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醫大師朱良春:治療老年癡呆症經驗

作者:廣東中醫藥
國醫大師朱良春:治療老年癡呆症經驗
國醫大師朱良春:治療老年癡呆症經驗

▲朱良春 國醫大師(1917.8-2015.12)

朱良春,首屆國醫大師,曾任南通市中醫院主任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教授。現将其治療老年癡呆症經驗,介紹如下,以飨同仁。

老年癡呆症的分型

老年癡呆症臨床上主要分為3型。

混合型癡呆:指既有老年性癡呆,又有血管性癡呆或其他類型的癡呆。

血管性癡呆:指以癡呆為主要表現的腦血管病。一般在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基礎上,伴有反複腦血管意外發作,包括多發性梗死或小出血竈所緻的老年癡呆分類。

老年性癡呆:在病理群組織學改變方面為彌漫性大腦皮質萎縮,神經細胞顆粒空泡變性,腦出現神經纖維纏結和老年斑。是以進行性癡呆為主的大腦變性疾病分類,是癡呆中常見的一種疾病。

對老年癡呆症的認識

腦是神明功能産生的起源地,是産生神明的實質性髒器,又稱“元神之府”。但腦的神明功能正常發揮與身體的五髒功能密切相關,尤其是一要依賴于強盛的心功能,因為“心主血脈”,心的功能正常,血脈就能通暢,血液就能充分營養大腦;二要依賴于充足的腎精,隻有腎精的充足,才能化生腦髓,心腎功能正常使腦細胞不緻過多凋亡而出現腦萎縮。當然消化吸收功能的好壞會影響到氣血和腎精的化生,肺髒和肝髒功能的正常與否會對各種精神症狀如幻覺、幻想、夜間遊動、對鏡自語等産生影響,是以中醫認為老年性癡呆的發生與五髒的化生氣血,腦髓的功能都有密切的關系,尤以心和腎的功能是否正常更加相關。當然這裡說的是中醫概念的心髒和腎髒,與西醫在概念上是有一定差別的。

國醫大師朱良春:治療老年癡呆症經驗

對老年性癡呆的研究,雖然現代醫學已經達到分子水準,然而在治療上仍沒有理想的延緩病情發展的辦法。目前中醫研究認為,老年性癡呆主要與肝腎虧虛、髓海不足、脾腎兩虛、心肝火盛、痰濁阻竅和氣滞血瘀等有關。

當老年性癡呆患者出現健忘、表情淡漠、反應遲鈍、懶語、靜則嗜睡、音低、易驚、面色少華、左寸沉弱或濡或浮大而虛這些症狀表現時,屬于心氣不足類型,應用調補心氣的方法;而出現健忘、行動遲緩、動作遲鈍、操作錯誤、語失流暢、頭傾背曲、兩便難控、尺脈細弱這些症狀表現時,屬于腎精虛衰類型,應用補益腎氣為主的方法。

病因病機及治則

癡呆病理程序雖有所不同,但其結局為腦細胞萎縮。“腦為髄之海”,而“腎主骨生髓”,其病變之症結中心,則為“腎虛”。根據姚培發等對20歲以上的235例人群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兩性從30歲起已有一定的腎虛百分率,40歲以上組可達70%以上,老年齡組腎虛百分率随年齡增加呈遞增現象。還發現,70歲以上常人腎虛率占95%。陳慶生對94例90歲以上健康老人五髒功能做了初步分析,發現全部對象均有不同程度的腎虛表現,腎虛率占100%。

由此可見,老年人均有腎虛的存在。腎既虛,則氣化無源,無力溫煦、激發、振動髒氣,“腦髄漸空”,使髒腑、四肢百骸,失其濡養,進而出現三焦氣化不利,氣機升降出入失常,血失流暢,脈道澀滞,而緻血瘀。是以老年癡呆症的主要病因,是年老腎氣漸衰。腎虛則髄海不足,髒腑功能失調,氣滞血瘀于腦,或痰瘀交阻于腦竅,腦失所荞,導緻智能活動障礙,腦力心思為之擾亂,而成癡呆。

國醫大師朱良春:治療老年癡呆症經驗

中醫的腎是對下丘腦-垂體-靶腺之神經、内分泌、免疫、生化代謝等生理病理的概括。腎虛是以神經、内分泌紊亂為主的機體内環境綜合調控機能的障礙。這些障礙既導緻衰老的出現,也是血瘀的根源。腎虛可促進血瘀的發生發展,血瘀又加重腎虛的病情,二者互相影響,互為因果。是以,老年癡呆症的病因病機,是腎虛為本,血瘀為标,虛實夾雜,本虛标實。是以益腎化瘀法是治療老年癡呆症的主要法則,據此治療本病,頗為應手。

醫案舉例

張某某,男,時年66歲。1993年5月4日初診:原有高血壓史,經常頭眩、肢麻,近年來記憶力顯著減退,頭目昏眩,情緒不穩,易于急躁沖動,有時又疑慮、消沉,言語欠利,四肢困乏,腰酸,行走不爽,經常失眠。血脂、血壓偏高。CT檢查示:腦萎縮、竈性梗塞。診為“腦血管性癡呆”。苔薄膩,舌襯紫,舌尖紅,脈細弦尺弱。

診斷:(腎虛肝旺,痰瘀阻竅型)呆病(西醫稱為腦血管性癡呆)。

治則:益肝腎、化痰瘀、慧腦竅。

方藥:枸杞、菊花各10g,天麻10g,地龍15g,生、熟地各15g,丹參15g,赤、白芍各10g,桃仁、紅花各10g,大棗、柏子仁各20g,制膽星8g,仙靈脾15g,炙遠志8g,桑寄生20g,生牡蛎20g,甘草4g,10帖,每日1帖煎服。

1993年5月15日二診:藥後頭眩、肢麻、失眠均見輕減,自覺言語、行走較前爽利,情緒有所穩定,記憶力略有增強,甚感愉快,并能積極配合體育鍛煉。苔薄,脈細弦。前法繼進之。上方加益智仁10g,繼進10服。

1993年5月24日三診:諸象均趨好轉,遂以上方10倍量制為丸劑,每服6g,每日3次,持續服用以鞏固之。

半年後随訪:一切正常。

按:本例系“腦血管性癡呆”之輕者,故收效迅速,如重症需耐心堅持服藥,并适量運動,如太極拳、散步等,言語疏導,改善生活環境,使之心情舒暢,消除孤獨和疑慮,适當增加高蛋白、低脂肪之飲食,并多吃蔬菜、水果,是有利于康複的。

腎虛血瘀證是老年病的病理基礎,是以益腎化瘀法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法則。因為補腎藥是通過調節“腦-髓體軸”而發揮作用的,能使腦功能改善和恢複。據宮斌氏實驗,補腎中藥可通過調整神經遞質含量、神經遞質受體數量,促性腺及性激素含量,單胺氧化酶(MA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含量而産生明顯的延緩腦組織衰老的作用。梁曉春等實驗證明,補腎方既能增強自由基清除劑如SOD活性,也能降低過氧化脂質代謝水準,以減少自由基堆積對細胞、組織的損害。

本例處方中枸杞子、地黃、白芍、桑寄生、仙靈脾、益智仁等均有補腎作用,其他如人參、山萸肉、何首烏、山藥、菟絲子等,亦可選用。活血化瘀藥物能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形成,調節細胞代謝和免疫功能,促進組織修複和抗炎。具體地說,它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成分和微循環,增加全身組織、器官血流量,特别是增加腦組織血流和營養,進而改善和延緩腦的衰老,提高其功能。

國醫大師朱良春:治療老年癡呆症經驗

▲柏子仁

本例處方中之地龍、丹參、赤芍、桃仁、紅花都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其他膽星息風化瘀;遠志補心腎、甯神志、化痰滞;菊花清肝明目,止頭痛眩暈;龍牡鎮攝肝陽,甯心安神;大棗、柏子仁甯心安眠,這些藥物均有助于症狀之改善,利于癡呆之恢複。天麻長于息風鎮痙,善治頭痛眩暈,《神農本草經》謂其“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唐甄權《藥性論》稱其能治“癱瘓不随,語多恍惚,善驚失志”,《開寶本草》更指出它“利腰膝,強筋力,久服益神”,對老年癡呆症是既治标,又治本的一味佳藥。

臨床還需因證制宜,氣虛者可重用黃芪、黨參;陰虛者加石斛、麥冬、龜闆;躁狂風動者加羚羊角粉、靈磁石;火旺者加生大黃、黃連;脾虛納呆者加白術、山藥、木香等,随症損益,始奏佳效。朱良春在上世紀70年代初曾制訂“健腦散”,原為腦震蕩後遺症而設,因其有健腦補腎、益氣化瘀之功,後來移治老年癡呆症,亦奏佳效。

所用處方:紅人參15g,地鼈蟲、當歸、枸杞子各20g;制馬錢子、川芎各15g,地龍、制乳香、制沒藥、炙全竭各12g;紫河車、雞内金各24g;血竭、甘草各9g。上研極細末,每早晚各服4.5g,開水送服,可連續服2~3月。其中馬錢子,又名番木鼈,有劇毒,其炮制得當與否,對療效很有影響。一般以水浸去毛,曬幹,放在麻油中炸,但是油炸時間太短,則呈白色,服後易引起嘔吐等中毒反應;油炸時間過長,則發黑炭化,以緻失效。是以在炮制中,可取一枚用刀切開,以裡面呈紫紅色,最為合度。■

鄭重申明:

由于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适用于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贻誤病情。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内容整理自:《中國中醫藥報》2021年3月22日第五版,本文摘自1996年首屆國際中醫腦髓學會大會朱良春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