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會計江湖|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在正确的時候揮杆

作者:澎湃新聞
會計江湖|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在正确的時候揮杆

巴菲特。視覺中國 資料圖

中原標準時間5月4日晚間,被視為投資者“奧斯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下稱“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如期召開,94歲的“股神”巴菲特如同往年一樣盛裝出席,在對公司報表進行解讀的同時,回答了有關AI、蘋果投資、美國市場、投資決策接班人等諸多問題,有助于投資者更好了解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及管理理念。

股東問答環節,一位來自“約翰·海倫”的提問引發關注,問題指向公司的巨額現金儲備,“你(巴菲特所在的伯克希爾)坐擁1680億美元現金,你今天告訴我們的是,(公司2024年第一季報披露)現在超過1820億美元。你(巴菲特)在等什麼?為何不至少運用一部分現金呢?”

這個問題很有趣。一家以投資聞名的公司,為何在賬上擁有如此多的現金而無動于衷?根據2023年年報披露的資料,截至2023年12月31日,伯克希爾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80.22億美元,再加上短期投資于美國國庫券上的、能随時轉化為現金的1296.19億美元國債,公司擁有的現金1676.41億美元,占公司總資産的15.67%。而2022年同期公司擁有的現金為1285.85億美元,占公司總資産的13.56%。也就是說,無論是絕對值還是相對值,公司所擁有的現金都創出新高,而且這一趨勢在2024年第一季度仍然持續。

巴菲特的回答非常坦率,“我想這很容易回答,我想在座的各位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運用這些現金。我們不會在5.4%的利率下投資,也許會在1%的利率時使用這筆錢。别告訴美聯儲。我們隻在正确的時候揮杆一擊,但很多人試圖在每一個球場上揮杆。”

顯然,巴菲特的回答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他的投資哲學,至少有兩個點值得關注。

首先,要在“正确的時候”才揮杆,這需要眼光、能力和時機。在《成為巴菲特》的傳記電影中,巴菲特介紹過他的朋友泰德·威廉姆斯寫的《擊球的科學》,裡面有一張輪到他擊球的圖檔,泰德認為,可以揮杆的好的擊球區可以分為77個小格子,每個小格子都有擊中并得到高分的機會,但他會等待到落在最佳擊球點的球,不僅一擊即中,而且能夠擊出400分的高分。如果球落在擊球區的下部角落,雖然也有機會擊中,但可能隻能夠得到235分。

在巴菲特看來,投資領域的道理和擊球一樣,隻不過他處于一個沒有好球的生意中,從理論上看可以觀察1000個不同的公司,但他不需要每個公司都看準,甚至不用看準其中的40個,是以“可以選擇想擊出的球”,而投資的技巧就在于,坐在那裡觀察球場,等待那個在最佳擊球區域的球。人們會大喊:“揮棒啊,你傻了?”但你需要忍耐得住,對這些聲音置若罔聞。

在股市中,會有一種誘惑,讓你頻繁地進行操作。但是巴菲特很清醒,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圈,更重要的是,能夠抵得住這種誘惑,堅定地待在那個圈子裡,不操心圈子以外的東西。巴菲特的建議是,明确你玩的是什麼,知道自己在哪裡有優勢非常重要。這大概就是公司賬上擁有巨額現金而巴菲特不采取行動,甚至沒有對其中一部分進行更好部署的原因所在。2024年3月31日,伯克希爾的賬上現金達到了1889.93億美元,占資産總額的17.66%,可以預見,巴菲特還在觀察和等待“好球”,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那麼現金的餘額還有可能進一步攀升。

其次,要考慮“利率”,即權衡成本收益。當美國的利率保持5.4%的高位時,即使什麼事也不做,巨額的現金儲備就可以給公司帶來可觀的收益。如果利率隻有1%,那麼就可以考慮為這些資金尋求更好的用途。事實上,早在2019年,巴菲特就有這樣的機會,而且做到了“揮杆一擊”。

根據伯克希爾的公告,2019年9月13日,公司首次發行了總額高達4300億日元的日本債券,其中期限最長的一筆債券為30年期,票面利率也僅有1.108%,這跟白給幾乎沒有差別,此後的2020年4月16日,公司又發行了本金總額為1955億日元的債券,其中一筆債券最長期限高達40年,票面利率也僅有2%。

到了2020年8月31日,公司釋出公告,伯克希爾通過全資子公司國民保險公司(National Indemnity Company),持有了5家日本上市公司5%以上的股權,這5家公司分别是伊藤忠(Itochu)、丸紅(Marubeni)、三菱(Mitsubishi)、三井(Mitsui)和住友(Sumitomo),這些股票是在過去大約12個月的時間裡,公司通過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正常交易購買而來,公司公告将長期持有這些日本公司的投資,并根據股票價格逐漸将持股比例增至最高9.9%。

顯然,在2019年9月的那個時點,巴菲特就已經開始布局投資日本。可以簡單推理,巴菲特通過下屬的子公司在日本發行債券,同時将籌集到的資金又投資在日本的優質股票上。按照2020年伯克希爾的年報資訊,公司持有伊藤忠商社81304200股股票,占比5.1%,這些股票的成本約為18.62億美元,而截至當年年末的市值則達到了23.36億美元,簡單換算一下,僅僅一年的時間,不考慮日本公司的現金分紅,這筆投資的收益率就超過了25%。

可能有人會奇怪,公司賬上有那麼多的閑置資金,巴菲特為什麼還要發債進行融資呢?這也許就是股神的厲害之處。以2019年9月發行的第一批日本債券為例,這些債券中最早的一批是5年期、2024年需要償付的,票面利率僅為0.17%,如果巴菲特用自己的資金去投資,按照目前美聯儲的利率5.4%計算,中間就有超過5%的利差。

除此之外,日元相對于美元的匯率一直在貶值,在2019年9月13日,1美元可以兌換108日元;而到了2024年5月7日,1美元則可以兌換約154.42日元,也就是說日元貶值超過40%。以第一批發行的6筆、本金總額4300億日元的債券為例,當時如果花費美元的話,需要支付約39.78億美元,而到2024年如果償還的話,則僅需要支付26.88億美元,也就是說巴菲特可以少償還12.9億美元。

簡單來說,因為巴菲特通過發行日元債券,并用籌集來的資金來投資日本的公司,至少賺了四筆錢,一是美元存款與日元債券的利息差;二是日本公司的現金分紅;三是日本公司股票的上漲收益;四是日元貶值帶來的匯率收益。這大概也是伯克希爾公司在2019年首次發行日元債券之後,又分别在2020至2024年間先後7次發行金額不等的日元債的原因。

根據2023年度緻股東的信,巴菲特對投資5家日本公司的原因作出了解釋,一是這5家公司的經營都是高度多元化的,這與伯克希爾公司非常類似;二是這5家公司都采取了股東友好型的政策,這種做法優于美國的正常做法,而且近年來都以非常有吸引力的價格減少了這5家公司的流通股,這可能意味着流通股的數量減少和股價提升;三是這5家公司的管理層的薪酬遠低于美國的同行;四是這5家公司僅将約1/3的收益用來分紅,這讓公司能夠擁有巨額的現金儲備,進而可以用于建立很多業務,或者用來回購公司股份;五是這5家公司與伯克希爾一樣,都不願意發行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伯克希爾是從2019年7月4日開始購買日本公司的股票,這一日期早于公司發行日本債券的時點。這說明巴菲特最初應該是看好日本公司的投資機會,然後才開始通過日元債券籌集的資金來購買日本公司股票,這也許是為了對沖日元美元的匯率風險。如果僅僅用日元來計算這筆交易的收益,截至2023年底,5家日本公司的投資本金約1.6萬億日元,公允價值約2.9萬億日元,如果加上股票分紅,四年半的時間内,投資收益率應該超過100%。

投資5家日本公司也許并非巴菲特的得意之作,但至少是展現他投資風格的一戰。看懂5家日本公司的生意,以極低的資金成本來籌集資金,借以換取具有較高股息率和成長潛力的優質股,僅僅是标的公司的分紅、股票回購所帶來的收益就很可觀,至少遠遠超過了日元債券的利息,相當于進行了無風險套利,更不要說5家公司的好生意和好潛力了。

承認自己的能力圈,能夠耐心觀察和等待,并在機會來臨時揮杆一擊正中目标,這是巴菲特投資哲學的重要一環。更厲害的是,節約自己賬上的美元現金,以取得高額的利息收入;同時以極低的成本借入日元買入日股,既規避了匯率風險,還無心插柳地取得了額外的彙兌收益,更取得了股票增值的巨大好處,真可謂“股神”一出手,就知有沒有。而其背後的投資哲學,以及對公司的洞察及對資金的管理,更值得你我學習和借鑒。

(本文為澎湃商學院獨家專欄“會計江湖”系列之六十二,作者袁敏為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會計學博士,研究方向:内部控制、資信評級等,出版有《資信評級的功能檢驗與品質控制研究》、《企業内部控制規範與案例》等著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