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作者:聰明的風鈴008

在大紅電影《戰狼》中,有這麼一句話曾印刻在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中:“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國家領土安全素來是主權國家不可動搖的底線,可就在中東地區,有一個占地面積80萬平方公裡的島嶼,在整整66年内被兩個國家“互相謙讓”,均不敢納入本國勢力範圍。

一、戰略島嶼

這座島嶼名叫蒂朗島,坐落在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之間。

蒂朗島極為幹旱,絕大部分地區都是人煙罕至的荒漠,既不适合耕種,也沒有特殊的石油、礦産資源,是以,單從土壤條件上看,蒂朗島确實沒有争搶的價值,可偏偏這樣一塊小島嶼,卻橫亘在紅海的正上方。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紅海,位于非洲東北部和阿拉伯半島之間,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其北部有一條名為亞喀巴的海灣,是約旦唯一的出海口、巴勒斯坦以及後來建國的以色列出海的重要海上通道。

而蒂朗島,恰恰位于紅海和亞喀巴灣之間。

這樣的地理位置,注定讓蒂朗島“命運多舛”,近代以來備受關注的蘇伊士運河危機以及第三次中東戰争,導火索都是蒂朗島。

可曆史上的蒂朗島,卻并非一開始就如此坎坷。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奧斯曼帝國尚未覆滅時,蒂朗島是其領地,彼時埃及與沙特阿拉伯也不過是統一帝國的成員之一。

自工業革命後,帝國主義不斷擴張,英國作為此時的頭号強國,在世界各地瘋狂殖民,而位于亞非之間的蘇伊士運河地區,自然令英帝國垂涎欲滴。

随着奧斯曼帝國國力衰退,英國伺機将埃及以及蒂朗島占為己有,不久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長達五年的戰争結束後,英國雖然獲得了名義上的勝利,可國内經濟以及軍事實力都大不如前,“日不落帝國”的皇冠逐漸附上陰霾。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随着被殖民地的反抗愈演愈烈,埃及也湧現出一大批英勇的國民武裝,以反抗英國殖民者的壓迫。

1922年,埃及宣布獨立,英國表面上大方承認了埃及獨立主權國家的地位,可實際上,卻緊握着蒂朗島的軍事操控權,暗中等待合适的時機,以此攪動中東局勢。

二、霸主作梗

埃及獨立後,也曾向英方溝通關于蒂朗島的主權問題,然而在那個年代,國際秩序遵循的标準隻有四個字:弱肉強食。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兩國實力懸殊,埃及并沒有足夠的資本叫闆英國,即使強行将蒂朗島歸為己有,埃方也不一定能安穩地守住這塊肥肉。

1932年,沙特阿拉伯第一任國王——伊本沙特經過多年征戰,統一了阿拉伯半島,讓英國在中東地區的殖民力量受到空前打擊。

而蒂朗島,本就位于沙特阿拉伯與埃及之間,對兩國的海上運輸至關重要,在沙特與埃及都想将其占為己有的欲望之下,英方的做法便至關緊要。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而正如埃及獨立時英方所盤算的,既然不能在中東攫取利益,倒不如引爆蒂朗島這顆定時炸彈。果不其然,沙特獨立後不久,英方就不顧埃及反對,将蒂朗島劃分給了沙特阿拉伯。

如果沙特阿拉伯控制了蒂朗島,埃及東北部地區的航運路線便全面受制于人,亞喀巴灣通往紅海的道路主權,也盡數落入了沙特手中。在之後的幾年裡,英方得償所願,沙特與埃及因為蒂朗島問題産生了數次紛争,紅海地區局勢日益嚴峻。

沙特雖然拿到了蒂朗島,但英國在蒂朗島上的軍事布置并未全部撤下,其野心人盡皆知。可就在英方算盤打得叮當響時,一個意想不到的國家成立了——以色列。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二戰過後,國際局勢再次變動,美國以強悍的軍備力量坐穩了世界第一的交椅。

1947年,在美國的支援下,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允許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以聖城耶路撒冷為中心,建立全球第一個猶太人國家。

1948年5月14号,以色列正式宣布成立,并于次年5月11日獲得聯合國合法席位。

以色列以猶太民族為主,雖然總人口截止2021年也不足一千萬人,但以色列背後的支援者,是全球霸主美國,其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自建國之初便遠超中東地區的其他國家。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中東地區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國家與國家、教派與教派之間,存在着難以磨合的分歧,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動蕩的地區之一。

而以色列建國後,由于蒂朗島對其來說也是重要的航運通道,實力不如以色列的埃及和沙特,一夜之間便認清了現實,站到了同一戰線上。

三、互相謙讓

以色列以猶太民族為主,而圍繞在它周圍的國家,主體基本是阿拉伯民族。雖然在千年之前,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是來自同一個祖先,但随着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分化,兩個民族逐漸成為了敵對關系。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僅在二戰之後,中東地區大的宗教戰争就發生了五次,小規模的沖突更是數不盡數。猶太人在美國支援下,從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地域中分割出一塊狹長的國土,對阿拉伯民族來說無疑是最深的挑釁,但在絕對實力的震懾下,阿拉伯國家也隻能忍氣吞聲。

以色列國境線狹長,南部瀕臨亞喀巴灣,是其唯一的出海通道。如果蒂朗島、也就是亞喀巴灣通往紅海的關鍵島嶼被阿拉伯國家控制,那以色列的海上貿易無疑将受到嚴重打擊。

是以在建國之初,以色列便采取了威懾政策,将來自美方的軍事支援和經濟支援通通擺在明面上,為的就是告誡周遭的阿拉伯國家,不要與自己為敵。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而在後來與阿拉伯國家的幾場大型戰争中,以色列也确實以碾壓性的實力,取得了“中東小霸王”的稱号。

以色列的猶太民族曆經千年才有了自己的國土,暫時還沒有全面征戰阿拉伯國家的念頭。可如果雙方徹底開戰,蒂朗島作為埃及曾經的領土、如今又掌控在沙特阿拉伯手中,一旦開戰,隻要封鎖蒂朗島周圍的海域,那以色列唯一的海上通道亞喀巴灣就被徹底封鎖了。

不論是沙特阿拉伯還是埃及,雖然都曾以為蒂朗島是塊香饽饽、互相争的不可開交,可一旦一方單獨吞下蒂朗島,無疑就會被以色列視為頭号目标。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是以自以色列站穩腳跟,雙方都開始認識到蒂朗島問題可大可小,處理得當或許能嘗到甜頭,處理不好,惹來的恐怕是炮彈了。

1950年,沙特阿拉伯發表聲明,一改曾經對在蒂朗島問題上對埃及的強硬态度,聲稱要按照曆史根源,将原本就屬于埃及的蒂朗島歸還給埃及。

附加條件也十分簡單友好,便是埃及需要允許沙特阿拉伯在蒂朗島進行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不得封鎖蒂朗島。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這樣的聲明表面上十分完美,但實際上沙特阿拉伯是在對以色列說:“蒂朗島的主權自古以來就是埃及的,有事就去找埃及,不要找我!”

埃及自然不會心甘情願接受這燙手的山芋,很快就借英國的名義回應沙特阿拉伯:“當初英國将蒂朗島分給沙特,這島早就是沙特的了!”

中東地區的其他國家,看到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像“踢皮球”一樣對待蒂朗島,雖然都眼紅蒂朗島的地理位置,但奈何有心無力,連公開站隊表态的人都沒有,生怕惹得以色列和它背後的美國發怒。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皮球”一直踢到1978年,美國才終于出面了。

四、塵埃落定

沙特阿拉伯與埃及,在蒂朗島主權上“互相謙讓”,看似“怯懦”,實際上是以退為進。

一來兩國結束了之前的對立關系,以蒂朗島為媒介開始頻繁溝通,在經濟、能源、軍事等方面開始了廣泛合作。

二來,兩國在蒂朗島主權上含糊其辭、彼此推诿,即使以色列想以蒂朗島為引挑起紛争,埃及與沙特阿拉伯都能以“對方才是責任國”為借口,将戰争化為“三方會談”,慢慢解決蒂朗島問題。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就這樣,蒂朗島主權便被一直拖延,埃及與沙特對此事也一緻采取忽視政策。

原本在沙特将主權讓渡給埃及後,就撤回了駐紮在蒂朗島之上的部隊,之後的幾十年間,蒂朗島島嶼上并沒有常駐居民,隻有為數不多的埃及軍事哨所和聯合國維和部隊,而這些為數不多的埃及部隊,也不過是象征性的駐紮。

以色列原本還保持忍耐,與埃及和沙特繞圈子,可中東地區的戰争,還是爆發了,而導火索依舊是蒂朗島的歸屬權。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以色列以埃及為主要打擊對象,連帶着對其周邊的阿拉伯國家發動四次戰争、持續二十餘年,而最終受苦的不過是中東地區的人民。

1978年,在美國的牽頭之下,埃及與以色列終于坐上了談判桌,簽訂了《戴維營協定》,由曆史原屬國埃及持有蒂朗島主權,而以色列的船隻則随時都能在蒂朗島海域通行,埃及不得無故挑釁阻攔。

埃及既無力與美國反抗,也不想繼續和以色列進行戰争,是以簽訂這個協定也算是各取所需。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但時局變換莫測,埃及并沒有相信依靠一個協定,就能徹底掩蓋蒂朗島“定時炸彈”的屬性。是以在之後的十餘年裡,埃及沒有強勢宣告蒂朗島主權,而是采取“放養”政策。

千禧年後,全球邁入建設現代化經濟的新時期,崇尚和平和反對戰争的主旋律越加明顯。

原本在以色列攻打埃及時還慶幸自己早早歸還蒂朗島主權的沙特阿拉伯,又開始眼紅埃及和蒂朗島附近的和平局面了。

随着沙特阿拉伯以豐富的石油資源,在中東國家甚至全球的影響力逐漸攀升,與美國的石油聯盟關系也逐漸緊密,沙特國會便開始重新布局蒂朗島問題。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2016年,沙特阿拉伯在獲得了美國允許的前提下,向埃及提出談判,要求埃及再次讓渡蒂朗島主權。

沙特阿拉伯原本以為埃及會拒絕這次談判,可沒想到發展得十分順利。

2016年4月9号,埃及内閣向埃及議會提出決議,将蒂朗島、連同附近的塞納菲爾島一齊轉讓給沙特阿拉伯,次年6月14号,埃及議會以多數票通過,并在埃及首都開羅公布了此次全體表決結果。

埃及之是以如此“慷慨”,首先是由于它本身并不打算徹底接收蒂朗島,一旦以色列再次以蒂朗島向埃及發難,埃及根本無力招架;其次,埃及與以色列因為蒂朗島問題而進行軍事鬥争的幾十年間,沙特阿拉伯則專心于石油經濟建設,其實力早已遠超埃及。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是亞喀巴灣通往紅海的道路上唯二的兩個島嶼,埃及将其盡數轉讓給沙特阿拉伯,一旦中東地區因為海域問題開戰,埃及便能事不關己、保持中立。

而沙特既然主動向埃及索要蒂朗島,也并非想白白占便宜。

為了表示誠意,沙特阿拉伯向埃及提供了超過兩百億美元的資金援助,兩國在能源方面的合作也更加緊密,這對埃及來說無疑是利大于弊。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五、結語

從1950年沙特主動歸還蒂朗島,到沙特與埃及之間“互相謙讓”,再到2016年埃及國會再次轉讓蒂朗島,懸而未決68年的蒂朗島問題終于在埃及、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以及美國的各方滿意之下,告一段落。

埃及原本是蒂朗島的原屬國,在自身實力衰微的情況下無力保持領土主權,被英國從中作梗,将蒂朗島當作攪亂中東局勢的棋子。

而在以色列建國後,如果埃及以及沙特本身能夠以色列抗衡,也無需推來讓去,放任蒂朗島歸屬問題成為中東戰争的導火索。

中東“定時炸彈”蒂朗島:埃及和沙特互相謙讓68年,誰都不敢接手

落後隻會挨打,如今中東地區依舊戰火紛飛,即使人民渴望和平,某些霸權資本帝國也不會輕易割舍自己在戰争中攫取的巨額利潤。

蒂朗島如今局勢平緩,但在全球經濟深受疫情影響、石油市場日漸跌宕的險局中,未來這顆“定時炸彈”是否會被再次引爆,無人能下定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