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形勢下公立醫院内部審計與紀檢如何協同形成監督合力

作者:大衆衛生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黨統一上司、全面覆寫、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完善權力監督制約機制,以黨内監督為主導,促進各類監督貫通協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監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在管黨治黨、治國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定》)指出,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作的制約和監督,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 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和總體要求之一。《決定》進一步強化了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改革審計管理體制、增強監督合力的要求,提出進一步加強黨内監督與國家監督制度建設合力的 新發展理念,明确以監察制度改革為重點,形成黨内監督、 監察監督、審計監督等貫通監督體系的建設思路,将紀檢監 察與内部審計建構有機結合,實作監督合力,建構“标本兼治、懲防并舉、強化監督、注重預防、聚焦主責”的監督體系。

公立醫院監督體系建構的背景

随着醫療改革的深入推進,公立醫院作為醫療服務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其營運管理的規範性和透明度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新形勢下公立醫院不僅要應對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還要應對激烈的市場競争,近年來公立醫院接診量持續增長,醫療品質參差不齊等問題依然突出,公立醫院在财務管理、醫療服務品質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逐漸增多,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醫院的聲譽和形象,更對患者的權益造成了潛在威脅。

公立醫院面臨着日益複雜的營運環境和更高的社會期待,建構監督體系,對于確定公立醫院健康、穩定、高效運作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公立醫院在紀檢審計監督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監督體系不完善、監督力度不足、監督手段單一等。一方面,由于監督主體衆多、職責交叉,有時會出現監督空白或重複監督的情況,影響了監督效果。另一方面,随着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醫療市場的日益複雜化,監督的難度和複雜性也在不斷增加。在制度建設上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導緻監督職能難以有效發揮;同時,監督人員數量和專業水準有限,難以應對日益複雜的監督任務。此外,一些醫院在監督手段上過于依賴傳統的審計和檢查方式,缺乏資訊化和智能化的支援,導緻監督效率低下。

内部審計與紀檢協同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組織架構不合理,協同動力不足

公立醫院普遍認為内部審計屬于行政部門,紀檢屬于黨 委部門,兩者在工作方式、職責權限、組織架構中位置等關 鍵方面存在不同。且大多數公立醫院都經曆過紀檢、監察、 審計合署辦公,但由于影響内部審計獨立性,進行部門拆分,卻沒有認識到兩者内在的相通性,沒有基于協同理論的角度看待内部審計與紀檢在整個監督體系的廉政建設、風險防控、内控完善,提高治理能力上的作用。紀檢的“三轉”也要求将内部審計從紀檢職能中脫離出來。

(二)資訊資源不共享,協同融合不足

由于内部審計與紀檢各行其是 ,未建立有效資訊資源共享機制 ,在工作重點确定、資料查詢、重要情況通報等方面, 尚未建立常态化的資訊溝通機制 ,這種資訊不對等阻礙審計監督與紀檢監督之間互聯互通、整合資料、協同行動形成優勢互補的重要原因。

(三)相關人員協同适應能力不足

新形勢下對于内部審計、紀檢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從理念、 目标、職能和内容都有新的拓展,相應崗位的人員的專業技能水準和綜合能力都面臨新的挑戰。目前,公立醫院内部審計人員、紀檢人員專業結構較為單一 ,協同适應能力較弱,無形中造成了監督人才隊伍的持續性和穩定性面臨挑戰。

(四)監督技術資訊化程度不夠 ,協同效能低下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印發的《資訊化工作規劃(2018-2022 年)》提出:以資訊化助力紀檢工作高品質發展為着力點,推動紀檢業務與資訊化深度融合,向資料化、精細化方向發展 ,助力紀檢工作提質增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要堅持科技強審,加強審計資訊化建設。”大部分公立醫院在這兩方面的資訊化建設投入較少、與相關資訊化要求存在較大差距。監督技術落後,直接影響到監督協同效能降低。

内部審計與紀檢協同的可行性

紀檢審計監督合力,是指在新形勢下公立醫院内部,紀檢與審計兩大監督體系互相融合、協同作用,共同提升醫院治理效能的一種新型監督模式。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解決公立醫院在監督工作中存在的碎片化、分散化問題,通過整合監督資源,提高監督效率和品質。協同是指各個系統按照一定的方式互相協作,使系統從無序走向有序的穩定狀态的自組織過程;組織中任何一個單元或子系統,都是在與其他子系統互相影響、共同作用下,推動組織各項機能穩定正常運作,達成1+1>2的協同效果。協同理論被廣泛地應用于管理實踐過程,可以将多角度經營體系内部非均衡狀态轉向有序狀态,促進經營戰略規劃的完善,有利于組織在經營過程中獲得競争優勢。内部審計監督與紀檢監督是用權力限制權力的典型代表,職責相似、對象相近、互相補充,在整個監督體系中發揮着極為重要的作用,内部審計監督的專業性與紀檢監督的剛性可以形成優勢互補。

(一)相關職責相似

内部審計主要是對于公立醫院的财務收支、内部控制、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開展監督,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問題。紀檢是對于公立醫院内行使公權力人員的監督 全覆寫,依據黨章黨規履行黨内監督執紀問責的紀律檢查職責,依據《憲法》、《監察法》并根據授權履行監督調查處置的監察職責,進而防止腐敗問題的發生。

(二) 監督内容重疊

内部審計主要側重于公立醫院經濟活動的監督,從經濟領域、内部控制等方面着手開展獨立監督與評價。紀檢側重于各類人群特别是重點人群在行使公權力過程的合規性及廉潔風險點防控。在廉政建設上經濟活動開展與公權力行使往往密不可分,也是内部審計與紀檢監督職責的重中之重。兩者在監督對象、監督内容、監督方式等方面各有側重,但又互相關聯、互相支援。通過加強紀檢與審計部門的溝通協作,可以實作資訊共享、資源互補,進而更全面地揭示醫院營運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

(三)工作方法互補

内部審計開展主要應用專業、系統的方法,例如抽樣、 函詢、複核性檢查、監盤、重新計算,對于經濟活動開展監督 、評價和建議,對于經營過程的各類風險點進行監控,善于發現隐匿較深的問題線索。内部審計工作方法更突顯其專業性。紀檢主要是通過問題線索的排查、處置、 審理、 問 責等方式履行監督職責,突顯其剛性的一面。兩者協同發力,優勢互補,有利于内控體系建設和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形成監督合力。

公立醫院内部審計與紀檢協同路徑的探讨

(一)重塑組織架構,梳理監督協同機制,消除頂層設計層面的阻力

内部審計與紀檢部門同屬于公立醫院的監督部門,應當在頂層設計層面給予監督職責所需的權威支援和資源配給。同時,依法保障内部審計行使審計監督時的獨立性,激發審計監督的優勢,落實監督協同的職責任務。公立醫院可以從監督的上司體制、報告及溝通機制、人員管理與考核、資訊共享等方面建構立體交叉涵蓋的監督體系。

(二)建立資訊資源共享機制,減少重複監督,提高監督效能

公立醫院内部審計與紀檢部門應建立常态化溝通交流機制,主動分享政策解讀、業務教育訓練交流,建立重點監督事項問題回報、整改落實情況的資訊共享平台。減少不必要的重複審計、重複監督,發揮協同監督的合力優勢,提供監督效能。

(三)強化隊伍建設,提高協同适應能力

相關内部審計準則對于内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有明文規定, 内部審計隊伍應由具備經濟、管理、法律、建設工程、資訊系統等方面專業素質的人員組成,并具備必要的職業資格的 規定。對于内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性提出了較高要求。紀檢部門對于人員專業雖沒有明文規定,但在實際招聘中專業考量與内部審計有重疊。一是增加兩部門人員互相熟悉業務的頻率,提升監督隊伍綜合協同适應能力。二是定期開展兩部門的業務研讨、聯合審計巡察等工作不斷磨合,提高部門間的協 同效率。

(四)建立監督資訊化平台,以資訊技術完善監督工具體系

建立資訊化權力運作監控系統 ,将“人防”為主的風險防控措施上升到“技防 ”為主的監督管理共享資訊化體系 ,通過資訊化平台的設定将經濟活動中“事前-事中-事後 ”的運作事項、流程、相關人員權限職責固定在系統中, 強化權力 運作的規範化、制度化、精準化,提高監督可視性、及時性,確定經濟活動的可追溯性。為審計開展也提供了資料支援和資訊化審計的基礎保障。

總之,公立醫院通過内部審計與紀檢的整體協同和執行協同,有利于提升審計監督的制度剛性,促進審計效果的最大化,有利于打破腐敗治理系統内部彼此之間的邊界壁壘,實作專業互補、資訊共享,優化資源配置,有效節約腐敗治理成本,最大限度發揮了監督合,推動公立醫院健康發展。

作者:湖南省婦幼保健院 柳柏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