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黨建引領|黨建引領全面提升社群管理水準

作者:回民區環河街辦事處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石。太平街社群以黨建為引領,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進而最終實作一核多元管治理的基層治理新模式。

一、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提升社群服務新路徑

一是按照“規模适度、友善管理、相對穩定”的原則科學劃分網格太平街社群黨委全面落實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的總要求,穩步推進“智慧社群”建設,将轄區16個居民小區科學劃分為12個網格,為每個網格配備1名網格員,全天候開展巡查。實作了情況掌握在網格、問題解決在網格、沖突化解在網格、工作推動在網格。

二是以“黨建+網格”為依托,建構紅色網格治理新模式。2020年起,太平街社群黨委積極探索“支部建到小區裡、黨小組設在樓棟裡、黨員編在網格裡”的基層治理新模式,在12個網格中成立了7個網格黨支部,2個網格黨小組。将轄區内的在職黨員、公職人員全部納入到網格服務隊伍中,充分發揮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作用,實作了橫向到邊全覆寫、縱向到底零距離的基層組織體系。

三是亮化提升“主陣地”,努力當好“主心骨”。太平街社群黨委有效整合小區閑置用房、物業用房等現有資源,積極打造小區黨群服務中心,建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主陣地和服務黨員群衆的溫馨家園,不斷提升社群黨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遇到緊急突發事件,轄區黨員幹部主動亮身份、明職責、作奉獻,積極參與社群工作,充分發揮紅色網格中“主心骨”作用。

黨建引領|黨建引領全面提升社群管理水準

二、黨建引領民生服務,解鎖群衆“幸福密碼”

一是聽百姓聲,“個性化”服務“知民心”。太平街社群黨委始終堅持“民生為本、民生為重、民生為先”的工作理念,按照“三進兩任”工作要求,定期組織黨員幹部走訪轄區内的困難兒童、孤寡老人、殘障人士、低保邊緣家庭等。圍繞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開展談心活動,切實掌握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及時協調各方幫助解決。

二是解百姓難,“高效化”服務“貼民心”。太平街社群黨委打造了信訪代辦、幫辦代辦、接訴即辦的“三辦”服務體系,創新運用“望、聞、問、切”四字工作法,圍繞老舊小區易發生的污水外溢、鄰裡糾紛、物業管理等日常民生問題,常态化開展巡查,以解決群衆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為抓手,做群衆的“貼心人”。

三是結百姓親,“人性化”服務“暖民心”。太平街社群黨委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專業志願服務隊,利用實踐站五大功能室,在日常工作之餘,組織居民積極開展各種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切實豐富居民文化娛樂生活,提升人民群衆生活幸福感。

黨建引領|黨建引領全面提升社群管理水準

三、黨建引領促和諧,民族團結一家親

一是黨建+宣傳引領,注入民族團結新思路。太平街社群黨委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工作根本遵循,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的民族政策法規作為理論學習的重要内容。通過組織各種主題活動,以及開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規宣傳月”等系列活動,使“五個認同”“三個離不開”思想深深紮根于各族群衆心中,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夯實民族團結群衆基礎。

二是黨建+“訪、教、惠”三字工作法,搭建民族團結暖心橋。太平街社群轄區内回、蒙、滿、達斡爾族少數民族聚居,為有效開展民族團結工作,社群黨委以“聽百姓聲、解百姓難、結百姓親”的“三百工程”為載體,靈活運用“訪、教、惠”三字工作法,以實際行動不斷夯實民生基礎,深化各民族群衆交流、交往、交融。

黨建引領|黨建引領全面提升社群管理水準

三是黨建+惠民工程,聚焦民族工作新發展。為推動轄區人居環境亮化更新和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融合發展,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推動下,轄區13個小區逐漸進行了老舊小區改造,改造後的小區更安居、更有品質、更有溫情。同時還對牛街下水管網進行了改造,解決了牛街多年的“下水難”問題。并且在2024年深入推進“溫暖工程”,這一系列舉措都夯實了民族團結進步工作。

編輯:馬麗娅 責編:張佳興 稽核:麻昕豔(環河街辦事處太平街社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