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弘揚廉潔文化 共建清廉校園——清廉文化進校園知識宣傳

作者:聚焦重慶

廉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廉”代表正直,“潔”代表清白、純潔。

廉潔文化是提倡廉潔自律,秉公辦事,不徇私情,不謀私利,為人民服務,清白做人的精神。這是中華傳統美德,是一種值得學習的精神。

廉潔文化最早源于戰國時期偉大的詩人的屈原《楚辭·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釋說:"不受曰廉,不污曰潔。"也就是說不接受他人饋贈的錢财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潔。

弘揚廉潔文化 共建清廉校園——清廉文化進校園知識宣傳

廉潔文化具有豐富内涵。廉潔,即公正不貪,清白無污。廉潔文化是廉潔的理論和行為方式及其互相關系的文化總和,是關于廉潔的知識、理念、制度及與之相對應的生活方式、行為規範的總概括。

廉潔小故事

自古以來,我們祖國幾千年來傳揚着許許多多講廉潔的偉人,像老一輩革命領袖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等,東漢時期南陽太守羊續、北宋的包青天包拯等等,真是舉不勝舉。

弘揚廉潔文化 共建清廉校園——清廉文化進校園知識宣傳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其故鄉鳳陽還流傳着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蔔韭菜,着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隻用胡蘿蔔、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衆官員。而且他還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隻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朱元璋雖為一國之君,但他率先垂範,倡導廉潔之風。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人低調樸實,生活非常節儉。他不喜歡住高樓,生前住在非常普通的房子裡,穿的衣服也很廉價。他不住豪宅、不坐豪車,把金錢名利看得很輕,他把各種獎項獲得的獎金用在雜交水稻的研究經費中。即便是在獲得國家最高榮譽的當天,他還下地檢視“第三代雜交水稻”制種情況。國家獎勵他的青島市國際院士港的别墅,他改成了研發海水稻的科研室。他十幾年都在路邊攤剪發,穿的衣服樸素大方,一穿就是好幾年。即便是大家心目中的科學界“巨富”,但生活依然簡樸,他最看重的是腳踏實地“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并把這份堅定的意志,傳遞給兒子。

清廉文化進校園

如今,“廉潔”這個詞走進了校園。“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四季晴雨。”作為一名教師,要抵制各種誘惑,樹立高尚師德,做到廉潔從教,從我做起。

1.一顆平常之心——做廉潔事

面對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應該有一顆平常心,認真執教、踏實工作。隻有這樣,才可能成為一名稱職的有追求的教師。在工作中,多為學生的發展考慮,及時關心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狀況,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多為教學和學生服務。

2.一顆真誠之心——育廉潔人

教師的勞動是一項特殊性的勞動,會在無形中影響一代學生的思想,甚至會影響着一代中國人的思想。教師作為學生少年時代接觸的最為神聖和光輝的形象,舉手投足之間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方方面面,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執教,持儉守節,“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3.一顆奉獻之心——弘揚廉潔精神

站在教師隊伍的行列裡,就要有一顆淡泊名利,為教育奉獻終身的心,就要時刻銘記為人民大衆服務的宗旨。作為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崗位,堅守職業道德。在工作崗位上,更應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大家喜歡的廉潔奉公的好教師。

弘揚廉潔文化 共建清廉校園——清廉文化進校園知識宣傳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作為學生應如何從自身做起,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呢?

1.從自己做起

日常生活中,不要鋪張,更不要奢侈;不要攀比,更不要所謂的名牌,要充實自我,踏實做好每一件事,不要亂扔雜物,更不要損壞公物,時時要有儉樸的意識。

在操場上撿到錢包或是個人物品應及時交給老師,不貪圖小便宜,培養拾金不昧的品質;在考場上遵守考場規則,不左顧右盼,交頭接耳,養成嚴于律己的好習慣;做錯事要敢于認錯,知錯能改。

2.從身邊做起

看到考場上有作弊行為應小聲提醒老師;不與同學攀比,提倡勤儉節約;不包庇同學,鼓勵他直面錯誤,積極改正。

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從小沒有打下堅實的基礎,不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待長大思維固化後,再談“敬廉崇潔”,一切都為時已晚。

來源:重慶市廣益中學校

責編:李金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