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京東Q1财報解讀:日百品類增速亮眼,進入良性增長通道

作者:三言科技Pro

出品|三言Pro

5月16日,京東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報。核心資料上,收入和淨利潤雙超市場預期。

一季度,京東收入2600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7.0%。Non-GAAP的淨利潤為89億元,同比增長17.2%。

在京東的收入組成中,京東自營零售業務是大頭,貢獻了超過80%以上的收入。本季京東自營零售收入2085億元,同比增長6.6%。

再細分看,在零售商品中家電3C依然是大盤,展現了京東在該品類上的固有優勢。一季度,該品類收入從去年同期1169.9億元同比增長5.3%,達到1232.1億元。

在我們印象中,淘天系擅長服飾美妝、京東在家電3C上占優勢,拼多多依靠低價政策在日用品品類上搶跑。

而在京東的這份财報中,有一個細節展示了京東在品類上的突破。

财報顯示,京東的日百品類在上季度的基礎上恢複快速增長,收入同比增速達到8.6%,高于社零的日百品類平均水準。

這意味在更講究低價、高消費頻次、品類多的日用商品品類上,京東找回主動權,這也是低價政策發揮動能的最直接展現。

京東第二大業務闆塊是服務收入,除了平台及廣告服務收入外,主要是物流業務,也就是京東物流。

京東Q1财報解讀:日百品類增速亮眼,進入良性增長通道

一季度服務收入達到515億元,同比增長8.8%。而其中京東物流增速十分亮眼,營收為421.4億元,同比增長14.7%。

整體來看,一季度的财務資料雖然沒有非常驚人的資料,但從收入增速到利潤增速,到各個業務闆塊的增速之間都保持一個非常自洽的區間。

在電商平台集體向低價政策邁進,消費又回歸最簡單的訴求:沒有套路、低價、便捷服務。

京東回歸到多快好省的初心,經過了一系列調整,快速進入狀态。穩中增長又有亮點的财務資料就是佐證。

這也意味着京東正在逐漸進入到一個良性的增長通道,這個良性增長不僅展現在各個财務資料之間的均衡自洽。

各版塊增速在非常自洽的區間

進入良性增長通道

整體上看,京東的收入和淨利潤增速超出市場預期,處于一個較為穩定的增長趨勢。

在營收大塊的家電3C品類上,京東依然保持了不錯增速,在傳統強勢品類上還是一樣給力。

這是一個基本盤,就像我們去看其他電商平台,優勢品類肯定是首先關心的,它意味着平台是否能守住陣地,這是突圍出去的戰略後方。

是以優勢品類可能不會有太突兀的增速資料,但因為盤子夠大,穩定輸出就算勝利。

而這兩年,低價政策成為電商平台的共識。在直播電商的沖擊下,電商平台們發現,各種繁雜的營銷大促,越來越貴的商品開始起反作用,簡單粗暴的低價反而最有效。

當去年拼多多市值一度超過阿裡時,所有人都驚了,電商平台背後的大佬們也都坐不住了。

京東在過年的一年也進行了重要的組織調整,劉強東強勢回歸,在過去的2023年全面推進低價政策,比如加碼百億補貼。

而低價政策最容易拉動的就是高頻、低價的日用商品品類。

可以看到,本季度京東該品類的增長不僅在京東的各品類中增速突出,而且高于行業平均水準。

其實日用商品能夠去衡量電商平台的消費者心智。回想下,你隔三岔五就要買日用百貨,第一選擇是哪個平台呢?又為什麼呢?

我們可能一直以來比較喜歡在某個平台購物,但這種習慣并非一成不變的,它取決于該平台的商品價格和服務品質。

你也許以前隻在京東買3C,但現在日用百貨也便宜量大了,在其他平台下單之前,就想着去京東上比比價。

京東在3C家電上的服務已經有目共睹,而現在在價格上狠下功夫,讓以日用商品為代表的快消品類有了新的增長想象力。

财報中的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增速資料是物流。

在電商平台中,京東是自建物流的先驅,也是京東服務的亮點。相信很多人愛上京東就是因為風雨無阻的送貨上門。

京東Q1财報解讀:日百品類增速亮眼,進入良性增長通道

過去的多年,京東通過持續投入建立了強大的物流網絡。從最初的服務自營到以外部客戶收入為主,京東物流已經走過了投入期,到了發力期、增長期。

本季度,京東物流的增速高達14.7%,遠超其他業務闆塊。外部客戶收入占比已經高達7成。

總體來看,各版塊增速都在非常自洽的區間,沒有突兀的,也沒有明顯短闆。業績上能取得超出市場預期的數字,使用者和商家、供應鍊效率上的一些内部名額又能傳遞出京東未來的增長潛力。

這是一種很好的狀态,是穩中求進的姿勢,在不變中求突破,逐漸放大潛力力量,等待有一天質變。

從嚴肅的增速數字回到實實在在的使用者和商家服務,能幫我們更好的了解京東的增長。

從财務資料的表象之外

看使用者、商家的名額提升

使用者和商家的相關名額才是将電商平台剝開了給外人看。

平台的各種财務資料的增長都建立在每個微小的個體。他們才是推動平台持續向上的動力。

在過去的一個季度,京東各項使用者名額均實作大幅提升。

其中季度活躍使用者數已連續兩個季度保持同比雙位數加速增長,使用者的購物頻次、NPS(淨推薦值)和低線城市使用者數量都在顯著提升。

使用者資料的良好表現都要回歸到商品、價格和服務上去。

比如京東MALL在長沙、天津等地的陸續開業,将線上和與線下完美結合。京東即時零售業務品牌更新推出“京東秒送”,并在京東首頁上線“秒送專區”,将免運門檻降至29元。

3月底,京東超市上線“百億農補”會場,将在三年内投入100億元補貼農産品。4月份,京東七鮮超市正式上線全城送服務,該服務将覆寫北京六環内所有區域。

不斷完善以舊換新服務。一季度,京東聯合3C數位、家電家居和汽車等品類的合作夥伴共同投入65億元加碼以舊換新服務,同時攜手20個省市陸續落地以舊換新補貼。

在一季度第三方商品實作90%包郵的基礎上,京東持續優化開放平台包郵規則,對其餘第三方商品普及最高滿59包郵。京東自營更新“免費上門退換”服務,打标産品上門退換運費全免。

京東Q1财報解讀:日百品類增速亮眼,進入良性增長通道

與此同時,京東的商家數不斷提升,商家的營運成本保持行業最低水準,使用者對三方商家的NPS也在提升,都顯示出京東圍繞使用者體驗提升不斷地繼續增長勢能。

财報顯示,京東第三方商家店鋪數突破百萬,商品供給更加豐富多元。京東“春曉計劃”再更新,幫助商家節省50%營運成本。

在服務品質上,一季度第三方商家店均售後客訴量減少15%、店均服務成本費率降低42%。

在接下來的“京東618”期間,京東将在流量生态、AI技術和服務能力三大核心領域投入最大力度的資源幫助商家有效增長,而且上不封頂。

京東卷自己,通過技術創新、服務更新讓自己更加強大的同時,将能力開放給商家,實作平台、消費者和商家的三赢。

在财報電話會議上,京東集團CEO許冉這樣評價京東的變化:“我們看到使用者心智在“多、快、好、省”的幾個方面都在逐漸回歸,前期努力所帶來的成果也讓我們對京東的長期增長以及繼續獲得市場佔有率的信心變得更強”。

618馬上就要到了,這将又是一場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