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滬深300企業或率先受益于新“國九條”

作者:紅刊财經

文 | 吳海珊

編輯丨林偉萍

“A股今年機會不少,但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顯現出來。”富拓(FXTM)首席中文市場分析師楊傲正對本刊表示。

他對于A股市場充滿信心,原因主要在于中國積極穩健的貨币政策和對于資本市場的改革。

他表示,外資最終還是會選擇經濟狀況良好,以及在估值方面有升值空間的市場。從這些方面來看,A股相對而言是有吸引力的。而對于A股估值回歸的時間,他表示,總體來說需要看宏觀經濟狀況,以及市場環境改善。

穩健的貨币政策

會讓中國免于重蹈日本覆轍

一季度中國的GDP增長為5.3%,楊傲正表示,超預期的資料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但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恢複仍需要時間。

根據他的分析,就中國經濟GDP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來看,3月份,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加速增長至4.5%,是個不錯的數字,但是經濟是一個循環,循環需要時間。固定投資的積極影響需要時間才能傳導到消費和出口,之後這兩個數字才會出現顯著增長。同時,中國經濟增長的恢複也與國際需求挂鈎,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狀況在全球範圍而言相對較好,但是其他國家目前的經濟狀況都面臨困難。外部需求的疲軟會對出口帶來一些影響,也是合理的。

今年以來,市場有不少聲音探讨中國會不會走日本過去三十年的老路。對此楊傲正表示,中國的貨币政策會讓中國免于重蹈日本覆轍。

他分析表示,日本央行在過去這30年,尤其是前20年,貨币政策是高度不穩定的,基本追随美國。直到安倍上任之後,推動安倍經濟學,開始執行寬松貨币政策,甚至用負利率去刺激投資和消費。現在日本終于結束了負利率,回歸通脹,日本股票市場終于迎來一些投資。

“從這個方面來講,能讓中國免于陷入那種狀況的就是中國穩健的貨币政策。”楊傲正說道。

所謂的穩健就是逐漸調整,摸索掌握合适的次元讓通脹能夠達到一個比較好的狀态,同時經濟增長能夠達到比較好的态勢。在他看來,貨币政策是經濟中最根本、最核心的因素,影響着整個經濟循環的各個方面,包括進出口、經濟增長、工業出口、借貸成本、企業融資、房地産等領域。

對于目前市場有聲音表示LPR降得太慢,楊傲正卻持反對态度,他認為,如果LPR降得太快反而是一次性的刺激措施,很難持續,同時也不應該用貨币政策僅僅去實作經濟的短時間的修複,中國更追求長遠穩健的恢複。同時作為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改變利率政策,會帶來許多關聯影響。如果在利率政策方面做了太倉促的決定,或者說調整速度太快,很容易在某個領域引起泡沫化。

目前來看,全世界對于合理的貨币政策的了解标準是,能夠讓通脹率和經濟增長達到2%的目标。“目前中國央行的調控還是比較理性、良性和穩健的。雖然慢但是不會亂,基本上央行的貨币政策能夠讓經濟增長跟通脹回到2%,如果調控足夠的話,降息的幅度也不需要太大。”楊傲正說。

同時他強調,目前中國跟日本當時的環境也很不一樣,日本當年在泡沫爆破,尤其是進入通縮環境時,美國的貨币政策還是非常強的,利率達到10%以上。目前美國的利率在5%,看起來很高,但需要考慮目前美債的狀況,越高的利率意味着美國還債的成本也越高。

楊傲正認為美國會緊急降息,美國經濟有硬着陸的風險。他表示,基于曆史經驗來看,過去20年裡,能夠讓美國的利率回歸正常化的一直都是緊急降息。比如在2002年~2003年,2008年以及2020年,美聯儲都是在利率升到非常高之後突然降下來的,然後才讓兩年期跟十年期倒挂的美債利率正常化。到現在為止,兩年期跟十年期的倒挂都還沒有結束。從曆史上看,兩年期比十年期利率更高基本就代表經濟衰退,這種情況也被叫做死亡交叉。

降息也并不能改變這一狀況,隻是把交叉從上拖到了下,但交叉本身還是存在的,“也就是說市場還是一直認為短期的經濟要比長遠的經濟要好,短期的利率要比長遠的利率要好。”他列舉了1981—1984年石油危機時的狀況,并認為美國目前可能也面臨類似的情景,美國經濟有衰退硬着陸的風險。

如果未來美國經濟真的沒有辦法軟着陸,跟中國的貨币政策有什麼相關性?

楊傲正表示,美國經濟和中國的貨币政策息息相關,假設美國經濟沒有辦法軟着陸,利率又不能夠下調,可是長時間維持這個狀态,對于美國政府其實壓力還是非常大的。“從這個角度去看,中國債券資産就算是維持在2%附近,當美國利率慢慢下去的時候,它的優勢還是會重制。”

同時,他認為目前人民币的匯率可能對于去國外消費不利,但這可能有利于刺激國内消費和國内旅遊。随着國内旅遊和消費越來越多,資金能夠在國内循環,有助于經濟增長。

同時,人民币利率破7之後,一直維持在7.1~7.3的區間。楊傲正認為:“就算未來再向下跌破了7.3、7.4,也不會出現過度反應,因為整體來說中國央行的整個貨币政策的一個走向是穩健的,而且是符合目前經濟環境的。”

A股相對而言是有吸引力的

滬深300企業或率先受益于新“國九條”

同時他高度評價了中國在資本市場做出的改革。

4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的若幹意見》,涉及提高上市門檻、加大監管力度、推進中長期資金入市、深化改革開放等9個方面,被市場稱為新“國九條”。

楊傲正表示,中國不是第一個做這些資本結構優化的國家,用平均市淨率(PB)、市盈率(PE)、淨資産收益率(ROE)這些政策去刺激股票市場,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經過這一優化,過去一年,日經225指數直線上升。但他強調這些是企業的努力成果,不應該政策一出來,全部散戶就投錢進去。正确的順序是,政策出現之後,幫助企業提升自己的資本架構、财務狀況,讓企業更多地注重小股東的利益,注重分紅,注重ROE,注重研發投入,為小股東帶來真正的收益,吸引那些小股東去繼續投。“日股在破30000點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在那個區間來來回回浮動。日本是很長一段的時間隻用貨币政策進行調控,而沒有進行企業改革,直到2023年才開始改革的。A股剛開始就伴随着這樣的改革,會逐漸有起色。”

他認為,未來新“國九條”對市場的影響取決于兩個因素:第一個是宏觀因素,特别是貨币政策,因為企業要達到上述财務目标,包括ROE目标、PB的目标、股份回購的目标,少不了融資再投資。第二個是企業何時達到這些目标。

至于市場對此反應,楊傲正認為,滬深300會先受影響,因為滬深300體量大,散戶的占比應該會比較少。機構性投資和基金經理的投資,避免了散戶的小規模炒作造成的上漲後又下跌。是以如果滬深300企業按照新“國九條”去進行改,可以吸引到頭部資金跟外資的長期流入。問題就在于什麼時候達到政策目标,達到之後能不能長期保持。他強調,除了分紅之外,股份回購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據他觀察,包括日、韓在内的亞太地區的股市,在今年1、2月過後出現了顯著的資金淨流出,也普遍出現了下跌,且跌幅和力度都比A股要更明顯。“國際資金肯定是先要去看估值,去看回報率,最終決定資金應該是投哪個方向的。從這些角度看,A股相對而言是有吸引力的,當然他們會考慮風險,同時也會考慮機遇。中國的‘國家隊’也是一個有力且長遠的支撐。”

(本文已刊發于5月18日《證券市場周刊》,原标題為《穩健的貨币政策更利于中國發展,滬深300企業或率先受益于新“國九條”》。文中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