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地演員同台,兩代演員傳承,《寶島一村》再度啟程即将來京

作者:藝綻

從2008年首次公演,到2010年首次到大陸演出, 再到如今,《寶島一村》已經走過了16個年頭。5月20日,“愛在這一村”2024《寶島一村》巡演釋出會在京舉辦,宣告該劇北京站将于7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血脈相連的兩地演員将攜手演繹關于“遷徙”與“愛”的故事。釋出會上,該劇編劇、導演賴聲川,演員代表屈中恒、馮翊綱、那維勳、司雯、馮钰鋼與現場觀衆分享了台前幕後感人故事。

兩地演員同台,兩代演員傳承,《寶島一村》再度啟程即将來京

“寶島一村是最後一個還亮着燈的眷村,《寶島一村》隻要演一次,台灣的眷村就活一次。”《寶島一村》講述了近代史上一次罕見的族群大遷徙:1949年,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受時代與環境影響遷徙到寶島,入住“眷村”。他們原以為這隻是一段短暫的旅居生活,卻逐漸發現歸家之日遙遙無期。他們從離家、想家、想回家,到最終接受“這裡就是家”,演繹出笑淚交織的人生故事。這是編劇王偉忠兒時生活的地方,這些故事也是他從上一代那裡聽來的真實經曆。2005年眷村要拆除時,王偉忠找到賴聲川一起收集整理出了二十五家人上百個故事,最終濃縮進了《寶島一村》的三家人中。

曆經16年,《寶島一村》風雨兼程走遍世界各地,這個大家庭裡有一群人一直都在,他們是台灣劇場精英屈中恒、馮翊綱和宋少卿。他們本身就是“眷村的孩子”,當年主動報名來演《寶島一村》,甚至還曾立下約定:“我們三家的家長都不能說‘不演’。”是以今年的演出,觀衆依然能看到原版主角傾情獻演原汁原味的“眷村故事”。

對于這些從小在眷村長大的台灣演員來說,在舞台上演繹自己親人的故事,感受極為深刻。劇中扮演“老趙”的屈中恒說:“《寶島一村》是我演藝生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沒有之一。很多時候在側台演戲都熱淚盈眶,沒有一出戲讓我有這種特别的感覺。”屈中恒還回憶起當年首次來北京演出《寶島一村》,正趕上北京下雪,“我們這些沒見過雪的南方人,都特别興奮,中場休息時就跑出來看雪。雖然冬天很冷,但觀衆給了我們很溫暖的感覺。首輪巡演最後一站還看到了雪,圓了我們所有人的夢。”

“我們在演我們上一代人,我們是為了上一代人的生命力傳承。”在劇中扮演“老朱”的馮翊綱回憶當年導演讓他扮演一個北方人的角色,他選擇了自己從小長大的“眷村”中聽得最多的山東方言,“十多年前,我是在努力演朱伯伯這個角色,現在年入花甲的我,已經活成朱伯伯了,這是非常美好的一種感受。”馮翊綱也很羨慕年輕演員的青春無敵,“我去年就說什麼時候我們能打破建制,混搭編組一下,果然今年願望就實作了!”

兩地演員同台,兩代演員傳承,《寶島一村》再度啟程即将來京

作為台灣年輕一代演員,那維勳也感覺“每次演《寶島一村》就像是回到了家”,這次對他的挑戰,是從演了300多場眷村第二代的大牛,變成要演第一代的人物李子康,“《寶島一村》演了這麼多年,就像一趟人生的列車,有人上車,也有人下車,但是車一直開着。我本來是‘站票’的,現在已經坐到’博愛座’了,需要去體會另一段人生”。

多年來,還有越來越多年輕演員不斷加入《寶島一村》這個大家庭,演了上百場眷村的故事。此次在劇中扮演趙嫂的司雯就是其中一位,她說:“各位老師都是我的偶像,我學生時代就在網上看了很多他們的作品。後來有機會接觸到他們,看到他們身上很多細節都值得我們後輩去學習。各位老師也給我們講述了很多真實的眷村故事,讓我們年輕演員多了很多人生感受。他們是我的人生目标,要把自己所愛延續一生。”讓年輕演員馮钰鋼感受特别強烈的是,有次演出完散場時,“一位老奶奶喊住我,說:‘小毛,你在演的是我們的故事。’當時我就覺得自己使命感倍增。期待自己和前輩們共同講好這個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曆史。”

兩地演員同台,兩代演員傳承,《寶島一村》再度啟程即将來京

釋出會最後,現場嘉賓共同點亮了《寶島一村》的“99号”門牌,正式宣告該劇2024巡演啟航,這個夏天将與全國各地觀衆見面,分享這個充滿愛與感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