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道光帝看重才能出衆的弈訢,為何選擇平庸的奕詝繼位,放棄弈訢?

作者:朋

曆史之路往往曲折蜿蜒,而帝王們的選擇卻往往決定着一個國家的命運。道光帝作為一代明君,當年他是如何選擇繼承人的?他為何看重了表現卓越的六皇子奕訢,卻最終将皇位傳給了平庸的四皇子奕詝?在這一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導緻他改變了主意?難道僅僅是一時的感情用事,還是存在着我們所不知的隐情?

道光帝看重才能出衆的弈訢,為何選擇平庸的奕詝繼位,放棄弈訢?

一. 道光帝眷顧奕訢的初衷

大清王朝自康熙雄主之後,皇室子嗣接連夭折,曆經乾隆、嘉慶、宣統三朝,國家一直籠罩在儲嗣難産的陰雲之中。直到1831年,道光帝年逾半百,方才喜得皇四子奕詝誕生,随後又陸續誕下五子及六子奕訢。對于這三位萬分難得的皇嗣,道光帝自是格外寵愛有加。

其中,六子奕訢出生便備受眷顧。奕訢自幼英姿勃發,機智過人,在學習上更是挺身而出,遠勝兄弟。道光帝見狀,自然将厚望寄托于此子。他為奕訢精心擇師,請來當朝翹楚卓秉恬、翁心存、賈桢等人親自授徒,希望能将這聰穎過人的幼子培養成為一代明君。

道光帝看重才能出衆的弈訢,為何選擇平庸的奕詝繼位,放棄弈訢?

與此同時,道光帝也沒有忽視其餘子嗣。他為皇四子奕詝安排了杜受田為師,杜雖不及他人那般名重一時,卻頗有儒雅端方之風,正合道光帝對太子之期許。至于五子,則過繼與惇恪親王為嗣。如此一來,三位皇子的前程就此分路,卻也為未來儲位之争留下了發端。

随着年歲漸長,奕訢與奕詝的差距越發明顯。奕訢思維靈活,對理學貫通自通,遇有艱深疑窦,總能出口成章,侃侃而談。奕詝則性格内向寡言,每每于學問上難以臻于奕訢境界。就連武藝方面,奕訢亦遠勝其兄。面對這般懿旨,道光帝懷疑恐怕立儲之位在所難免。

然而,在道光眼中,皇位雖重能力,仁德禮智同等重要。他期望太子不僅聰睿過人,更要懷仁愛之心、循禮法之道。于是,他在對奕詝、奕訢的考察中,注重衡量二人對于"仁"、"孝"這等德性的展現。正所謂"立嫡無窮,惟賢與能"。誰能更好诠釋儒家傳統,誰就能赢得道光帝的歡心,進而坐穩儲位寶座。

二. 奕詝在關鍵時刻的突圍

道光帝看重才能出衆的弈訢,為何選擇平庸的奕詝繼位,放棄弈訢?

公元1846年春,距離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國恥鴉片戰争結束尚不足五年。那一年,道光帝攜皇族前往南苑祭祖。作為滿族男子剛毅的傳統展現,狩獵運動一直是皇室中不可或缺的項目。正在此次祭祖期間,一場重要的狩獵活動在南苑地頭展開。

對于奕訢和奕詝兩兄弟而言,這場狩獵可謂是一次決定性的較量。奕訢自小就展現出了過人的騎射天賦,在曆次狩獵中屢建奇功。相比之下,奕詝則總是落于人後,無論是騎術射術,都遠不及其弟弟。若是在這次狩獵中再次失利,奕詝怕是難以服衆,儲位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了。

就在這個至關重要的時刻,奕詝的老師杜受田及時提點了一番。杜受田事先對奕詝低語道:"今日方是立足之機,不可再作錯失。汝騎射技藝固然遜色,卻也要想個高招,不可就此認輸。"聞言,奕詝不禁疑惑,杜受田随即分析道:"狩獵規矩昔定,視中暋物最為優勝。倘若能親身射中珍稀獵物,必将赢得帝王欽賞。"

杜受田這一番話,令奕詝如同重獲新生。他遵循杜老所教,在狩獵活動中專挑稀世珍禽猛獸下手,竭盡全力将它們狩獵而獲。終于,就在快要收兵之時,奕詝始終未中的一頭罕見的貘熊出現在視野之中。奕詝逃亡無路,隻得拼了老命,運足了全身力氣,将手中的箭一并射出。那箭矢勁直無倫,正中貘熊的要害,令這頭兇猛異獸應聲倒地。

道光帝看重才能出衆的弈訢,為何選擇平庸的奕詝繼位,放棄弈訢?

奕訢等人見狀,無不驚歎不已。他們萬萬沒料到,平日裡武藝平平的奕詝竟能如此走狗運氣,如此中門綽綽斬獲如此重要獵物。衆人激賞之餘,也不由對奕詝刮目相看。而道光帝親眼見證了這一幕,自然也是大喜過望,立即當衆表彰了奕詝的出色表現。從此後,奕詝在道光帝的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也就水漲船高了。

三. 奕詝登基後的昏庸表現

奕詝在南苑狩獵中的一箭驚人,令他在道光帝的儲嗣考量中占據了優勢。1850年2月,年逾69歲的道光帝駕崩,奕詝遂以20歲之齒繼位登基,是為鹹豐皇帝。可謂是一切都來得太過突然,對于這位年少的新君,複興中興的重任顯然是個巨大的挑戰。

鹹豐帝在位前期,還算勉強應對得了起義軍和列強的雙重壓力。他首先鎮壓了雲南的苗民起義,又借助林則徐治理了鴉片戰争的爛攤子,将英軍趕出了廣州城。有賴于此,中國這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才得以續存幾十年光景。

道光帝看重才能出衆的弈訢,為何選擇平庸的奕詝繼位,放棄弈訢?

然而随着壓力的不斷加大,鹹豐帝漸漸地暴露出其無能的一面。1851年,在廣西發生了客家人武裝起義,蔓延到廣東、湖南、江西等地。1853年,發生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運動。太平軍最初僅占領了廣西、廣東一帶,但在短短幾年間,卻已席卷了16個省,直逼京師。

鹹豐帝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農民起義軍,可謂手足無措,不知所措。他下令組建了"鎮遠大營",由親王們率衆征讨,試圖剿滅叛軍。但遭到太平軍的頑強抵抗後,大營便幾近瓦解。至于後來的撚軍、湘軍,更是不聞不問,任由太平天國肆虐。

面對内憂,鹹豐帝已經無能為力。可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西方列強又開始了新的一輪侵略。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争爆發。英法聯軍氣焰嚣張,直撲天津、熱河,令鹹豐帝更是無所适從,最終不得不帶着後宮避居熱河行宮。

在熱河期間,鹹豐帝竟然沉湎酒色,荒淫無度,對國家的命運徹底無動于衷。為了逃避現實,他還屢次下旨,指令全國各地組織佛事超度,妄想借此祈求上天庇佑。如此頹廢堕落的生活,怎能挽救王朝于危難之中?很快,英法聯軍就攻陷了北京城,将紫禁城夷為平地,給大清王朝的尊嚴重重擊了一掌。

道光帝看重才能出衆的弈訢,為何選擇平庸的奕詝繼位,放棄弈訢?

面對由外由内的雙重危機,鹹豐帝的無能可見一斑。他既無勤王的遠見卓識,亦無奮勇抗敵的氣概,更缺乏足以振奮國人的領袖威望。最終,在1861年的庚子事變中,他遭到天譴,含恨而終。此時的中國,已經步入了深重的危機之中。

四. 奕訢主持大權的巧妙布局

鹹豐帝無能狂态,直接導緻了王朝危在旦夕。正當大清王朝陷入深重危機之時,當年被道光帝看重卻錯過儲位的六皇子奕訢奇迹般地挺身而出,主持起了全局。

早在1856年,鹹豐帝避居熱河後,奕訢便受命與大學士穆彰阿出面處理朝政。穆彰阿因疾病去世後,鹹豐帝沒有繼續委派别的大臣,而是直接将全權重臣的重任交給了恭親王奕訢。

道光帝看重才能出衆的弈訢,為何選擇平庸的奕詝繼位,放棄弈訢?

作為當朝最有聲望的親王,奕訢自然責無旁貸。他先是迅速重整軍隊,組建了"紀夷大營",親自統帥萬人之師,直搗太平軍根據地南京。随後又揮師征剿回疆、伊犁等地的回民起義,終于使這些動亂都得到了平定。

然而,平定内亂僅是第一步,奕訢的更大目标是驅逐外來侵略者。1860年,他指揮官軍奮勇還擊英法聯軍,直接導緻了著名的"三堆集大捷"。雖然聯軍後來占領了北京城,但奕訢的頑強抗争,已經挫傷了它們的銳氣。

就在英法聯軍氣焰嚣張之際,鹹豐帝于1861年親赴英軍大營,準備就和議出奇制勝。無奈在談判現場,老态龍鐘的鹹豐帝竟不知所雲,緻使和談陷入僵局。就在英軍懷疑鹹豐帝有詭計,準備出手時,奕訢及時出面周旋,化解了這一危機。

最終,在奕訢的周旋下,同治也平安無事登基繼位,英法聯軍亦退出了中國。而權力也就從此落到了奕訢手中。尤其是在同治即位之初,奕訢與時任總理衙門大臣的和珅發生了一場"權相之争",最後以奕訢取勝。從此,他以"權力在握"的大将軍身份,統帥朝野,主持國政。

道光帝看重才能出衆的弈訢,為何選擇平庸的奕詝繼位,放棄弈訢?

當年道光帝對其寄予厚望,此時終于應驗。奕訢展現出了他超人的政治智慧和處世手腕,更彰顯了他對國家的責任與忠誠。後人更是稱贊他為"中興名臣",評價其勤勉盡忠,實為半個皇帝。如此一來,這個曾經被道光帝放棄的人選,究竟為何會錯失儲位,便更顯疑團重重了。

五. 奕訢被掃門風波的隐情

奕訢表現卓越,足智多謀,堪稱大清王朝中興之主。然而,正是這位人才濟濟的賢臣,卻在道光帝的儲嗣考量中,最終被其胞弟奕詝遙遙超越,未能赢得皇儲的寶座。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了當年道光帝對奕訢的改觀?這背後又隐藏着怎樣的故事?

事情還要從鹹豐六年(1856年)說起。那一年,太平軍已攻陷南京,形勢危急。為了增強皇室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道光帝決定為當今皇帝鹹豐帝擇娶新宮。在多方考慮之下,他最終将目光鎖定在了穆爾沁錫伯族的公主。

道光帝看重才能出衆的弈訢,為何選擇平庸的奕詝繼位,放棄弈訢?

當時,年僅19歲的穆公主姿容秀麗,被道光帝賞識為溫良淑德之人,正合帝王淑妃之資。于是道光帝親自為其主婚,并将穆公主賜給鹹豐帝為後。誰知就在婚期将近時,一件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那日,奕訢途經後宮,不慎瞥見了正在沐浴的穆公主芳容。雖是一瞥而已,但清朝律法規定,未婚者若見準後宮私體,便算是大罪,将被重懲。奕訢奉法自新,自知理應接受審問。然而當即奕詝為了護短弟弟,竟将此事瞞了下來,避而不報。

事後,穆公主婚配仍然如期進行,但道光帝卻從别人口中得知了這一隐情。他非但沒有追究,反而責罵了奕詝,說他護短自私,違犯紀律。若非奕詝在南苑狩獵有過卓越表現,道光帝恐怕就要改立儲嗣了。

此後,道光帝愈發看輕了奕詝,反而對奕訢頓生好感。他嘉許奕訢誠實遵紀,應許若有機會必将重新考慮其儲位。無奈皇天不佑,道光帝老辇不久就駕崩了,未及兌現諾言,奕訢便就此錯失了皇儲寶座。

道光帝看重才能出衆的弈訢,為何選擇平庸的奕詝繼位,放棄弈訢?

這件被掃門風波,堪稱道光帝改變主意的原因所在。奕訢敢于承認錯誤,坦誠相見,正是道光帝心目中儲嗣所應具備的品德。相反,奕詝則為了護短而不惜隐瞞,使道光帝對其失望透頂。如此一來,皇儲之位從未離開奕詝,其中的隐情便都了然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