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三思竟為武則天寵臣牽馬?楊國忠竟能陷害太子,導緻百人被害?

作者:雪憶柔
武三思竟為武則天寵臣牽馬?楊國忠竟能陷害太子,導緻百人被害?

外戚列傳

《新唐書·外戚列傳》共一卷,記載了十幾位外戚,本書選取武三思、楊國忠為代表。

 善于逢迎的武三思

武三思(?—707年),并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人。女皇武則天的侄子,官至宰相。

武三思曾因父親獲罪,被流放到遠地,直到姑姑武則天掌管大權後,才被召回京城,受到重用。武三思資質平庸,但在武則天的庇護下,一路高升至兵部、禮部尚書。

690年,武則天稱帝,開始大封武姓宗族為王,武三思被封為梁王,并擔任宰相。武則天對他很是喜歡和信任,多次親自到他的府上,給予豐厚的賞賜。

武三思擅長逢迎。當時,武則天寵信薛懷義、張易之、張昌宗等人,這些人深為朝臣所不恥,而武三思卻能屈尊降貴地奉承他們。每次薛懷義騎馬出宮,身為宰相的武三思毫不避諱别人的眼光,一會兒幫他扶馬鞍,一會兒幫他握缰繩,還不忘叮囑:“薛師傅多加小心!”不知道内情的人,會誤以為他是個奴仆。

武三思竟為武則天寵臣牽馬?楊國忠竟能陷害太子,導緻百人被害?

武三思對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也是百般讨好,不僅盛贊張昌宗有仙人的儀态和氣度,甚至引導朝臣寫詩贊美他的非凡之姿。若是張氏兄弟騎馬,武三思就緊緊尾随馬後;若是張氏兄弟坐車,武三思就親自駕馬,揮鞭吆喝。

早年,武則天将太子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李顯和武三思這對姑表兄弟親上加親,成了兒女親家。705年,宰相張柬之擁戴李顯在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紫薇城發動兵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

唐中宗将武三思看作知己,視為心腹,對他十分信任,武三思更加得寵。中宗為人中庸,缺少帝王的決斷,妻子韋皇後則積極參與朝政。武三思對韋皇後阿谀奉承,兩股勢力成為朝堂上強大的政治力量,左右朝政,大肆殘害忠臣。

武三思竟為武則天寵臣牽馬?楊國忠竟能陷害太子,導緻百人被害?

韋皇後野心勃勃,武三思心懷鬼胎,兩人試圖聯手廢黜皇太子李重俊。武三思讓兒子慫恿安樂公主,請求中宗冊封她為皇太女,以便在将來繼承皇位。武三思的一系列行為讓李重俊感到了威脅,707年,李重俊調集羽林軍,集結對武三思心懷不滿的官員,假傳聖旨,闖入武三思的府邸,殺掉了武三思和武崇訓。

武三思死後,中宗為他舉哀,甚至廢朝五天。唐中宗的弟弟唐睿宗繼位後,認為武三思是奸逆之臣,劈開他的棺椁,夷平他的墓地。武三思德不配位,最終自掘墳墓。

武三思竟為武則天寵臣牽馬?楊國忠竟能陷害太子,導緻百人被害?

禍亂朝綱的楊國忠

楊國忠(?—756年),本名楊钊,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省永濟市)人。武則天寵臣張易之的外甥,楊貴妃的堂兄,官至宰相。

年輕時的楊國忠不學無術,嗜酒好賭,親戚朋友都很鄙視他。後來發憤參軍,表現優異,得以擔任小官。堂妹楊玉環得到唐玄宗的恩寵,被冊封為貴妃,楊貴妃的三個姐姐是以得勢,楊國忠也開始飛黃騰達。因為升遷太快,行為舉止散漫,朝中大臣都對他嗤之以鼻。

楊國忠在京城長安立足之後,借助楊氏姐妹得寵的優勢,揣度聖意,投其所好,漸漸得到了唐玄宗的信任。玄宗每年十月都會陪同楊貴妃駕臨華清池,而楊國忠和三位姐姐的府宅相接,五家人往往列隊共同出行,楊國忠在前引路,耀武揚威。玄宗還經常到這幾家做客,楊國忠就安排好酒宴歌舞、珍馐珠寶,令晚年貪圖享受的玄宗非常滿意。

武三思竟為武則天寵臣牽馬?楊國忠竟能陷害太子,導緻百人被害?

得到了皇帝的青睐後,楊國忠開始千方百計地巴結權臣李林甫。李林甫因為在冊立李亨為太子一事上沒有功勞,怕日後會有隐患,開始謀劃除掉太子。楊國忠在李林甫的暗示下,先誣陷太子妃的兄長勾結邊境統帥,欲立太子為帝,而後誣陷太子的妃嫔及家人,導緻數百家被殺。楊國忠借助李林甫的關系,肆意放縱,為非作歹。

751年,玄宗下旨攻打南诏(今雲南省大部),楊國忠趁機舉薦主将,結果導緻全軍覆沒。貪圖軍功的楊國忠非但沒有據實上報朝廷,反而僞造戰功。第二年,李林甫病逝,楊國忠接替他成為首席宰相,開始大權獨攬。

兩年後,楊國忠又派數萬兵馬攻打南诏,結果主将受敵引誘,戰死沙場,再次戰敗。楊國忠故技重施,向朝廷上奏了捷報。兩攻南诏,損失慘重,楊國忠卻置之不顧,朝堂沒有一個人敢就此事多嘴。

武三思竟為武則天寵臣牽馬?楊國忠竟能陷害太子,導緻百人被害?

有一年,唐玄宗安排楊國忠選拔官員,楊國忠在自己的私宅展開了注冊、登記、任職等一系列流程,所有事項、名單都決定好之後,叫上相關官員到官署唱名公布,僅一天就完成了所有工作。楊貴妃的三個姐姐坐在珠簾後面,指名道姓地嘲笑來往任職的官員,使得選拔官員這等大事毫無嚴肅性可言。

事後,奉承楊國忠的人竟然在尚書省南邊給他立碑,歌頌他選拔英才的能力。楊國忠由此把握了選官大權,其他部門都插不上話。

後來,胡将安祿山成為玄宗信任的寵臣,他對楊國忠頗為不服,楊國忠便經常向玄宗告狀,直指安祿山有謀反之心。玄宗隻當這是将相不和,并未放在心上。自此,楊國忠和安祿山開始針尖對麥芒,暗中較勁。

武三思竟為武則天寵臣牽馬?楊國忠竟能陷害太子,導緻百人被害?

楊國忠任宰相後導緻政治腐敗,民怨沸騰。安祿山便以讨伐楊國忠為名,發起了叛亂。756年,叛軍攻陷潼關(今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境内),長安危在旦夕,玄宗倉皇逃往蜀地(今四川省)避難。

行軍到達馬嵬驿(今陝西省興平市境内)時,酷暑之下,饑餓疲憊的将士們拒絕前行,太子李亨借機煽動士兵們,稱楊國忠是這場叛亂的罪魁禍首。恰好此時,有數名吐蕃使者向楊國忠讨飯吃,被激怒的士兵們立即将他們包圍起來,大喊道:“楊國忠與吐蕃謀反!”将楊國忠亂刀砍死。

楊國忠利用楊貴妃的關系,官運亨通,平步青雲,最終卻因為跋扈貪婪,專橫擅權,落得千古罵名。

本文節選自《二十四史馬上讀,國文曆史都進步》——第九冊《新唐書》,官方唯一授權釋出,歡迎持續關注。

武三思竟為武則天寵臣牽馬?楊國忠竟能陷害太子,導緻百人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