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旅遊日因他而設,重溫《遊嵩山日記》能讀出什麼?

作者:正觀新聞

“癸醜之三月晦,自甯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這是《徐霞客遊記》第一篇的一句話。徐霞客,這個被稱為“遊聖”的明朝人,不僅留下60餘萬字旅遊日記,還因為開篇的這句話給後人留下了一個節日——中國旅遊日。

2011年,國務院通過決議,将《徐霞客遊記》開篇提到日期定為中國旅遊日。癸醜三月晦即公元1613年5月19日,這便是“5·19”中國旅遊日的來曆。

中國旅遊日因他而設,重溫《遊嵩山日記》能讀出什麼?

央視《典籍裡的中國·徐霞客遊記》截圖

這是一個年輕的節日,距今不過14年。但徐霞客身體力行,并為中國旅遊日所倡導的“旅遊是一種生活方式”正日益深入人心。

在《徐霞客遊記》遊記中,有一篇《遊嵩山日記》,3700餘字,記錄了他行走鄭州新密、登封,遊石淙河、登嵩山的所見和感悟。中國旅遊日讀來,猶有啟發。

中國旅遊日因他而設,重溫《遊嵩山日記》能讀出什麼?

嵩山 馬健/攝

01

人稱“遊聖”,更是“旅遊癡”

其實,在徐霞客之前,便有不少長途遊曆的古人。比如孔子周遊列國、張骞鑿空西域、玄奘西遊取景、鄭和七下西洋……為什麼是徐霞客被稱為“遊聖”?在筆者看來,前者所行路途雖遠,但大多帶有格外的目的性,是“出差”而不是旅遊;隻有徐霞客是純旅遊,單純地想去名山大川看一看。

徐霞客自幼就立下“好好旅遊”的志向,他說:“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乃以一隅自限耶?”

在《遊嵩山日記》中,他也說:“餘髫年蓄五嶽志。”七八歲就想着要遊遍五嶽了,的确非常人所及,是有一些使命感在身上的。

他的朋友陳涵輝曾說他“尋山如訪友,遠遊如緻身。”果真是把旅遊當生活方式了,甚至是把旅遊當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至于他怎麼能夠不工作,隻旅遊,學界有研究,不在本文讨論範圍之内。但有一條:帶着強烈的志向去旅遊,一邊旅遊一邊寫日記,未必如乍聽之下所認為的那般惬意。

中國旅遊日因他而設,重溫《遊嵩山日記》能讀出什麼?

02

不光愛遊,還愛記,記的還很詳細

上文所舉張骞、玄奘、鄭和等人與徐霞客對比,其實漏掉了一種情況——也有古人愛“純旅遊”,如李白就曾說“心愛名山遊,身随名山遠。”

或許是李白的詩名氣太大了,是以并不以旅遊而顯。但更重要的是,李白與徐霞客相比,後者旅遊時,對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獲,進行了詳細的記錄。

在長達30多年的行程中,無論條件多麼艱苦,哪怕帶病帶傷,徐霞客都堅持寫作,留下海量珍貴的資料,經人整理後形成了《徐霞客遊記》。

中國旅遊日因他而設,重溫《遊嵩山日記》能讀出什麼?

這部遊記不僅有很強的文學性,也有很高的科學價值。清代學者錢謙益說:“霞客先生遊覽諸記,此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問亦不可無此書也。”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在編寫《中國科學技術史》時說:“《徐霞客遊記》讀來并不像是十七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紀的野外勘測記錄。”

03

徐霞客在鄭州都到過哪裡?

癸亥仲春朔(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農曆二月),遊客徐霞客抵達鄭州,他在《遊嵩山日記》中說:“凡十九日,抵河南鄭州之黃宗店。”也就是如今的,荥陽王宗店,開始為期七天的環嵩山之旅。

他先後登石佛嶺、抵天仙院、探石淙河、“得盧岩寺”、過重福宮、入會善寺、宿少林寺、上五乳峰、至初祖庵……筆者粗略統計,《遊嵩山日記》中提到的有名稱的點位達30多個,集中在今登封市,新密為次,荥陽也有涉足。

2015年起,由業内人士、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參與的“徐霞客遊線标志地”尋訪活動展開,登封的嵩山、石淙河入選首批标志地,新密的香爐山、天仙廟、新密古城則于次年入選了第二批。

中國旅遊日因他而設,重溫《遊嵩山日記》能讀出什麼?

徐霞客環嵩山七日遊示意圖 圖源:登封釋出

以400年後的現狀看,他至少到過先後遊覽石淙河、觀星台、盧崖瀑布、中嶽廟、嵩陽書院、法王寺、無極洞、少林寺、達摩洞等地,所記述的景觀樣貌、距離大多在今天都能對應的上。循着徐霞客在嵩山地區的腳步,一條現成的旅遊線路呼之欲出。

04

旅遊線路有待進一步開發

徐霞客在遊記中詳細紀錄了環嵩山地區的自然和人文風光,并對之大加贊賞。他描述盧崖瀑布時說:“蓋此中得水為奇,而水複得石,石複能助水,不尼阻止水,又能令水飛行,則比武夷為尤勝也……”

他“心豔盧岩(即今盧崖)”,到中嶽廟時,太陽已經落山,仍然從廟東北爬山去了。

他說:“按嵩當天地之中,祀秩排列次序為五嶽首,故稱嵩高……”肯定了嵩山的地質學地位和文化地位。

徐霞客遊嵩山所記的景觀大多風光不減當年,也有一些如今已經消失。筆者認為,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當下,重視和開發徐霞客筆下的嵩山,于曆史和現代,都有很大的意義。

從曆史角度來說,《徐霞客遊記》是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嵩山地區一草一木則是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從現代角度來說,各地都在抓文旅、促消費,這樣既“有說頭”又“有看頭”的資源彌足珍貴。

中國旅遊日因他而設,重溫《遊嵩山日記》能讀出什麼?

徐霞客遊嵩山示意圖 圖源:登封釋出

實際上,登封市和新密市都曾推進過相關工作,2023年11月,登封市還舉辦了以“弘揚霞客精神、傳承中文化、嵩山文化”為主題的座談會,與會學者提出要以“嵩山”“石淙河”被列入徐霞客遊線标志地為切入點,着力打開嵩山文化遊、山水遊的新格局。

筆者認為,完全可以在目前衆多旅遊線路中,推出一條“徐霞客足迹”線路,在《遊嵩山日記》中挑選觀光打卡點,把人文故事和自然風光串聯起來,想必能為鄭州遊、嵩山遊增添更多底蘊。這件事,地方政府可以做,旅行社也可以做。

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中國旅美地理學家謝覺民曾說:“讀徐霞客的遊記,最好是旅行時随身攜帶。”其實,跟着徐霞客的足迹遊嵩山,我們普通人也可以做。

正觀新聞記者 程帥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