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主琵琶幽怨多,指的不是王昭君!

作者:大力侃曆史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唐代李颀的《古從軍行》知名度很高,尤其是那句“公主琵琶幽怨多”讓人印象深刻。如果不是邊關連年戰火,估計沒有哪位公主會去和親。是以這句話包含的不僅是公主的幽怨,它還能折射出一個王朝在軍事方面的不足。

但是本期節目不分析古代戰争,咱們來聊聊,“公主琵琶幽怨多”中的公主,指的是誰?

公主琵琶幽怨多,指的不是王昭君!

很多人聽完這句詩,下意識就會認為,這裡的公主指的是王昭君。

據說,王昭君和親,離家萬裡,一路上黃沙滾滾馬嘶雁鳴。她眼看着故土越來越遠,前路依然渺茫,一時之間特别感傷,就彈奏了一曲《琵琶怨》。

當時,天高雲淡,樂聲哀婉,美女明豔動人。這幅畫面不僅把周圍的人都看愣了,就連南飛的大雁都入迷了,竟然忘記扇動翅膀飛行,直接從天空中掉了下來。

公主琵琶幽怨多,指的不是王昭君!

估計場景和現在爛俗偶像劇為了表示女主豔驚四方,每次出場都讓男主男配停下手中工作,張大嘴巴,視線跟着女主腳步移動差不多。

可見今人還是想象力匮乏,這招古人早就用過了。并且今人還停留在同一物種階段,而古人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長的,甚至連見慣了嫦娥美貌的明月,看到美女貂蟬後都得震驚。

公主琵琶幽怨多,指的不是王昭君!

再說回王昭君,落雁這個典故能證明她不僅長得漂亮,還擅長彈琵琶,并且她還是名氣非常高的和親公主。是以,“公主琵琶幽怨多”,會讓人第一時間想到王昭君。

但是,公主琵琶幽怨多,指的還真不一定是她。西漢初年的和親公主劉細君,比王昭君更符合條件。

首先,王昭君出生于普通人家,入宮後隻是宮女。即便和親前被封,嚴格來說也不是公主。但是劉細君,是正經的漢室宗親。

公主琵琶幽怨多,指的不是王昭君!

她的曾祖父是漢景帝劉啟,祖父是漢武帝劉徹的兄長、江都易王劉非,是以劉細君是貨真價實的皇室中人,從小被稱為“江都公主”。

古代正牌公主都不願意和親,無論皇帝還是王爺,誰都舍不得自己親生女兒去那麼遠的地方。劉細君之是以被漢武帝推出去,是因為她的父親江都王劉建不僅荒淫無道啥也不會,還意圖謀反,被漢武帝發現後害怕自殺了,劉細君從此成了罪臣之後。

這樣有皇室血脈但沒有任何靠山的女子,最适合和親。

公主琵琶幽怨多,指的不是王昭君!

其次,劉細君也是琵琶高手,并且傳說中,她還是琵琶的發明者。

說當年劉細君遠嫁烏孫,離家千裡,語言不通,日子過得特别孤苦。為了稍解相思之情,她做了一個樂器,還創作了《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内傷,願為黃鹄兮歸故鄉。

據說,這個樂器是“阮”,也被稱為 “秦琵琶”。

“公主琵琶幽怨多”,王昭君彈得是什麼曲子已經不可考了,但是劉細君這首《悲愁歌》,當真是全篇都在幽怨感傷。

公主琵琶幽怨多,指的不是王昭君!

還有最後一點,就是李颀的《古從軍行》,整體上是反戰思想。

全詩最後兩句是“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将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意思是戰士們在玉門關外拼命厮殺,年輕的生命就這樣埋骨他鄉,最終卻隻換來西域的葡萄進入漢家。這是極大的諷刺。

是以說,“借漢皇開邊,諷玄宗用兵”是全詩的主題。

公主琵琶幽怨多,指的不是王昭君!

漢皇是漢武帝,劉細君是漢武帝時期和親的,王昭君是漢元帝時期,如果是王昭君的話,年份對不上。

并且,劉細君和親烏孫,是因為漢武帝要拉攏烏孫,切斷匈奴右臂,為日後與匈奴對戰打基礎。是以說劉細君的和親,并不是為了和平,而是為了更大的戰争,符合全詩主旨。

公主琵琶幽怨多,指的不是王昭君!

而王昭君和親,她的和親對象是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而呼韓邪單于早在漢宣帝統治時期就歸順漢朝了。到了漢元帝時,南匈奴已經是漢朝的蜀國,王昭君和親,是為了加強漢匈的聯系,為了世代友好,絕對不是為了戰争。

這一點,也和《古從軍行》對不上。

是以說,《古從軍行》中的“公主琵琶幽怨多”,指的不是在後世名氣最大的王昭君,而是大陸曆史上第一位和親公主,劉細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