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人癌症晚期,到底是治還是不治?一位醫生為患癌父親做出了選擇

作者:三秦醫者

内容資料來源

1. 李明, 張強. (2018). 癌症治療中患者生活品質評價的研究進展. 中國全科醫學, 21(15), 1823-1827.

2. 王莉, 朱江. (2019). 不同治療方法對晚期癌症患者生活品質的影響. 現代惡性良性腫瘤醫學, 27(02), 298-302.

3. 鄭智民, 趙玉潔. (2020). 癌症分期與治療政策選擇. 中國惡性良性腫瘤臨床, 47(08), 456-461.

癌症是讓很多人都聞之色變的話題,但很多患者往往會發現,醫生在面對癌症這一話題時格外的冷靜。不禁讓人困惑,如果醫生遇到了自己親人癌症晚期,他究竟應該如何選擇?這樣的事情還真在北京某醫院一位周亮醫生的身上發生了。

周亮向來忙于工作,一門心思都用在了怎麼治好患者的身上,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周亮父親被癌症纏身卻不能早早的知道。

那天晚上,周父實在是撐不住了,于是便主動找到周亮告知自己身體的近況。作為一個有着豐富經驗的惡性良性腫瘤科醫生,他當然清楚的知道這一次事情可能不簡單但難免抱有僥幸心理。隔天就把父親帶來醫院做了全身檢查,果然是癌症。

親人癌症晚期,到底是治還是不治?一位醫生為患癌父親做出了選擇

得知這個結果後,一家人氣氛沉重。周母抹去眼角的淚水,咬着嘴唇努力不讓自己崩潰,周亮的妹妹靜靜地坐在一旁,神情迷茫。而周父,那個一直以強壯和堅韌形象示人的男子,現在眼神裡滿是茫然和無助。

“我們該怎麼辦啊?”周母的聲音終于打破了沉默。

這個問題讓周亮思緒萬千。作為家中的長子,更是一位醫生,所有人都期待着他能給出一個答案。但他心裡清楚,癌症晚期的治療不僅代表着高昂的費用,還有患者難以承受的痛苦,以及成功率極低的不确定性。

那段時間,周亮都在翻閱着所有關于父親癌症類型的最新研究報告和治療方法,尋找着或許能帶來一線希望的可能性。但随之而來的,更多的是深深的無力感和絕望。

那段日子周亮的日子當父親的看在眼裡,實在不忍孩子辛苦周父找到他,兩人坐在了陽台上,開啟了一番交談。

“亮亮,我看得出來,你很為難。”周父的聲音沙啞但堅定,“我知道你想盡你所能來幫助我,但你也要記得,生命的尊嚴和品質,比生命本身更重要。”

周亮咬着嘴唇,他從未想過會有一天需要聽從自己父親關于生與死的哲學。

親人癌症晚期,到底是治還是不治?一位醫生為患癌父親做出了選擇

“爸,我...我真的不想失去你。”周亮的聲音開始顫抖,“我願意做任何事,隻要能讓你好起來。”

周父微笑着,伸出手摸了摸周亮的頭,“我知道,孩子。我也不想離開你們,但我更不想你們看到我每天因為治療而受苦。我已經享受了一個完整的生命,和你們在一起的每一刻,都是我的幸福。”

這場對話讓周亮開始思考,真正的醫治不僅僅是延續生命的長度,更是關注生命的品質。周父的态度漸漸地影響了全家人。他們開始珍惜與周父共度的每一刻,不再是在醫院的冰冷病房裡。

日子一天天過去,周父的身體逐漸虛弱,但他的精神世界卻異常飽滿。直至最後,周父在睡夢中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親人癌症晚期,到底是治還是不治?一位醫生為患癌父親做出了選擇

周亮的心中充滿了悲傷,但更多的是慶幸。他慶幸自己有勇氣和智慧去接受了父親的選擇,讓他的最後日子過得有尊嚴、有品質。彌留之際,父親身上也并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監護儀器,而是穿着一身得體的服裝,保持着得體的笑容,安然與這個世界告别。

周父的離去,讓身為醫生的周亮明白了一個道理:在生命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的,但我們可以選擇以何種方式去面對它。治療癌症不僅僅是醫學問題,更是關乎患者自身意願的考量。

當然回歸到癌症本身,在到底要不要治療的問題上,還是要考慮這三個關鍵要素。

親人癌症晚期,到底是治還是不治?一位醫生為患癌父親做出了選擇

首先,了解癌症的類型和分期對于決定治療方案至關重要。不同類型的癌症因其生物學特性和進展速率的不同,治療方法和政策也會有很大差異。例如,一些早期的皮膚癌可能僅需外科手術即可治愈,而晚期的胰腺癌則可能需要綜合運用化療、放療等多種治療手段。

同時,癌症的分期揭示了疾病的進展程度,不同階段的癌症其生存率和治療效果也會大不相同。是以,在作出治療決策之前,全面了解癌症的類型和分期是基本前提。

其次,考慮個體的健康狀況和預期壽命。癌症患者的年齡、體力狀況、伴随疾病等因素都會影響治療方案的選擇。對于一些高齡、伴有嚴重心血管疾病或其他重疾的患者來說,過激的治療手段可能帶來的副作用超過了潛在的治療效果。

親人癌症晚期,到底是治還是不治?一位醫生為患癌父親做出了選擇

此時可能需要考慮采用更為保守的治療方法或是對症治療。反之,對于一些體力狀況良好、病情相對較輕的患者,積極的治療措施可能會大大提高生存率和生活品質。

再次,治療的潛在益處與風險的權衡也是決策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因素。任何治療方法都可能帶來一定的副作用和風險,這些潛在的不利影響需要與治療所希望達到的目标仔細權衡。

醫生和患者需要共同讨論治療方案可能帶來的改善症狀、延長生命和提高生活品質的潛力,與之可能伴随的不适、副作用和經濟負擔進行對比,綜合考慮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目标,做出最符合患者利益的選擇。

親人癌症晚期,到底是治還是不治?一位醫生為患癌父親做出了選擇

綜上所述,在決定癌症治療計劃時,需綜合考慮癌症的具體類型和分期、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以及治療風險和潛在益處的權衡。這一過程需要患者、家庭成員與醫療團隊之間的密切溝通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