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挖老戲富礦,“尋夢·承澤”十周年再上新

作者:藝綻

日前,北京平劇院“尋夢·承澤”十周年新聞釋出會在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舉行。

深挖老戲富礦,“尋夢·承澤”十周年再上新

“尋夢·承澤”寓意“尋平劇繁榮之夢想,承前輩先賢之恩澤”。作為北京平劇院品牌項目,“尋夢·承澤”以尋根溯源、堅守傳統、緻敬先賢為主導思想,以挖掘、整理、上演傳統骨子老戲為工作内容,旨在探索平劇藝術的内生動力,培育新生代戲迷觀衆。自2014年至今,“尋夢·承澤”累計演出93場,共上演48部傳統骨子老戲。今年5月至12月,“尋夢·承澤”将在長安大戲院演出13場。5月25日和26日,經典劇目《珠簾寨》《白蛇傳》即将開唱,緻敬赓續的意味不言而喻。十年前,“尋夢·承澤”項目啟動時,演出的第一部作品正是《珠簾寨》。

深挖老戲富礦,“尋夢·承澤”十周年再上新

十年耕耘,北京平劇院領銜主演杜鎮傑、張慧芳與琴師艾兵、鼓師劉洋長期合作,讓“尋夢·承澤”在劇目挖掘、人才培養上取得了不俗成績,也收獲了許多戲迷觀衆的支援。老戲如同富礦,越挖越有,“平劇虛拟化的表演程式和技巧都以劇目為載體,越是挖掘,我越覺得這些技巧不能丢,所謂‘一出戲一個味,一個人一個樣’正是這個道理。”杜鎮傑說。他與張慧芳在項目創立之初便達成共識,挖掘老戲不能光看錄像,一定要跟老師學。“學好了才能見觀衆,我以一個新人的姿态來要求自己。”張慧芳說,與“尋夢·承澤”項目共同走過的十年,是她在藝術上不斷進取的寶貴十年。

深挖老戲富礦,“尋夢·承澤”十周年再上新

“尋夢·承澤”項目的演出足迹遍布全國,許多年輕觀衆是以與平劇結緣,為國粹的弘揚傳承注入了新鮮血液。他們成立了“杜兜兒”粉絲團,其中既有院校學生,也有來自各行業、各領域的佼佼者。“尋夢·承澤”十周年LOGO由粉絲團成員、設計師楊嗣濤設計,圖案中,“尋夢承澤”四字圍成一盞燈籠,同時組成數字“10”,象征“尋夢·承澤”十年來為平劇藝術照亮的一段路程。釋出會現場,杜鎮傑、張慧芳共同為LOGO揭幕,留下了藝術家與觀衆彼此奔赴的溫暖時刻。

深挖老戲富礦,“尋夢·承澤”十周年再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