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展覽線上‖心印—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特展線上欣賞(一)

作者:IAEN藝展網
展覽線上‖心印—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特展線上欣賞(一)
展覽線上‖心印—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特展線上欣賞(一)
展覽線上‖心印—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特展線上欣賞(一)

丁科 《南柯夢,遽如許》 140×85cm 水印木刻 2023

作品簡介:在舒展的線性結構與大面積放空又含蓄的色塊中,加入極為微小的由拳刀雕刻出的變化和 細節。冷色包圍的中心暖色如同火光,表現在冷靜包裹中的不安感。兩側黑色塊阻斷作品内部向外延伸的寫實語言的塑造傾向,使其在邊緣戛然而止,意在使 着色處的隆起與凹陷更顯突兀,凸顯畫面内容所展現出的空幻。标題“南柯夢,遽如許”是讓人有“這也許是一朵綻放在南柯夢中的空幻之花”之感後觀者抑 或作者的喃喃低語。

展覽線上‖心印—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特展線上欣賞(一)

董亞媛 《尋山》 77×100cm 水印木刻 2013

作品簡介:董亞媛在水印木刻這一古老的手藝中展現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尋山》等作品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東方哥特風格。她認同材料本身的意圖,以敬畏和謙卑對待水印木刻的特性,并嘗試對其固有的語言進行激活和拓展 她那些充滿情緒力量的版畫作品,不僅成功表達了自己獨特的心理經驗,而且出色诠釋了古中國 的“天人同構”觀念。

展覽線上‖心印—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特展線上欣賞(一)

李瑩 《YOU KNOW》 120×90cm 水印木刻 2023

作品簡介:一個人的成長環境終會像母體一樣,喚醒自己走向回歸。而這種回歸,不是簡單的模仿再造,更不是沒有思考的形式創新。如何将傳統繪畫中崇高與獨立的精神氣質,借助适合想象力的版畫語言,給予适合的個人表達,這或許可以幫助我們較為準确地去了解并欣賞李瑩所呈現的版畫世界。

展覽線上‖心印—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特展線上欣賞(一)

李文翔 《兩隻老虎》 240×240cm 水印木刻 2022

作品簡介:人們對于複數的追求是一種貪婪的表現,因為自己内心的不滿足,加上愛美的事物,表現出的一種強烈的欲望。 用于展現自己的地位,其原型能将它歸類為人的嫉妒。

其實複制的内含就是為了尋求平等公平的機會,在毫無複制的年代,人們壓抑自己的欲望,克己複禮的以勞動的痕迹換得尊重,但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陷阱,意義在于擷取金錢多寡的數量,來奠定内在的富足。從此以後複制的病毒擴散到各個領域階級内,沒有治愈的方法于是全都淪陷,這是壞的一面,而好的一面是複制形成的時尚流行的體系帶來奢華的體驗感,工業革命是複制的一大助因,人力如同解放了,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荒誕的思考。

這并非是複制的本意或最終目的,隻是當所有人發現它有了生命就有了恐慌,荒誕的真認為事實就是如此。而兩隻老虎,或是後面被糾正成兩隻獅子,就像兒歌《兩隻老虎》一樣真奇怪。

展覽線上‖心印—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特展線上欣賞(一)

尚友錄 《22-7-9.8》 104.5X89.7cm 水印木刻 2022

作品簡介:《生産》系列作品是用水印版畫的方式複制非關聯的現成圖像(這些圖像主要源自英國攝影師瓊·泰倫特所著《新聞、圖檔和公關攝影》一書)。

這件作品從表面上看展現着對物的強制性規定、對審美經驗的依賴、以及對線性和秩序的追求。但事實上,在這裡水印版畫中的偶然因素以一種更為突出的方式揭示着物的實在性、非關聯的圖像意味着對線性和秩序的拒絕、複制則是排除審美經驗的手段。可以說,它看似呈現為“機械體”,實則指向“有機體”。

展覽線上‖心印—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特展線上欣賞(一)

邵蓓豔 《綠水青山—春分》 120×90cm 水印木刻 2020

作品簡介:多年來,我一直緻力于水印版畫的創作與探索,在傳承與創新中尋求自我特色的個性語言。我的作品源于我對南方山水的熱愛。我所生活的城市杭州除了有美麗的西湖,周邊還有連綿起伏的山丘,山上植被茂密,山間小路蜿蜒,還有一片片的茶園點綴其中,星星點點都是我創作的靈感,是我畫面構成的元素。

展覽線上‖心印—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特展線上欣賞(一)

張茜 《刺桐》120×50cm 水印木刻 2022

作品簡介:在我看來,藝術創作不是可以被簡單量化的精巧資料實驗,它必須綜合了創作者從過去到現在以來的各類經驗,并被一股腦地傾瀉于作品之中。《刺桐》是我近一年來作品中少見的具有明确顔色傾向的畫作,它誕生于機緣巧合下,印制完成的時間非常短,是長期積累畫面中的流動性能量,在靈感一瞬間降臨的呈現。

展覽線上‖心印—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特展線上欣賞(一)

張冠一 《禮拜日的霓虹教堂》 98×66cm 水印木刻 2022

作品簡介:在《禮拜日的霓虹教堂》中,我延續了《鑒觀之莊周夢蝶》的基本手法,将主題相關的隐喻意象如霓虹商業街、應援現場、櫥窗模特等以空間重構的方式組合起來,用裝置式的畫面結構表達對現代都市信仰物質化的思考:教堂作為宗教信仰的場所在周日容納信徒進行禮拜,現代人則将周日傳遞各種消費、娛樂場所,“娛樂至死”、商品拜物教成為了新的信仰,商業街、LIVE HOUSE等在衆多現代人的精神生活中也成為了教堂般的存在,焦慮、迷失以及巨大的生存壓力等共同促成了這一現象的綿延。

展覽線上‖心印—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特展線上欣賞(一)

周志奮 《無英雄時代II 》120×84cm 水印木刻 2023

作品簡介:周志奮作品中充滿以夢為馬的精神寄托,投射或映疊出他個人這匹人間之馬,來抒發自己的青春情懷及遠大抱負。他的才華盡情濃縮在馬的意象上,畫面表現出的委婉,深沉,恰是他性情的流露,内斂而對自己藝術前途充滿了期待。

展覽線上‖心印—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特展線上欣賞(一)

曹歐 《“戲“山水-機械制造 》45×60cm 水印木刻 2019

作品簡介:“戲”山水這系列創作,這組作品延續并拓展了“重構山水”的表現手法—扁平化的風格,但這組作品我每幅都加了些叙事性内容進去,讓每幅作品不是純粹的風景表現,而是在作品裡可以找到一些故事或者說趣味點。是以畫面出現了文字、人物、動物、房子等等不同僚物内容,最終的想法是表達當今生活狀态下的山水文化與人們自身的多重關系—人們對山水自然的遊玩.保護.占有.剖析.破壞等等。人們對于山水自然的關系是這種經常轉換的關系,這種轉換可能是人們不同的需求造成的。是以,希望觀畫者看到這組作品能夠對周圍山水自然的關系有更深層的思考。

展覽線上‖心印—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特展線上欣賞(一)

符幸寒 《時間的形态》 117x72cm 水印木刻 2021

作品簡介:我選擇的是從媒介與印痕視角切入的對水印木刻創作過程的實驗和探讨。我試圖盡量保持兩種作品創作的同步,在水印木刻作品和綜合媒介作品中發現一些創作思維上的共同點和參照點,并通過實驗,聚焦和放大某些媒介特性來探讨其對版畫印痕語言的影響。

展覽線上‖心印—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特展線上欣賞(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