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才興昭】李周:用一粒種子助力鄉村振興

作者:昭通廣播電視台
【人才興昭】李周:用一粒種子助力鄉村振興
【人才興昭】李周:用一粒種子助力鄉村振興
【人才興昭】李周:用一粒種子助力鄉村振興
【人才興昭】李周:用一粒種子助力鄉村振興
【人才興昭】李周:用一粒種子助力鄉村振興

一粒種子,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整個過程可能需要8至10年,甚至更長時間。為了糧食安全,很多農業科學專家十年如一日堅守在田間地頭。今天“人才興昭”欄目我們關注:李周及團隊選育出新品種昭薯12号,助力昭通馬鈴薯産業發展。

【人才興昭】李周:用一粒種子助力鄉村振興

昭通市農業科學院高山作物所所長進階農藝師李周:“最制約我們(昭通)種薯産業發展的就是原原種生産,原原種生産效率很低,傳統的你們剛才看那個,一株苗大概(産)2.5到3粒左右。”

近日,紅河學院師生專程來昭通參觀馬鈴薯新品種昭薯12号育種和配套技術,李周介紹的馬鈴薯就是新品種昭薯12号。昭通是雲南的馬鈴薯主産區,種植面積240萬畝左右,占全省約三分之一,馬鈴薯是助力群衆增收的優勢産業。産業要發展,種子至關重要。

昭通市農業科學院高山作物所所長進階農藝師李周

“昭通地處于烏蒙山的核心區域,它的氣候特點是完全跟其它(地方)不一樣的,這邊光照弱濕度大,外面的品種拿過來以後,整體的适應性抗病性都會很差,表現出來就是我們的産量低,産值就低了。”

【人才興昭】李周:用一粒種子助力鄉村振興

昭通市農業科學院成立了以李周任所長的高山作物所,對馬鈴薯生産過程中的難題進行攻克。馬鈴薯種植收成好不好,七分靠種子,三分靠種植和管理,種薯品質的好壞直接決定着收成的好壞。對此,李周和團隊開展了加工型馬鈴薯的選育。

【人才興昭】李周:用一粒種子助力鄉村振興

昭通市農業科學院高山作物所所長進階農藝師李周

“針對咱們昭通、烏蒙山區域特殊的氣候條件,選育出适合于這邊的高産、高抗(病性)的品種,整體提升老百姓的收入也提升馬鈴薯的産量,對咱們的糧食安全這一塊,有更好的保障。”

一個新品種的選育,最難的不僅是選育的時間需要8到10年,更難的是很多知識還隻停留在資料上。

【人才興昭】李周:用一粒種子助力鄉村振興

昭通市農業科學院高山作物所所長進階農藝師李周

“馬鈴薯原原種霧培技術我們是從國際馬鈴薯中心獲得的技術資料,相當于它是一個理論。馬鈴薯它的遺傳背景是很複雜的,順利的話,我們是8到12年選出新品種,假如不順利的話,那我們可能這個時間會更長。”

【人才興昭】李周:用一粒種子助力鄉村振興

為了選育出馬鈴薯的新品種,2012年以來,李周帶領團隊配制雜交組合200多個,篩選出優良高代品系300多份,建構了一批可支撐選育适應昭通乃至雲南複雜氣候環境要求的馬鈴薯種質資源。經過8年的攻堅克難,李周團隊終于成功選育了昭薯12号,這個品種不僅具有抗病性好、适合做深加工産品等特點,還有高産的特性,平均畝産量在2.3噸左右,比正常的加工型馬鈴薯的産量增加了一倍,每畝能增加收入1200元左右。

昭通市農業科學院高山作物所所長進階農藝師李周:“要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必須把我們的産業鍊拉長,加工型的馬鈴薯品種,它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首先要有好的品種,要有适合的品種,才能去加工。”

紮根烏蒙大地的十多年,李周參與了國家級項目、省、市及院立科研推廣項目20項,主持收集和改良馬鈴薯種植資源600多份,選育馬鈴薯新品種6個,獲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而這些成績的取得,對于李周來說還隻是開始。

【人才興昭】李周:用一粒種子助力鄉村振興

昭通市農業科學院高山作物所所長進階農藝師李周

“現在選育出來的昭薯12号它是一個開始,我們會根據市場的需求,根據昭通市馬鈴薯産業發展的需求,來制定這個育種目标,然後選育出更多的适合于昭通的、産業更需要的品種。”

來源|昭通市融媒體中心記者:王國江 孫貴波

稽核|楊宇航

編輯|楊超烨

平台聯系方式|0870—2153979

【人才興昭】李周:用一粒種子助力鄉村振興

繼續閱讀