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0歲以後要好命,就得倒着活

作者:富書

#頭條創作挑戰賽#

文|徐子敏(富書專欄作者)

董宇輝在一次演講中,有人問了他一個問題:“人生道路的盡頭是什麼?努力的意義在哪裡?”

董宇輝坦誠回答:“我現在沒辦法告訴你,因為我目前也不清楚。”

緊接着,他話鋒一轉:“但我有一個淺薄的經驗。你可以假想5年後的自己,再回顧當下的生活,你會做出什麼樣的評價?”

作家雕爺說:“所謂戰略,是一個‘站在未來看今天’的角度。當你有‘終局判斷’,就能思考今天的‘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好比你糾結繼續讀書還是工作,糾結要不要辭職創業,背後的問題其實是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度過一個什麼樣的人生。

當我們用更長的時間次元來衡量自己的人生時,很多當下困擾我們的問題,會茅塞頓開。

倒着活,我們都能活得明白。

30歲以後要好命,就得倒着活
30歲以後要好命,就得倒着活

随波逐流,越活越焦慮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看見别人跑步健身,練出馬甲線,便興起辦健身卡,結果用沒幾次就過期了;

看到别人皮膚水嫩,便跟着買了一堆護膚品,堅持沒幾次,就放在角落吃灰了;

看到别人在讀書打卡,自己跟着立下flag,但讀沒幾頁,書就沒再打開過了。

在我們的生活裡,不乏這樣随波逐流的人。

看似做了很多事,但回過頭細看,卻什麼也沒做成,越活越焦慮。

前兩天深夜,朋友找我訴苦。

他說:近幾年看到周圍很多人在做副業,賺到不少錢,他很心動,便也想嘗試做副業。

但是做什麼呢?不清楚。

于是看到别人說程式設計教育訓練好,他便去學程式設計;别人說電商賺錢,他便去學電商。

結果兩年過去了,他的副業依然沒有什麼起色。

而且因為花了很多心思在副業上面,主業的業績受到影響,被主管點名批評。

他渴望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卻越做越錯,深入了深深的焦慮當中。

就像一隻被困在透明向陽玻璃瓶裡的蜜蜂,越是努力向光飛去,越是碰壁。

松浦彌太郎說:“如果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那再苦悶不過。”

媒體人@夢舒,講過一個故事。

她有個朋友,在一家知名的4A公司做設計師。

在她33歲那年,看到身邊人紛紛辭職創業,賺到很多錢。她便跟着效仿,辭職開了家工作室。

可沒過多久,她便開始後悔了。

在公司那會,她隻需要負責設計工作,不用插手行政、财務這些事務。

而現在,事無巨細,她必須全部負責。

結果因為其他瑣碎的事占用太多時間,她沒法沉下心好好工作,導緻作品品質下降,被多次返工。

不僅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還損害了自己在業界的口碑。

最後撐不到半年,賠了幾十萬後,無奈回去繼續打工。

南懷瑾先生說:“前途遠大的人,就要有遠大的計劃;

眼光短淺,隻看現實的人,恐怕隻能抓住今天。

我們應該做得不隻是擁有今天,還應該抓住明天、後天,抓住永遠。”

如何抓住永遠?

站在未來看今天,比如問自己,五年之後工作上要取得什麼成績,在哪個城市定居。

而不是随波逐流,白白耗費時光,越活越迷茫,越活越焦慮。

30歲以後要好命,就得倒着活
30歲以後要好命,就得倒着活

倒着活,越活越明白

馬克吐溫說:“人生最重要的兩天,一個是你出生的那天,一個是你明白為何活着的那天。”

這兩天裡,一個是生命的新生,一個是靈魂的新生。

《哈佛家訓》裡邊記錄了一則這樣的小故事:

亨利生活在一個貧窮家庭,他在橄榄球上有很強的天賦,深受教練賞識。

有一次,朋友跟他介紹打零工,一小時3.25美元。

他非常高興,這樣子他就有錢了,日子可以過得舒服些。

于是他選擇去打零工,把訓練放在一邊。

教練得知他的情況後,氣憤地問他:“将來你有一輩子的時間可以用來工作,但你能參加比賽的日子有幾天?難道你的夢想就隻值得一小時3.25美元嗎?”

一語驚醒夢中人,亨利意識到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成為一名專業的橄榄球運動員,而不是這點錢。

他全身心投入訓練裡,大學畢業後,憑着過硬球技順利加入大名鼎鼎的丹佛野馬隊,成為耀眼球星。

我們這一生,是由無數個選擇構成的。選了什麼,就決定你接下來會做什麼。

有些選擇,看似很好,實際上卻是在走下坡路。

有些路,雖然難走,卻是在向上。

具體該怎麼選呢?

以終為始,用未來的眼光看待當下的生活,把人生倒着過,就知道哪條路更好。

日劇《校對女孩河野悅子》中女主角河野悅子, 從小就明确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時尚雜志編輯。

但事不如願,從畢業起,她連續六次去面試,均失敗了。

換做其他人,失敗這麼多次,估計就放棄了,但她不氣餒。

好不容易在第7次成功了,但卻被配置設定到校對部門。

身邊人嘲笑她,但她認為這是在一步步接近自己的夢想,即便校對工作非常枯燥無趣,她也從不抱怨,還主動留下來加班學習。

工作過程中,她主動為自己争取機會,有時為了驗證雜志所追蹤的事件真相去卧底取材。

最後憑借自己出色的表現,如願以償參與到編輯工作。

查理芒格說:“如果我知道自己會死在哪裡,那我将永遠不去那裡。

換言之,當我們知道自己未來将要去哪,便可以一往無前。

每天早晨,喬布斯都會對着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還會做我今天要做的這些事嗎?”

如果很多天的答案都是“不”,他就知道該改變了。

站在未來看今天,你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追求什麼了。

30歲以後要好命,就得倒着活
30歲以後要好命,就得倒着活

倒着活,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尼采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在《肖申克的救贖》裡,安迪被關在監獄裡二十多年,被其他囚犯侵犯,被典獄長威脅,被獄警毒打。

漫長的光陰,非人的折磨,當其他人渾渾噩噩度日時,安迪從未放棄過努力和抗争,最終越獄成功。

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可支撐我們度過這漫長歲月,抵達心中的彼岸。

那麼,具體要怎樣做呢?可以從這兩點出發:

1、以終為始,找準自己的目标

有一位作家,成名之後有了錢,但每天都過得很不開心,決定去尋求一位高僧指引。

高僧問他:“你現在每天都在忙些什麼?”

作家回答:“會參加圖書推廣,出席商業演講,有時就在家寫作。”

高僧又問:“在成名之前,你的生活怎麼樣?”

作家回答:“沒怎麼出去,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靜靜寫作。”

高僧接着問他:“那你在人生的最後,是想成為演說家、商人,還是作家呢?”

作家聽完,醍醐灌頂,推掉了商演和推廣,專心寫作。

2、立足當下,拆解目标

每一座高樓,都是從一磚一瓦開始;每一個事業,都是從最簡單的做起。每一個大目标,則是由一個個小目标來完成。

效率管理專家張萌,在大學時英語成績不理想,她暗下決心要考到全系第1名。

于是,她去調研了解到,完成大學4年的英文能力訓練需要五六千個小時,基于此,她做了個1000天計劃。

規劃好每天學習多少個小時,背誦多少内容,做多少套題。

一個學期下來,差不多130天,成績一躍拿到了全系第1名,超預期實作目标。

假如她當時沒有拆解目标,沒量化好一天要做多少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大機率無法獲得成功。

我們很多時候急于求成,其實是因為沒能清晰認識到自己跟目标的距離。

當我們把大目标,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小目标,循序漸進地完成,才不會急切,不會迷失自我,一步步靠近理想中的自己。

30歲以後要好命,就得倒着活
30歲以後要好命,就得倒着活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

我們的一生總共可以活3次:一次是活在想象裡,一次是活在實際經曆裡,一次是活在回憶裡,這3次構成了生命品質的總和。

用過來人的心态看待當下發生的一切,不辜負自己,不荒廢時光,能夠極大地提升我們的生命品質。

讓我們站在未來,活在今天,獲得快樂圓滿的人生。

作者簡介:徐子敏,富書專欄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本文:富書生活館,富書嚴選,優品好物,和你一起提高生活品質,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