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自然博物館,今天揭秘展品背後科學家的故事

作者:京報網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為大家帶來一場特别的講解,帶領大家認識展品背後的科學家。”5月18日9時30分,國家自然博物館古爬行動物展廳門口,該館科學教師劉珊抱着平闆電腦,跟觀衆打招呼。

國家自然博物館,今天揭秘展品背後科學家的故事

見觀衆聚攏,劉珊輕點螢幕,一位老人的照片顯現。“我們的主題講解從一位老爺爺開始,他就是楊鐘健先生,是我們館的第一任館長,也是古脊椎動物學的開創者和創始者。”劉珊邊走邊說,進入展廳後停住,指了指恐龍骨架,“這裡很多展品都是楊鐘健先生的研究成果。”

國家自然博物館,今天揭秘展品背後科學家的故事

在井研馬門溪龍骨架前,劉珊先給觀衆普及了個小常識:展廳中的恐龍骨架中,隻有一部分的骨骼化石是真實的,其他部分是用石膏仿制。這是因為野外發掘時,科學家并不總是能找到所有骨骼碎片。“一般來說,能找到30%就算非常完整了,而馬門溪龍的真骨率達到了90%以上。”觀衆驚歎聲中,劉珊繼續揭秘,當時楊鐘健帶領團隊花費了數年時間才完成了發掘。一個有趣的插曲是,馬門溪龍名字的由來與楊鐘健的陝西口音有關。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其實是叫“馬鳴溪”。

國家自然博物館,今天揭秘展品背後科學家的故事

跟随着劉珊的腳步,觀衆們又來到古哺乳動物展廳。在該館另一件明星展品黃河象前,她更新了螢幕上的頁面,螢幕上呈現的是該館第三任館長周明鎮。“周明鎮先生帶領團隊在古象研究上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劉珊說,科學家們把黃河象化石挖掘得非常完整,連一塊小小的腳趾骨都沒有放過,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找到尾骨。現代的科學家們正為此繼續努力。

國家自然博物館,今天揭秘展品背後科學家的故事

40多分鐘的時間裡,劉珊為觀衆們一一揭秘館内“鎮館之寶”發現及研究背後的故事。“今年國際博物館日活動的最大亮點就是展現科學家精神的宣傳。”該館科普教育部主任趙洪濤說,除了展廳特别講解外,該館還設定了專家講座、動手體驗、雲遊展廳等豐富活動。

來源:北京日報用戶端 記者 牛偉坤,程功

流程編輯:u02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