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卡普松挑戰迪蒂耶《遙遠的世界》:用“另一雙耳朵”去聆聽

作者:上觀新聞
卡普松挑戰迪蒂耶《遙遠的世界》:用“另一雙耳朵”去聆聽

5月17日晚,上海交響樂團2023-2024駐團藝術家、法國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在指揮家葉詠詩執棒下,獻上迪蒂耶《遙遠的世界》中國内地首秀。

剛接到餘隆邀約時,卡普松是猶豫的,因為這部作品非常具有挑戰性。“這是一部意義重大的作品,無論是對于樂團、大提琴家還是作曲家,都是如此。”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對迪蒂耶的大提琴協奏曲《遙遠的世界》這樣評價。

除了挑戰“硬骨頭”,老朋友葉詠詩還執棒上海交響樂團演繹了陳其鋼《失樂園》、拉威爾《庫普蘭之墓》及《達夫尼與克洛埃》第二組曲,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為滬上觀衆帶來充滿法國風情的一夜。

卡普松挑戰迪蒂耶《遙遠的世界》:用“另一雙耳朵”去聆聽

演出現場

被稱為“法國當代作曲宗師”的迪蒂耶,是一位完美主義者,他隻允許自己的一小部分作品出版。因為自覺難當重任,迪蒂耶退出詩人波德萊爾逝世100周年紀念音樂彙創作計劃,但他還是無法抵擋詩人的藝術感召,以波德萊爾《惡之花》中的《謎語》《凝視》《波濤》《鏡子》和《贊歌》命名五個樂章,創作出這部《遙遠的世界》,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大提琴作品之一”。

雖然迪蒂耶在世時,卡普松多次演繹這首協奏曲,但正因如此,才更加謹慎。“我還記得第一次演奏,是在他90歲生日。他無疑是20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我們一起工作了五、六年時間,直到幾年前他去世。他事無巨細且非常挑剔,是以我堅信他寫出的每一個細節都是他想要的,他的色彩都是非常典型的迪蒂耶風格。”卡普松說。

卡普松挑戰迪蒂耶《遙遠的世界》:用“另一雙耳朵”去聆聽

演出現場

《遙遠的世界》對獨奏家來說難度大,對交響樂團來說也是如此。一位音樂學者說:“拉協奏曲,獨奏家通常會把樂隊部分背出來,但迪蒂耶這首根本沒法去背,東一句、西一句,有點‘支離破碎’。對樂隊而言同樣頗具挑戰,要和指揮、獨奏家像精密儀器般配合得當,攜手去攻克演奏上的難點。”

第一次指揮《遙遠的世界》,葉詠詩沒少做功課。在獨奏加入前,她就和樂隊進行了好幾天的排練。“我在熟讀譜面細節的同時,也去聽了不同大提琴演奏家的演奏錄音,對比和總結其中的困難段落,以便在卡普松加入時多加注意。”

卡普松挑戰迪蒂耶《遙遠的世界》:用“另一雙耳朵”去聆聽
卡普松挑戰迪蒂耶《遙遠的世界》:用“另一雙耳朵”去聆聽

排練現場

令葉詠詩驚喜的是,樂隊成員提前所做的充分練習發揮了作用,排演過程非常順利。“這是比較高效的一次排練,上交的樂隊比我10年前來時更加成熟,對于一些新作品或不熟悉的指揮風格,他們都适應得非常快。”

《遙遠的世界》與觀衆印象中旋律性很強的大提琴協奏曲截然不同。從觀衆角度出發,葉詠詩認為,這樣一首技術與審美門檻都較高的作品,需要聆聽者帶着“另一雙耳朵”來發現配器中的精妙巧思。“比如打擊樂器與豎琴、貝司等疊加産生的音效,是全曲的一大亮點。”

欄目主編:施晨露 圖檔來源:蔡磊磊 攝

來源:作者:吳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