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部善惡交織的悲劇史詩

作者:鷹哥19

《巴黎聖母院》作者:維克多·雨果

一部善惡交織的悲劇史詩

​ 今天我們要講的書,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巴黎聖母院》。

2019年4月,巴黎聖母院意外起火,這座曆來被視為法國甚至是歐洲文化地标建築的損毀,讓世界各地的人惋惜不已。不久後,巴黎聖母院的重建工作啟動,有消息稱,被燒毀的塔尖将會按照原樣進行重建,這給了大衆一些安慰。

人類社會的發展,幾乎總是以新事物的興起和舊事物的衰落為特征,現代往往戰勝傳統。然而,在文化和文明的領域,這種線性的進步觀并不是總是适用的。

實際上,許多古建築作為文化的載體,恰恰需要盡可能地保持原貌,以免被時代的洪流所沖刷、湮沒。

早在19世紀,鐘愛巴黎聖母院的大作家維克多·雨果就持有這樣的觀點,他多次強調保護曆史遺産的重要性,在《巴黎聖母院》一書中,他特地辟出一卷,詳盡地描述了十五世紀的聖母院與巴黎,他将聖母院視為“偉大的石頭交響樂”,對古典建築因時間、戰争和人而遭破壞感到遺憾。

維克多·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小說家之一,他善于将時代背景與浪漫的想象相結合,書寫精彩的傳奇故事。《巴黎聖母院》一書的創作靈感,就是來自于雨果在聖母院的牆壁上發現的一串希臘字母,而這串字母翻譯過來就叫作“命運”。

《巴黎聖母院》代表了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最高成就,故事以15世紀的巴黎為背景,通過描繪聖母院周圍的衆生相,展現了當時社會的光明與黑暗,美與醜、善與惡的鮮明對比,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縮影。

好,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随雨果一起進入十五世紀的巴黎,去見識那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狂人節的狂歡之夜

1482年1月6日,整個巴黎熱鬧非凡。這是基督教的主顯節和狂人節合而為一的隆重日子,按照傳統,要在河灘廣場上點燃節日篝火,在司法宮大廳表演宗教戲劇。其中,河灘廣場更為人聲鼎沸,因為美麗的吉普賽女郎愛斯梅拉達正在這裡賣藝。

愛斯梅拉達身姿輕盈,面容俏麗,她踩在一張破舊的波斯地毯上翩翩起舞,顯得光彩奪目。圍觀的人都被她的舞姿打動,為她熱烈喝彩。

在一衆贊賞的态度中,隻有兩個人表現出了敵意。第一個是住在河灘廣場上石屋裡的隐修婆,她對吉普賽人深惡痛絕,因為她年幼的女兒就是被吉普賽人拐走的。絕望之下,她主動選擇住進石屋苦修,一住就是十多年。

每次愛斯梅拉達經過,隐修婆都會大聲咒罵,對于愛斯梅拉達的表演,她當然也說不出好話。

第二個對愛斯梅拉達有敵意的人,是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他的名字叫克洛德。克洛德出身貴族家庭,早早投身神學領域,并在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副主教。多年來,他埋首書本,恪守清規戒律,活得理性而正直。

不僅如此,克洛德還收養了一個名叫卡西莫多的孩子。卡西莫多天生殘疾——獨眼、駝背、羅圈腿,大概四五歲時被人丢棄在河灘廣場。克洛德湊巧路過,對他産生了憐憫之心,将他帶回了聖母院。卡西莫多長大後,成為了聖母院的敲鐘人,唯一愛着的人就是養父克洛德。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品行端正、與人為善的副主教,卻突然開始故意針對吉普賽女人。他要求主教頒布指令,禁止吉蔔賽女人到河灘廣場上跳舞。不過,狂人節的狂歡儀式上,這些表演并沒有被禁絕,愛斯梅拉達跳舞時,克洛德也在現場。

克洛德對愛斯梅拉達,并不隻是單純的厭惡,實際上,他是因為愛上了愛斯梅拉達,不知該如何自處。

作為一個有着正常情感需求的人,克洛德無法做到永遠清心寡欲,美麗靈動的愛斯梅拉達的出現,讓他原本壓抑的心,變得躁動起來。他曾多次躲在暗處,偷偷關注愛斯梅拉達。

那天晚上,愛斯梅拉達表演完後往家裡走去,兩個人突然沖出來,劫持了她。

當時,巴黎街頭上人煙稀少,隻有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格蘭古瓦見到了這一情景,并認出那兩個搶劫的強盜,就是副主教克洛德和他的養子卡西莫多。

格蘭古瓦試圖站出來保護愛斯梅拉達,卻被卡西莫多一把推倒在地,接着,卡西莫多抱着愛斯梅拉達,消失在黑暗中,克洛德緊随其後。

幸運的是,他們撞上了夜間巡邏隊,隊長弗比斯從卡西莫多手裡救下愛斯梅拉達,并讓士兵抓住了卡西莫多。卡西莫多大聲咆哮,拼命反抗,克洛德則趁亂逃跑了。

次日,卡西莫多因為犯下的罪行,被捆在示衆柱上受刑。他感到口渴難耐,艱難地張嘴,乞求圍觀的人給他喝點水。但是,衆人都嘲笑他畸形的外貌,對他的痛苦無動于衷。就在他呼吸困難地喊了第三次時,愛斯梅拉達從人群中出現,慢慢走到了他面前。

卡西莫多認出來,那正是自己試圖綁架的姑娘。他本來以為,愛斯梅拉達是為複仇而來。然而,愛斯梅拉達拿出水壺,默默送到了卡西莫多的嘴邊。

愛斯梅拉達的善良和不計前嫌,讓卡西莫多深受感動,眼裡滾動着淚花。他喝完水後,試圖親吻愛斯梅拉達的手,以表示感謝。但愛斯梅拉達記得昨晚夜裡的事情,對他心存戒備,吓得趕緊縮回了手。

在過去的這些年裡,卡西莫多因為出身低賤而受盡侮辱,因為長相醜陋而遭人厭惡,隻有克洛德給了他善意,于是,他就死心塌地地聽命于克洛德。而現在,愛斯梅拉達的出現,讓他再次感受到了溫情,他牢記着這一水之恩,決心未來找機會報答。

愛斯梅拉達遭難

就在卡西莫多對愛斯梅拉達心懷感激和眷戀之時,愛斯梅拉達也墜入了愛河。她戀愛的對象,是侍衛隊長弗比斯,也就是将她從卡西莫多手裡救出來的人。

弗比斯長相英俊,舉止高貴,又如同英雄一般出現,救愛斯梅拉達于危難,這讓愛斯梅拉達對他一見鐘情。

可是,弗比斯并非一個誠厚君子,他雖出身高貴,學過一些高雅的舉止風度,卻由于多年身處軍營,沾染了許多壞毛病,為人輕浮,缺乏原則。并且,他早就跟自己的表妹——一個貴族小姐訂了婚。他之是以和愛斯梅拉達約會,根本不是出于愛情,而是觊觎她的身體。

弗比斯跟愛斯梅拉達的會面地點,定在了一家旅館。弗比斯在去赴約的路上,發現自己被人跟蹤了。而那個人渾身包裹在一個黑鬥篷裡,完全無法辨認身份。

弗比斯本來滿心戒備,但是,當神秘人提出,給他一枚金币,以換取觀看他的約會現場時,弗比斯愉快地同意了。實際上,他正在為拿不出房錢而發愁,也根本不介意自己和愛斯梅拉達的約會被人觀看。

神秘人跟随弗比斯進入破敗的旅館,躲進了房間裡的一個小隔間,透過殘破的門闆,他能清楚地看到房間裡的情形。

愛斯梅拉達如約而至,她對弗比斯滿懷愛意,原本期待着兩人互訴衷腸,結果,習慣于流連花叢的弗比斯,隻想用花言巧語誘騙她。将這一切看在眼裡的神秘人,忍不住從小隔間沖了出來,用匕首刺傷了弗比斯,随後跳河逃走了。

愛斯梅拉達被這一系列的變故吓得暈了過去,等她醒過來時,旅館裡已經來了不少巡夜的官兵。她被指控為殺害弗比斯的兇手,關進了監獄。

其實,那個身穿鬥篷的神秘人,正是副主教克洛德。克洛德癡迷于愛斯梅拉達,在搶奪她失敗之後,偶然得知了弗比斯與她的約會,特意去跟蹤弗比斯,并出于忌妒,出手捅傷了弗比斯。

幸運的是,弗比斯傷得不重,在身體稍微恢複之後,他就悄悄離開了醫院,以防被送上法庭作證,影響自己的前途。在整個過程中,他完全沒考慮過愛斯梅拉達。

愛斯梅拉達對這一切一無所知,她被嚴刑逼供,承認自己是巫婆,故意傷害弗比斯。最終,愛斯梅拉達被判處絞刑。

在等待行刑期間,愛斯梅拉達被關在黑暗的地下監獄,終日又冷又餓,為自己和弗比斯的命運而悲傷。她以為,弗比斯真的已經死了。

然而某一天,克洛德突然出現在了監獄裡。他向愛斯梅拉達表白,并許諾,隻要愛斯梅拉達接受他,就能立刻離開監獄。但是,愛斯梅拉達對殺人兇手克洛德深惡痛絕,堅決拒絕了他。

到了行刑當天,愛斯梅拉達先是被關在囚車裡遊街示衆,到了河灘廣場後,副主教克洛德為她主持了忏悔儀式。

愛斯梅拉達對死亡毫無畏懼,期待快點結束這場折磨。然而,就在她即将被放上絞刑架時,有個人突然從聖母院的外牆上拉着繩子蕩了下來,幾拳打倒了劊子手,然後抱起愛斯梅拉達,沖進了聖母院。他跑到聖母院的高台上,高高舉起愛斯梅拉達,并大聲喊道:“避難!”

這一切發生在頃刻之間,士兵們還沒來得及反應。而聽到那個人的喊聲,群衆也高聲吼着“避難”,并熱烈地鼓起掌來。

這個突然出現的英雄,就是敲鐘人卡西莫多。他之是以用這樣的方式救走愛斯梅拉達,并非出于不顧後果的匹夫之勇,而是利用了當時的政策。

在中世紀,司法和刑法嚴峻,人們稍不留神,就會被判處極刑。為了減少殘酷刑法帶來的死亡,國王在許多城市設定了避難所,巴黎的避難所就是聖母院。

避難所淩駕于人間司法之上,隻要罪犯待在裡面,就能受到保護。也就是說,隻要愛斯梅拉達一直待在聖母院,就可以避免被絞死的命運。

卡西莫多是個重情重義、知恩圖報的人,他将愛斯梅拉達的恩情銘記在心,甘願冒險救她。并且,他也情窦初開,愛上了愛斯梅拉達。

愛斯梅拉達就這樣在聖母院裡住下了,卡西莫多體貼備至,為她提供衣服和食物,但因為擔心自己的相貌會吓到愛斯梅拉達,卡西莫多幾乎不會出現在她面前。

愛斯梅拉達之前确實被卡西莫多的畸形長相吓到過,不過,在日常的相處中,她也發現,卡西莫多是個溫柔善良的人,戒備心就降低了不少。

在這段時間,卡西莫多每天晚上睡在愛斯梅拉達的房間門口守護着她,還曾試圖表白愛意,但愛斯梅拉達偶然發現,弗比斯沒有死,為此高興萬分。卡西莫多清晰地意識到,醜陋的自己,根本不可能獲得愛斯梅拉達的愛。

以死亡為終章

在行刑那天,克洛德主持了愛斯梅拉達的忏悔儀式後,迅速離開了河灘廣場,在城裡到處遊蕩。是以,他并不知道卡西莫多的行動,一心以為愛斯梅拉達已經死去,并是以獲得了内心的平靜。

然而,突然有一天,克洛德在聖母院看到了愛斯梅拉達的身影,受到了強烈的震動。他把自己關在後院的小屋裡,不出席任何活動,隻是整天把臉貼在玻璃窗戶上,觀察愛斯梅拉達的一舉一動。他那被壓抑下去的情感,再次複蘇了。

一天晚上,克洛德受情欲的折磨,沖去了愛斯梅拉達居住的小屋,意圖強暴她,幸好卡西莫多及時出現,抓住了克洛德。但是,卡西莫多不願對養父克洛德動手,隻是跪在愛斯梅拉達房間門口,把手裡的刀遞給克洛德,堅決地說:“您先把我殺死吧,殺了我以後随您做什麼。”

不過,愛斯梅拉達比克洛德更快一步,她從卡西莫多手裡奪過刀,指向克洛德,表示如果克洛德再敢上前一步,自己會毫不猶豫地割破他的喉嚨。

克洛德猶豫不決,他清楚,愛斯梅拉達不會對自己手軟。在愛斯梅拉達的嘲笑中,他最終選擇妥協,一腳把卡西莫多踢翻在地,怒氣沖沖地離開了。

這場激烈的鬥争,讓愛斯梅拉達筋疲力盡,她撲在床上痛哭,對未來憂心忡忡。她的擔憂完全有理由,因為滿腹怨恨的克洛德發誓,除了他,誰也别想得到愛斯梅拉達。

在此後一段時間裡,克洛德時常折磨卡西莫多,對他動辄打罵,卡西莫多則出于忠誠和愛戴,一直忍氣吞聲,隻有在看到克洛德上鐘樓時,會時刻保持警惕。

克洛德知道,隻要自己靠近愛斯梅拉達,卡西莫多就不會坐視不管。是以,他竭力克制着自己,沒有再出現在愛斯梅拉達面前。但他也在籌謀,怎麼将愛斯梅拉達從卡西莫多的身邊帶走。

克洛德找到愛斯梅拉達的朋友、流浪漢格蘭古瓦,騙他說,法庭要動用軍隊去聖母院抓捕愛斯梅拉達,将她絞死。格蘭古瓦将這個消息帶回了流浪者的營地,流浪漢者們将愛斯梅拉達視為親人,決定去營救她。他們趁着夜色聚集起來,前往聖母院。

卡西莫多是個聾子,又與外界不通消息,一看到黑壓壓的大部隊到來,以為他們要加害愛斯梅拉達,盡全力抵抗。他從教堂上方丢下橫梁、石塊,甚至倒下熔化的鉛水,造成流浪漢們死傷無數。

最終,國王的軍隊趕來,鎮壓了流浪漢的隊伍,并在聖母院裡四處搜捕愛斯梅拉達,要執行對她的懲罰。然而,無論是軍隊還是卡西莫多,都沒有找到愛斯梅拉達。

其實,正當卡西莫多應對流浪漢們的進攻時,克洛德指使格蘭古瓦去了避難小屋,要帶走愛斯梅拉達。聽到外面喊聲震天,愛斯梅拉達相信自己處境危險,隻好随格蘭古瓦離開,但是,她對全程跟在旁邊、全身籠罩在黑衣服中的陌生人感到害怕。

他們一行人從聖母院的後門離開,坐上了一艘小船,格蘭古瓦滔滔不絕地說話,黑衣人則全程沉默。

愛斯梅拉達出于恐懼,一直緊挨着格蘭古瓦,可是,在小船靠岸後,格蘭古瓦就丢下了愛斯梅拉達,自己偷偷地離開了。其實,他對拯救愛斯梅拉達根本不上心,隻是被克洛德逼迫,才加入到這個計劃中。

黑衣人拉着愛斯梅拉達一路前行,走到了河灘廣場,在絞刑架旁邊停住了。接着,他取下帽子,露出了讓愛斯梅拉達畏懼的那張臉——他就是副主教克洛德。

克洛德再次向愛斯梅拉達傾訴心意,讓她在絞刑架和自己之間做出選擇。愛斯梅拉達恨極了虛僞狠毒的克洛德,甯肯被絞死,也不願委身于他。

克洛德氣急敗壞,決定将愛斯梅拉達交給正在搜尋她的士兵。他讓河灘廣場上石屋裡的隐修婆抓着愛随梅拉達,自己去找士兵報信。

隐修婆一直對吉普賽人恨之入骨,她非常樂意看着愛斯梅拉達被送上絞刑架,便愉快地同意了克洛德的要求。

在隐修婆時而正常時而瘋癫的喃喃自語中,愛斯梅拉達猛然意識到,她就是自己正在尋找的親生母親。母女倆拿出各自的信物,終于相認了。但是,抓捕愛斯梅拉達的士兵也要到了。

隐修婆将愛斯梅拉達藏在石屋的角落裡,試圖蒙混過關,并且幾乎要成功了。然而,愛斯梅拉達聽到廣場上傳來弗比斯的聲音時,突然沖到了石屋的視窗,喊道:“弗比斯!快來救我,我的弗比斯!”

可惜,弗比斯已經策馬飛奔,離開了河灘廣場,沒聽到她的呼喚。并且,遇事隻顧自保的弗比斯,根本不可能出面庇護她。

廣場上的其他士兵沖進石屋,抓走了愛斯梅拉達,隐修婆無法阻止,隻好緊緊抱住愛斯梅拉達的腰,随着她一起被拖向絞刑架。

在這段時間裡,卡西莫多已經徹底絕望了。他在聖母院裡跑了無數趟,把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也沒有看到愛斯梅拉達的蹤迹。他懷疑是克洛德帶走了愛斯梅拉達,卻突然在聖母院的樓頂,看到了正在向遠處眺望、一動不動的克洛德。

卡西莫多悄悄走近,猛然發現,克洛德的目光看向的是河灘廣場,那裡正在行刑,當穿着白裙子的愛斯梅拉達被放上絞刑架時,克洛德發出了魔鬼般的獰笑。

卡西莫多悲憤至極,猛地撲上去,将克洛德推下了樓。不過,他沒有一下子摔死,而是抓住了邊緣的水槽,掙紮着想要爬上來。

卡西莫多隻要一伸手,就可以挽救克洛德的性命,可是,他隻顧盯着河灘廣場,看着愛斯梅拉達在絞刑架上逐漸沒了動靜,一串串眼淚從那隻獨眼裡流了出來。克洛德終于體力不支,從聖母院的樓頂摔了下去,當場喪命。

按照慣例,愛斯梅拉達的屍體被送到了隼山的墓窖裡,與其他因犯罪而死的人安置在一起。而在那天之後,卡西莫多就從聖母院銷聲匿迹了。

過了一兩年,人們在隼山的墓窖裡,偶然發現了兩具屍骨,其中男性的屍骨緊摟着女性的屍骨。

男屍骨脊柱彎曲,頭縮在肩胛間,兩條腿長短不一,這讓人猜測,他就是卡西莫多。他的脊柱上沒有傷痕,說明他不是被絞死的,而是自己跑來死在這裡的。人們想把他摟着的屍骨分開,他頓時化作了塵埃。

悲劇中的人性之光

好,《巴黎聖母院》的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這本書以中世紀的法國為背景,以聖母院為舞台,講述了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故事。

在雨果筆下,無法處理欲望與理性沖突的副主教克洛德,輕浮淺薄、自私自利的侍衛隊長弗比斯,美麗善良、堅貞不渝卻總是被辜負、被傷害的吉普賽女郎愛斯梅拉達,醜陋無比卻誠摯熱烈、勇氣十足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呈現出了人性的黑暗與光明,也映射出一個混亂無序、瘋狂殘暴的時代印象。

最終,這個美與醜、善與惡相對照,愛情、欲望、信仰和命運相交織而譜寫出的傳奇故事,以死亡的悲劇收場。

但是,故事中所蘊含的對人性的思考、對個體道德責任的反思、對高尚人格的追求,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讓我們看到即使在最黑暗的時代,人性的光輝也能穿透重重陰霾,撒下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