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作者:獨立魚

魚叔發現,院線5.20檔期已經開始發力了。

這周末,十部新片紮堆上映。

有經典懸疑IP,也有影帝影後合作,還有甜蜜愛情片。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哪幾部值得看?魚叔這就幫大家試毒排雷。

選的第一部,是《朝雲暮雨》。

原因很簡單,好奇。

範偉和周冬雨,頭回搭檔。

一個金馬影帝,一個三金影後,實力擺在那了。

但演起老夫少妻,會是什麼效果?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故事本身也頗有噱頭。

改編自真實事件,男女主角都是重刑勞改犯。

二人之間,又發生了一段騙婚糾紛。

魚叔抱着高期待看完,但,隐約覺得有點不妙。

再看其他觀衆評價,印證了擔憂。

評價裡有個字眼出現頻率不低:

「生理不适」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為什麼這麼說?

今天就趁熱聊聊——

《朝雲暮雨》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咱們先從故事本身說起。

原著《穿婚紗的殺人少女》,數年前就已釋出。

影片基本忠實原作,又擴充了主角之間的相處細節,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确實足夠曲折獵奇,單兩位主角,就是國産片難見的「雙惡人」。

老秦(範偉 飾)因過失殺人、私運違禁物,蹲了27年牢。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常娟(周冬雨 飾)十四歲殺人入獄,服刑十年。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二人的相識,也是基于一場明碼标價的交易。

老秦臨出獄前,天降橫财。

老家房子拆了,補償款150萬。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但代價是老屋不在,連父母的墳也被擅自遷走,徹底無家可回。

老秦鄉土出身,總覺得這筆錢是爹娘想法留給兒子的。

是以決心出獄之後盡快娶妻生子,為老秦家續上香火。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但想也知道,老秦這經曆,能吸引來的大機率是騙子。

逼不得已,他隻能舉着牌子,去女子監獄門口蹲守。

想着同是天涯淪落人,大概能互相了解。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唯一給他回應的,就是常娟。

她同樣剛刑滿釋放,無家可歸。

主動應征,答應給老秦生孩子,隻是有幾個條件。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乍看上去,這些條件也都合理。

一套住房、一身婚紗、雜七雜八的禮物、還有彩禮。

彩禮有零有整,十八萬四千四百。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起初,老秦确實有顧慮。

一是常娟太年輕,隻有24歲,跟自己錯了32歲,原是兩輩人。

二是無法保證常娟不是騙子,錢給出去沒有保障。

為了打消老秦的顧慮,常娟提出「試婚」。

沒過多久常娟就因認可老秦對她的好同意領證,倆人真的成了夫妻。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但很快,他們在生孩子這件事上發生沖突。

老秦眼見一切都按常娟的意思辦好了,女方卻支吾不決。

一次大打出手之後,剛和好沒多久常娟帶着十八萬多彩禮消失了。

明擺着,這是一場騙婚。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找到人時,常娟跳河自殺未遂,腦損傷變成了植物人。

原來,常娟服刑中就因悔罪情緒嚴重多次嘗試自殺。

隻因她當年在法庭上才得知,自己殺錯了人。

本是為了給車禍身亡的父母報仇,結果因「王黃」姓氏的一字之差找錯人。

為此,身心日夜飽受折磨。

彩禮錢,也正是給對方家人的補償款。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随後,老秦決定把人帶回家照顧。

沒有奇迹,沒有後續。

生活繼續着,就是故事的結局。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看得出來,故事挺有灰階。

正如張國立導演總結的特點:沖突性、真實性、争議性。

内含議題豐富。

諸如邊緣人處境、底層互害、人性幽微、新舊時代錯位、甚至是生死問題等,都有不小的挖掘空間。

但這麼豐富的文本該帶來好電影的潛質,為什麼會有「讓人生理不适」的評價呢?

因為混亂。

電影不同于紀錄片,想要呈現真實性,需要借助一個明确的主題。

作品裡,創作者卻似乎沒有答案。

這就導緻電影先是畫風割裂。

電影前三分之一,像一部老實人喜劇。

剛出獄的老秦唯諾遲鈍。

不管是征婚奇遇還是飛來少妻,都碰撞出不少笑料。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人物形象也偏善良憨直。

又是放過騙子婚介,又是起初單純可憐常娟,請她吃飯送她路費。

一直到二人步入婚姻,電影色調都較為明亮。

常娟還緊抱着老秦,二人同騎一輛車在夕陽下駛過,配樂輕揚氣氛柔和。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但到了中間三分之一,又突變驚悚片。

見常娟不生孩子,老秦藏起了她的證件。

直接挑明威脅,令人毛骨悚然:

「等你生了孩子我再還你,生了孩子你就跑不了了」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二人言語沖突更新,激得老秦不僅出手毆打還要當場實施強奸。

常娟的回擊,也有殺心。

于是觀衆瞬間意識到,眼前的倆人根本不是什麼良善之輩。

他們的手上,實實在在有過人命。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基于原故事本身就不是什麼單純的愛情故事。

劇情到此處其實還算順暢,充其量是轉變鋪墊不足。

但誰知,剩下的三分之一又回到了溫情畫風。

常娟消失後,老秦剛安定下來不久,就意外知曉了常娟經曆和彩禮用途,在相關部門幫助下找到了她。

見她自殺,直接孤身跳河救人。

旁人勸老秦放棄常娟的治療,但他仍堅持把人接到家中照拂。

洗澡擦身,捶背松筋,還時常推她到陽台上曬太陽。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情感鋪墊不足加上劇情轉向太快,導緻人物塑造與故事發展雙雙斷裂感嚴重。

片子到底想拍什麼,是惡人互刀,還是雙向救贖?

是現實主義,還是絕望愛情?

或許都想沾點,但又側重失衡,造成觀感混亂。

影片主題始終含混不清,觀衆不知道電影到底想表達什麼。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或許創作者也意識到問題,為此特意加入了一個細節。

老秦在獄中負責打掃多年,已成習慣。

常娟消失後,老秦全靠到處給人清潔竈台找回舊秩序獲得安定感。

是以對常娟的照顧,未必出于情感。

可能也包含了自私的目的——終于找到一個能擦一輩子的「人生竈台」。

為此,他可以不顧常娟的死意和自尊,拼命留着她扭曲的軀殼。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這種偏執拍好了,其實能增添一抹悲哀的諷刺性,更顯人性複雜。

為二人懸殊的年齡差和視覺差找到一個現實基點,消解不适感。

也在劇情走向、人物形象、故事核心上讓影片更為連貫。

可惜的是,沒拍好。

傷感配樂之下,觀衆看到的是醫生對老秦照顧者的肯定,和用笑點硬生生沖淡細思極恐的處理。

甚至影片結尾,都在呼應前文的二人共看煙火的鏡頭中結束。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很難辨識創作者是想對老秦的善意歌功頌德,還是有所諷刺。

有浪漫化嫌疑的煽情處理,讓觀衆對中間的強奸戲更加膈應。

一想到常娟甯死反抗拒絕老秦,片中照顧洗澡的戲碼就更讓人生理不适。

電影試圖讓觀衆為這樣一個故事而感動,反而會招緻反感。

到底讓電影成了浪漫不夠、治愈不夠、又尖銳不夠、諷刺不夠的四不像産物。

議題都想縱深,卻啥也沒得到。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平心而論,片子不足有遺憾,但演員演技确實值得稱道。

範偉自不必說,一年前的《漫長的季節》已經讓人見識到他如今的表演功力。

《朝雲暮雨》中,他對細節的把控力又把魚叔看驚了。

二十多年的牢獄生活,讓老秦即便重獲自由,面對管教時仍然恐懼不已。

他不住的發抖、眨眼,次數如此頻繁。

但把握這個度到不至于刻意虛假,需要功力。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表現老秦身上的愚孝和莽惡,甚至再為其增添一絲喜劇氣氛。

除了範偉,很難想到還有誰有相似的氣質。

從這方面講,演員已為電影加持不少。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周冬雨出演植物人時的生理性演技,也不容小觑。

眼珠的轉動和身體扭曲程度的控制,明顯下了功夫。

魚叔剛聊完90花,這個片子會讓人覺得周冬雨在這個群體中作品獎項雙雙一騎絕塵不是沒有道理。

但高配的卡司,似乎也沒能消弭劇作問題造成的「生理不适」。

那這個問題,是不是就無解呢?

未必,魚叔想到了《綠洲》。

兩位主角同樣都是邊緣人,一個是刑滿出獄的低智者,一個是重度腦麻痹患者。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更巧,兩人之間同樣有一場讓人生理不适、頗具争議的強奸戲碼。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但電影結束時,無數觀衆已經完成了态度轉變。

從警鈴大作到疼惜二人,甚至痛恨世俗将他們拆散。

怎麼做到的?

魚叔想了想,劇作上的完整性是毋庸置疑的。

電影給了足夠的劇情和時長,稀釋這場強奸戲碼造成的不适感。

豐富人物,鋪墊情感,最終将這份「不适」控制在了「現實真實性」的範圍内,而不是博眼球的獵奇上。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而這樣的手法,原則是克制。

沒有故作聰明地用視聽導向煽情,而是讓觀衆自己找到一條解讀二人關系的路。

連兩個人大街上的起舞,都保留了旁觀者的冷峻目光。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男主角被抓前,爬上女主窗前的樹道别。

為她砍下樹枝消除影子,讓她不再害怕。

這樣煽情的悲情戲碼,《綠洲》裡卻沒有一絲音樂。

觀衆依然被單純的情感震動,無聲勝有聲。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對比之下,《朝雲暮雨》恰恰是因為流于國産商業片創作邏輯,手法上不敢克制。

視角上,也沒有找到面對兩位主角故事的明确态度。

不敢同情,也不敢鄙夷,不敢相信,也不敢懷疑。

創作者自身都做不到純粹,也不信任純粹的情感可以幫觀衆衍生出複雜的觀感。

是以幹脆什麼都拍一點,哪怕這明顯會造成擰巴的觀感。

有趣的是,魚叔看了導演的采訪,發現他其實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結果如此,大概隻能說是創作态度上的不自信和技法上的不成熟。

終究還是浪費了卡司和故事基礎。

内娛又曝了一個「大瓜」,看完想報警

檔期第一部,魚叔是可惜的。

總覺得不管是電影還是創作者,咱們都别一開始就想要太多。

目的明晰,反而簡單。

什麼都要,倒容易首尾難顧。

觀衆的餓,有時候隻需要講好一個故事就能填滿。

前提是,真的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