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遊:鑽到鐵扇公主肚子裡後,悟空為何不趁機弄死她?

作者:寫字人
西遊:鑽到鐵扇公主肚子裡後,悟空為何不趁機弄死她?

孫悟空第一次去借芭蕉扇,鐵扇公主記仇,認為悟空害了他的兒子紅孩兒,是以一怒之下把孫悟空扇到了五萬裡路之外的小須彌山。

靈吉菩薩拿出了佛祖賜給他的定風丹,交給了孫悟空。有了定風丹,孫悟空就不用怕芭蕉扇了。果然,悟空再次找到鐵扇公主時,任憑鐵扇公主怎麼扇風,悟空都紋絲不動。

等鐵扇公主回屋裡後,悟空為了借得芭蕉扇,變作一個蟭蟟蟲兒,落在茶水裡。趁着鐵扇公主喝茶,悟空進入到了鐵扇公主的肚子裡。

在鐵扇公主的肚子裡,悟空折騰了幾下。鐵扇公主疼痛難忍,不得不交出芭蕉扇。不過,她其實交出的是假的芭蕉扇。

這裡有一個問題:明明都已經在鐵扇公主肚子裡了,為什麼孫悟空不折騰死她呢?這樣的話,悟空不就很容易拿到芭蕉扇了嗎?也就不會被鐵扇公主騙了。既然如此,悟空為何不弄死鐵扇公主呢?

這個問題,西遊影視劇的彈幕中,也有人問過。其實,一開始我在讀到這段時,也有這個疑問。但随着繼續閱讀,這個疑問就解決了。說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西遊:鑽到鐵扇公主肚子裡後,悟空為何不趁機弄死她?

其一,悟空愛惜名頭不肯做這樣的事

孫悟空保護唐僧取經,雖然一路上要對付很多妖怪,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那就是,盡量和妖怪正面單挑,不搞偷襲那一套。如此做法,才符合“好漢的名頭”,才是“好男人的做法”。

比如孫悟空和金毛犼交手,金毛犼打不過孫悟空,借口說肚子餓了,要回家吃飯。其實,他不過是想回到老窩裡,去拿自己的法寶紫金鈴。孫悟空知道他是要拿法寶,但還是答應了。

如果悟空不講究這些,直接就纏住金毛犼,一棒打死;又或者直接拿出來真正的紫金鈴,然後對付金毛犼。

對于女性,悟空更加愛惜名頭,不肯趁機下死手、比如七個蜘蛛精,當時她們在洗澡,悟空看到後原本可以趁機團滅,但悟空沒有這麼做。

行者道:“我若打他啊,隻消把這棍子往池中一攪,就叫做滾湯潑老鼠,一窩兒都是死。可憐!可憐!打便打死他,隻是低了老孫的名頭。常言道,男不與女鬥,我這般一個漢子,打殺這幾個丫頭,着實不濟。不要打他,隻送他一個絕後計,教他動不得身,出不得水,多少是好。”

其實對付妖怪,何必考慮那麼多呢?但孫悟空就是不願意這麼做,他愛惜自己名頭,不肯背後偷襲。不然的話,蜘蛛精早就被打死了。

西遊:鑽到鐵扇公主肚子裡後,悟空為何不趁機弄死她?

在對付青獅子時,悟空也是鑽到了他肚子裡。按理說,悟空可以趁機下死手,打殺青獅子,但悟空也沒有這麼做。

原來這大聖吃不多酒,接了他七八锺吃了,在肚裡撒起酒風來,不住的支架子,跌四平,踢飛腳,抓住肝花打秋千,豎蜻艇,翻根頭亂舞。那怪物疼痛難禁,倒在地下……大聖雖英雄,甚為唐僧進步,他見妖魔哀告,好奉承的人,也就回了善念,叫道:“妖怪,我饒你,你怎麼送我師父?”

最明顯的,還是孫悟空對付老鼠精。當時,悟空也鑽入老鼠精的肚子裡,但他沒有趁機折騰死老鼠精,隻是讓老鼠精放了唐僧而已。

行者在他肚裡聽見說時,隻怕長老慈心,又被他哄了,便就輪拳跳腳,支架子,理四平,幾乎把個皮裝兒搗破了。那妖精忍不得疼痛,倒在塵埃,半晌家不敢言語。‘

擔心妖精死了,悟空還故意松了松手。可見悟空不是“趁你病,要你命”的人,他是個光明磊落的漢子,不肯用這麼下三濫的手段弄死妖精。

也正是以,是以悟空雖然鑽到了鐵扇公主的肚子裡,但卻不肯趁機下死手。不然的話,鐵扇公主真就被他弄死了。

西遊:鑽到鐵扇公主肚子裡後,悟空為何不趁機弄死她?

其二,悟空需要鐵扇公主交出芭蕉扇

悟空之是以鑽到鐵扇公主的肚子裡,目的就一個,就是要拿到芭蕉扇。而芭蕉扇在哪裡?如何使用?這些問題,還得問鐵扇公主。畢竟,芭蕉扇是法寶,不是說用就用的東西。

行者道:“拿扇子我看了出來。”羅刹即叫女童拿一柄芭蕉扇,執在旁邊。行者探到喉嚨之上見了道:“嫂嫂,我既饒你性命,不在腰肋之下搠個窟窿出來,還自口出。你把口張三張兒。”那羅刹果張開口。

試想,如果悟空折騰死了鐵扇公主,那麼他還怎麼拿芭蕉扇呢?難不成,等鐵扇公主死了,悟空再出來翻找芭蕉扇?那顯然不可能啊。

其三,悟空還要看大哥牛魔王的面子

悟空其實很重視兄弟情義,至少和他結拜為兄弟的牛魔王,他就很尊重。在火雲洞跟前,得知紅孩兒是牛魔王的兒子後,悟空首先就表現得很高興。

衆神道:“說起他來,或者大聖也知道。他是牛魔王的兒子,羅刹女養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煉成‘三昧真火’,卻也廣大神通。牛魔王使他來鎮守号山,乳名叫做紅孩兒,号叫做聖嬰大王。”行者聞言,滿心歡喜。

因為孫悟空沒有做過對不起牛魔王的事,即便他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牛魔王沒有去看過他,他也不介意。是以,得知紅孩兒是牛魔王的兒子後,他就很高興,還對八戒說,師父肯定沒事。

行者道:“你怎麼這等量人?常言道‘一葉浮萍歸大海,為人何處不相逢’,縱然他不認親,好道也不傷我師父。不望他相留酒席,必定也還我個囫囵唐僧。”

顯然,孫悟空還顧及到了牛魔王的情面。在對付鐵扇公主時,悟空也是如此。

那羅刹心痛難禁,隻在地上打滾,疼得他面黃唇白,隻叫“孫叔叔饒命!”行者卻才收了手腳道:“你才認得叔叔麼?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饒你性命。快将扇子拿來我使使。”

這裡,孫悟空說得很清楚了,若不是看在牛魔王的面子上,估計還真能把鐵扇公主弄死。就算悟空不在肚子裡折騰死她,也可以出來後打殺她。

西遊:鑽到鐵扇公主肚子裡後,悟空為何不趁機弄死她?

其四,鐵扇公主有原型人物她不能死

你有沒有發現,鐵扇公主有點奇怪?奇怪在哪裡呢?在于她本身。是啊,牛魔王本身是牛,鐵扇公主本身是啥呢?他既不是天上的神仙下界,也不是什麼動物成精。

要想查明鐵扇公主的身份,就得往前追溯,從源頭上說起。

鐵扇公主的形象,源于鬼子母、羅刹女和鐵扇妖。

鬼子母本來是佛教人物,唐代義淨和尚所著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鬼子母因前生有惡願,是以今世為惡。她生了500個兒子,最小的叫愛兒,最為鬼子母喜愛。後來,鬼子母恃強吃小孩,有時候連孕婦都捉去吃了。衆人無奈告知佛祖,佛祖就讓人把愛兒捉了,扣在缽内。佛祖告訴鬼子母:你有500個兒子,少了一個就很傷心。那些人家原本就一兩個孩子,還被你吃了,他們得多傷心?佛祖的話打動了鬼子母,于是她和兒子從此皈依了佛祖。(這也是紅孩兒故事源頭)

這個故事,在元代時就已經被寫進了雜劇《西遊記》中。明代還有各種版本的《揭缽圖》,畫的就是這個故事。

說完了鬼子母,來看看羅刹女。羅刹女的故事源于元雜劇,她本來在天界為仙,但是地位很低,負責執幡而已。

龐婆,你是上界執幡羅刹女。鳳毛,你是善才童子。你一家兒都不如女孩兒靈兆,乃是南海普陀落伽山七珍八寶寺,号元通,名自在觀音菩薩。——《龐居士誤放來生債》

所謂幡,是一種長條形旗子。可見羅刹女在上天地位不高,或許隻是一個侍女。

西遊:鑽到鐵扇公主肚子裡後,悟空為何不趁機弄死她?

再看元雜劇《西遊記》中的鐵扇妖。

元代楊景賢在雜劇《西遊記》中寫到了鐵扇妖。鐵扇妖本是風神,在天上為仙。有一次她喝醉了酒,與王母發生争吵。一怒之下,鐵扇妖反下天宮,做了妖怪。明明是風神,為何卻叫鐵扇妖呢?原來是因為她有一柄鐵扇。

山東邊有一女子,名曰鐵扇公主。他住的山,名日鐵嵯峰。使一柄鐵扇子,重一千餘斤,上有二十四骨,按一年二十四氣,一扇起風,二扇下雨,三扇火即滅,方可以過。——元雜劇《西遊記》第十八出

也就是說,《西遊記》中的鐵扇公主,其原型是鬼子母、羅刹女和鐵扇妖。吳承恩把鬼子母對小兒子的感情,融入了鐵扇妖的身體,這才構成鐵扇公主。是以,《西遊記》中的鐵扇公主,有芭蕉寶扇,也叫羅刹女,又很愛紅孩兒。

正因為鐵扇公主有原型人物,而且不管是鬼子母、羅刹女還是鐵扇妖,最後都沒死,尤其是鬼子母,還皈依了佛祖。

最後,西遊記也寫了鐵扇公主結局,就是在緻敬鬼子母。

那羅刹接了扇子。念個咒語,捏做個杏葉兒,噙在口裡,拜謝了衆聖,隐姓修行,後來也得了正果,經藏中萬古流名。

隻能說,鬼子母這個原型人物太厲害了。鐵扇公主能得正果,也正是因為鬼子母的緣故。是以,作者也不能寫孫悟空弄死鐵扇公主,不然就破壞了原型人物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