是對是錯,換個思路來了解的話,如果投後是一門學問,不會存在一條标準答案。那麼,怎樣才算是真的把投後做好了呢?我找協立投資管理合夥人王鹂聊了聊這件事兒,她站在早期投資人的角度,展開了她對投後一事的了解。

她坦誠、直白地陳述了她做投後的經驗,不評論她的經驗是否符合所有機構的打法,單從早期投資的階段來看,協立做的投後,顯然已經成為機構的護城河之一了。而這些,應該值得借鑒。

投後不是防範風險、而是支援賦能

“要做好早期投資,就必須把投後做好。”這是王鹂和我說的第一句話。

10年前王鹂開始在協立專門負責投後管理服務時,她意識到投後管理除了明面上對企業的“風險管控”之外,還有另一條支線叫“支援、賦能”。前者并不難,每家機構花點時間精力都能做到;而後者——盡管今天所有機構都宣稱要賦能——實際上并不是每家機構都有支援賦能的能力。

王鹂認為,早期機構的投後不是防範風險,防範風險不可能為企業創造價值,它真正的核心價值是賦能企業。

王鹂認真诠釋了她對賦能一詞的了解:“一家機構要有賦能的能力,勢必要懂得如何做企業。大部分投資機構以金融出身為主,産業背景并不占主要,甚至擁有創業經驗的更少,這讓他們不那麼容易了解企業每一個階段遇到的難題是什麼、它的核心問題在哪,做不到這一點,就不是投後賦能。”

光這一點,并不是完整的投後賦能。和一些同行采取的産品化、标準化的投後打法不同,王鹂旗幟鮮明地表示投後是非标品,對她來說,如何結合自身的投資階段和項目的特點,打造出符合自身投資機構情況的個性化投後方案,才是真正有效的投後管理。

“核心就在于,投資人不僅要有辨析的能力,還要有明确的邊界感,同時對待不同企業、不同階段、不同組織要有相對應的投後方案。”

無疑,王鹂視投後管理為一門複雜的學問——一門永遠沒辦法完全做到标準化和産品化的學問。她眼中的投後,足夠成為考驗一家機構真正實力的關鍵。

王鹂很明白早期投資的投後應該做哪些事和不應該做哪些事。細分來說,早期投資所關注的企業一定都處于0到1階段,“如果一個企業規模在30人以下,投資人無需關注企業的管理能力,這個階段企業一定是業務和戰略導向,對企業建議完善組織架構反而是将它一下子拉到坑裡。在這個需要走出‘死亡谷’的階段,幫助企業把住戰略關和方向,才是最重要的投後賦能。”

為此,王鹂在協立成立了“砥砺會”。

協立投資王鹂:投後賦能,早期機構實力的真正展現

圖/二期活動現場

投後“必須說真話,嚴禁誇誇誇”

說來也許很難相信,王鹂創辦的砥砺會有一系列的要求,或者說,入會門檻。

比如必須是創始人,因為創始人作為團隊中的老大,幾乎沒有人敢對老大說“不”,是以他們很難聽到真實的建議。在砥砺會,他可以,“因為大家都是創始人。”順理成章地,為了聽到真實的建議,“誇誇模式”是禁止出現在砥砺會的。

“你隻需要素直坦誠的講,你看到了哪些問題和哪些不足。”

另外,砥砺會,不注重教創始人企業管理知識和課程,這是因為在王鹂看來管理知識這類靜态知識是易獲得的,參加相關管理課程即可獲得。砥砺會最主要做的是以實際問題為導向,解決創始人在企業中碰到的真實的、實際的問題。

截至目前,砥砺會一共建立三期。每期砥砺會成員15--20人一組,隻能創始人加入,一個人提出問題,其他同學們通過砥砺會特殊的模式和方法,共同讨論分析和起解決問題。

10年前,王鹂成立砥砺會,今年是她成為砥砺會教練的第9年。“人海戰術解決不了企業真實的問題,砥砺會搭建了一個特殊的場域,這個場域是高度信任、全然開放和素直溝通的,同時也撬動了同學們之間的人全身心互相支援、多角度、多元度深度剖析問題的模式,這是砥砺會最獨特也最有價值之處。”王鹂感慨。

為了保證每期砥砺會的效果,砥砺會有一系列的嚴格的紀律和規則,隻有真正存在管理需求的創始人才有機會加入砥砺會,同時每名學員還必須經曆“試用期”,必須來三次做見習組員,最終超過2/3投票的人才能成為正式組員。

砥砺會課程每年都會有4到6次的學習活動,每次小組活動一定是全封閉式的為期兩天的線下活動,“首先我們絕對不允許遲到早退,而嚴格的紀律,也幾乎沒有人遲到(笑),” “另外我們在活動過程中不允許用手機,這就保證了所有人全程的關注和投入。”王鹂描述了砥砺會的規則紀律。在這兩天内,我們一般會深度讨論辨析1到3個具體問題,并給出多角度的建議,之後我們還會跟蹤提出問題的同學是否根據讨論和建議的結果,有效的解決問題。典型做法是每位組員寫出‘我目前特别想解決的重要的問題’,按照砥砺會的結構化架構,描述和解釋問題,之後大家通過票選,選出本次活動讨論的問題。”

同樣有趣的是,在每次活動末尾,成員們還會互相評分成員的貢獻度和投入度,每年年終會以“我願與誰同行”的方式,不記名投票。若是經常在活動中評分低,就有可能在年終的投票中被法被淘汰。

自2015年11月成立以來,砥砺會一期、二期、三期近50名正式組員,舉辦小組會議50+場,外部企業參訪10+次,這期間提出問題130+個,深入讨論、跟進企業東道主問題40+。

毫無疑問,這樣的模式,足以讓砥砺會成為一個特殊的存在。

協立投資王鹂:投後賦能,早期機構實力的真正展現

圖/三期栖霞山合影

投後需要非标個性化解決企業實際問題

正像本文開頭提到的那樣,王鹂認為,因為企業發展和人的因素,投後是不可能用标準化的方式。非标的個性化解決企業問題是投後有效性的保障。因為每家創業公司面臨的問題都不一樣,涉及到戰略、營運、管理、、組織,還有團隊和創始人。要具體分析,具體對待。

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分很多層次,多種方法,要厘清主要沖突和次要沖突。有的治标,有的治本。有的短期見效,有的長期慢慢改善。

砥砺會走進第九年,多年積累其中之一的産出,就是砥砺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方法論。在讨論不同的企業和創始人的問題中,首先辨析問題的主次,再根據企業現狀和創始人的能力、精力、資源和認知水準,運用最适合的方法,兼顧近期與遠期、标本兼治,這才是砥砺會投後的差異化和核心。

投後十年如一日

換個名字的話,砥砺會可以視為“從真實問題出發的學習組織”。在這裡,隻有創始人真正難以解決、長期被困擾問題,才會被拿出來反複讨論并給出多角度建議。它既是“讨論并解決問題的場所”,更是提高創始人創業成功率的家園。

王鹂告訴我,除了經典的小組活動之外,她也會以其他形式幫助、支援創始人解決問題,例如三人小組對話,這是有幾次創始人和職業經理人出現沖突或者溝通遇到障礙時,比較有效的方式。王鹂以教練的角度,用她獨特的方式引導雙方進行坦誠、客觀的溝通,若是能夠找到問題的本質、互相同理了對方的角度,這樣的溝通更容易促成沖突的雙方達成共識。

“這種問題,不是用資源對接和所謂的管理知識就能解決的。必須得深入了解企業,了解創始人和團隊,同時雙方建立足夠的信任才行。”

協立投資王鹂:投後賦能,早期機構實力的真正展現

其實投後做得好不好,被投後的人的回報即可窺現。

上市公司英華特創始人陳毅敏眼中的砥砺會,是一個共建共享組織。對他來說,“建”和“享”的權重是同等重要的。他曾經寫道:砥砺會不是一個教育訓練機構,更不是學校;砥砺會沒有老師,卻每一個人都是老師;砥砺會不僅向每一個成員給予和輸出,也要求每一位成員反哺;砥砺會的成員懷着學習之心來的同時,也時刻準備着向砥砺會輸出知識、思考、觀點、經驗等等。

其次,陳毅敏還認為砥砺會是一個“場”。“場”内要求每位成員最大程度抛棄自己的社會性,将心注入、本色出演,做到互相信任、承諾,學做诤友。唯有形成這樣的一個場,每一個人面對其他人都全身心的開放,私董會的能量才能最大化。這個“場”的建立對于私董會這種組織形式而言至關重要,是砥砺會能夠有效運作的必要條件。

他還調侃到:“參加砥砺會之前,我和人擁抱的次數,确切的說和男性擁抱的次數不超過三次。在砥砺會裡,我們一期一會,一期一擁抱。由于場的存在,這一切是那麼的自然。

這個場是有力量的,我們的同學做出趕走合夥人的艱難的決定的時候,我看到他回到這個場裡,他是有精神依托的。這個場是有力量的,我看到自稱淚腺退化的女同學在創業失敗後,搽搽眼淚重新啟程的身影。這個場是有力量的,在這裡,我完全做回自己,一個目空一切又滿懷敬畏之心的自大狂。這個場當然是有力量的,是以在我做了案主之後,寫下這些文字。”

如陳毅敏一樣對砥砺會有強烈歸屬感的人不在少數,聚複科技創始人羅小帆迄今為止參加砥砺會已經八年時間,他說:砥砺會特殊的‘場域’,讓我多次體驗到集體心流,而我做東道主的那次自我突破,是我人生至今從未有過的,我相信也很難在其他場景中獲得。這次突破給我帶來的巨大的震撼至今還記憶猶新。”

砥砺會的同學們把砥砺會譽為“孤獨者的港灣,求索者的學校,夢想者的家園”,“創業很艱難,但砥砺會讓我們這幫人在一起,以有效的方式,深度辨析問題、多角度讨論問題,同時互相支援和信任。這種精神力量彌足珍貴。”

憑着勁頭和興頭追着風口,去做一件事很容易;但要将一件事持續做下去,很難。砥砺會即将10年了,但對王鹂和協立投資來說,不過是十年如一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