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很小的手術,為什麼也要上麻醉?

作者:養生深圳
很小的手術,為什麼也要上麻醉?

麻醉在臨床上的使用頻率十分高,但有諸多人并不知道臨床麻醉的相關知識,對臨床麻醉仍出現恐懼心理,影響患者對麻醉與手術的配合度。養生君将通過科普臨床麻醉的相關知識,希望能更好地保護患者安全。

很小的手術,為什麼也要上麻醉?

【什麼是麻醉?】

麻醉能通過藥物讓患者全身或部分機體喪失痛覺,為手術創造良好條件, 使患者能在安全與無痛的情況下完成手術,更好地保障手術的順利完成。而除了能在手術中運用之外,麻醉還能運用于重症監護、急救複蘇、疼痛治療等症狀中。

很小的手術,為什麼也要上麻醉?

圖檔來源:好奇博士

【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麻醉】

01

吸入麻醉

此種吸入式麻醉能将具有揮發性的麻藥或麻醉氣體,以組麻醉機處理後經過人體呼吸系統,進入人的血液中,能起到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作用,為全身麻醉方法。

吸入麻醉為目前實施全身麻醉的有效方式,在體内代謝與分解量較小,多數會随着呼吸從人體肺部排出,在可控性、安全性、有效性上皆比較高。

02

靜脈麻醉

采用麻醉藥瓶以靜脈方式輸入人體,借助血液循環使其作用于神經中樞,讓患者出現全麻效果。靜脈麻醉有着強大的麻醉功效,能在短期内起到麻醉效果。

其劃分是依據給藥方式進行的,能劃分成單次注入、分次注入、連續注入、把控輸注等。

很小的手術,為什麼也要上麻醉?

03

複合麻醉

通過将幾種不同藥物以不同方式對人體進行使用,能讓患者達到全身麻醉效果。此種采取兩種或以上的麻醉藥物形式,能讓患者實作全麻的技術,稱為平衡麻醉。

其好處在于麻醉品質更好,能有效控制麻醉過程,確定患者的安全,并且還能降低醫療費用,具有良好效果。

【麻醉方法的适應症】

麻醉的方法通常能劃分成四大類,分别為全麻、椎管内麻醉、神經阻滞、局麻等,不同的麻醉方法有着不同的形式與操作方法。

局部麻醉通常适用于一些體表的小手術。

很小的手術,為什麼也要上麻醉?

圖檔來源:騰訊醫典

神經阻滞麻醉能适用于上下肢手術。

椎管内麻醉則是将麻藥注射到椎管内的不同層次,確定患者能在手術區的平面失去痛覺,讓手術能順利完成,此部分包括了硬膜外、腰麻及兩者聯合。

很小的手術,為什麼也要上麻醉?

圖檔來源:騰訊醫典

全身麻醉是較為複雜的,通常采用靜脈麻醉、吸入麻醉等方式,讓患者能失去知覺,适用于一些時間比較差、較為複雜的手術,需要麻醉醫生能全程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觀察,随時處理突發情況。

【麻醉前患者的準備措施】

01

做好心理工作

在進行麻醉時,由于患者對手術的未知、疾病的擔心,有多數患者會存在緊張情緒。此時,需要患者能加強與醫生溝通,将自身的疑惑與焦慮告知醫生,建立起良好的信任機制,為手術的成功提供良好基礎。

02

嚴格遵囑,做好充分準備

患者接受手術前,麻醉醫生通常會到病房對患者進行訪視,患者需要将自身近期所服用過的藥物、是否在生理期、是否出現發熱症狀、是否對東西過敏等相關資訊告知醫生,不可隐瞞,讓醫院能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準備手術與麻醉方式,方能降低手術中的風險。

很小的手術,為什麼也要上麻醉?

03

飲食方面需做好準備

接受全麻、半麻的患者,需在接受麻醉前做灌腸,提前6至8小時禁食,禁水4個小時,避免在手術中出現反流,進而導緻誤吸,對患者生命安全産生威脅。同時,還要依據患者的手術情況,提前1天對患者的飲食、飲水時間等進行調整。

進入手術室前,則需要将自身的假牙取掉、貴重物品交給親屬保管,穿上手術室的衣物、帽子等。

【麻醉後護理的措施】

由于手術與麻醉會對機體正常生理産生影響,是以在做完手術後,需要将患者送回到恢複室,在患者生命體征恢複正常之後,再将患者送回到普通病房。

倘若患者出現病情危重情況,則需要第一時間送往重症監護室,避免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脅。

麻醉後,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等反應,或是出現血壓不平穩,術後疼痛等,面對此情況,患者不需要緊張,此種現象為術後較為常見的現象。能通過止吐、控制血壓、鎮痛等方式,讓患者能平穩地度過手術急性期,助力患者早日恢複健康。

很小的手術,為什麼也要上麻醉?

希望大家了解了麻醉以後

會減少對麻醉的恐懼感

為後續治療奠定良好基礎

很小的手術,為什麼也要上麻醉?

圖檔除标注外,由科室供稿,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